第B7版:亦真亦幻唐赛儿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历史性会面

第04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声东击西赛儿突围
2015年1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声东击西赛儿突围



  作为唐赛儿起义这出大戏的“重头戏”,“卸石寨突围战”高潮迭起,险象环生。水和食粮的匮乏,特别是叛徒的出现,将义军逼上绝境。幸有孤胆英雄打入敌营,以“诈降”之计骗过柳升。最后出现的那支“羊兵”,则使戏剧在意料不到的惊险幽默气氛中缓缓闭幕……
刘忠捐躯诚可叹 柳升不救非忌功
  柳升被耿童儿的诈降骗过,遂接受储埏建议,迅即抽调兵力,占据了卸石棚寨的东门水道。不料当夜二鼓时分,由都指挥刘忠把守的明军大营,却突然遭到了义军的偷袭。
  关于这场攸关义军生死命运的夜战,史书皆未详述。《明史纪事本末》之《平山东盗》卷只有寥寥数字:“夜二鼓,贼袭官军营,都指挥刘忠力战死”。至于刘忠战死的具体情况,另有史料称其于混战中“中流矢死”;《明史纪事本末》则说:“时都指挥刘忠与升夹攻,忠身先士卒,几破贼垒。升忌其成功,更不救援,致忠力战而毙”。
  这里刘忠因柳升嫉妒不救而死的说法,是转引自某朝臣后来弹劾柳升的一份奏章。但事实未必如此。笔者认为,柳升绝对不会不救,而是无法相救,来不及相救。真实的情况,也许会像笔者在小说《唐赛儿》中描述的那样:当柳升亲自带领大队兵马向卸石棚寨东门水道扑去之后,唐赛儿率义军主力利用夜色掩护,顺着山谷迂回到刘忠留守的大营,打得明军措手不及。刘忠仓促接战,眼睛被流矢射中,然后被义军杀死。唐赛儿和她的部下们,则正如史书说的那样,“遂得乘间遁去”了。
诱敌奇兵,山羊挑灯赚总兵
  刘忠遭到夜袭时,柳升在做什么呢?
  对此史书仅有“往据之”三字的记载。据此分析,彼时其大部京营部队已到达卸石棚寨东门附近,并抢占有利地形,做好了与敌决战一鼓全歼的准备。自然这是黑夜,一切都是悄悄进行。且因雾气太大,能见度低,每有风吹草动都会使人紧张,难免做出错误判断。所以当刘忠在那边浴血奋战之时,柳升这边不是无动于衷,而是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确信,唐赛儿几乎全部兵力都已集中于此,而刘忠那儿,不过是小股贼人在“佯攻”罢了。
  然而柳升何以有如此之“确信”呢?
对此史书未详;但民间有一传说:夜近二鼓,柳升突然看到,在稍远处唐赛儿中军大营那儿,出现一串火光,蜿蜿蜒蜒,上上下下,缥缥缈缈,明明灭灭,正鬼火似地向着东门水道移动过来。当下便有军士窃窃私议:这定是唐赛儿施放妖法,撒出了纸人纸马。但柳升呵斥道:“不得胡说!有扰乱军心者斩!”于是所有明军将士都噤若寒蝉,眼睁睁盯着那串火光,不敢随便乱动。直到天色黎明,雾霭散去,柳升这才发现,他面对的“贼人”,竟然是一群山羊!山羊的每一只犄角上都绑着火把,而这就是那所谓的“鬼火”……
  上述传说,笔者认为很美,而不必追究其真实与否,故将其写入小说《唐赛儿》之中。
安丘战役,胜负只在转瞬间
  在唐赛儿起义的全过程中,除了战高凤、毙刘忠,还有一次安丘战役,规模较大,且很关键。然而此战义军方面的指挥官却不是唐赛儿。到底是谁?史家两种说法。有的认为是宾鸿,有的认为是董彦杲。笔者倒有第三种说法,即宾鸿和董彦杲都是指挥官。进一步讲,倘把安丘之战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则前期的指挥官是宾鸿,后期则是董彦杲和宾鸿共同指挥。
  我们先来看《明史纪事本末》:
  “……时贼党宾鸿等攻安丘,知县张璵、县丞马撝集民夫八百余人以死拒战……”这里的“时”,是宾鸿攻打安丘的时间。联系上文来看,安丘之战应与卸石棚寨之役同步进行的。故宾鸿打安丘,应是唐赛儿围魏救赵之计,是为了从卸石棚寨战场上吸引一部分明军,以使柳升“围困”的大网出现缺口,然后她乘隙予敌一击。
  然而遗憾的是,安丘的战局完全出乎唐赛儿及宾鸿等所料。想不到知县张璵和县丞马撝,竟会拼上身家性命,带领兵壮及临时募集的民夫,顽强抵御,居然一次次挫折了攻城者的信心。接下来,恰如《明史纪事本末》所记:“贼不能攻,复帅莒州、即墨之众,合万余人,并力攻之,声言屠城……”就是说,当宾鸿发现单靠即墨教徒显然不能陷城时,急与董彦杲联系,争取到了莒州方面的援军。此后莒州、即墨两地合成的万余义军,在宾鸿、董彦杲的指挥下,同仇敌忾,协同作战,眼看就要攻破城门。然而千钧一发之际,战局却出现了大的逆转。一支千余人的明军马队,突然旋风似地冲到了安丘城下……
  这是一支在海上“备倭”的明军。其指挥官卫青,官衔“都指挥佥事”。卫青不知怎么听到了安丘城危急的消息,遂“急率千骑,昼夜兼行”,迅即对围城义军展开冲击。义军人数虽多,但疏于防备,仓促间根本抵挡不住明军的快马利刃,于是伤亡甚重,形势逆转。之后“贼收余众再战”,却不料“城中人亦鼓噪出击”,使义军腹背受敌。一场惨烈的厮杀之后,“宾鸿遁去”,留下两千余具义军尸体。被俘四十余人,皆被斩首。
  从史书记录来看,柳升是在安丘战役结束过了三天,才带领京营部队姗姗而来的。此之前,他曾命令卫指挥马贵,带兵追击从卸石棚寨突围逃走的唐赛儿义军,不过人没追上,倒对沿途百姓多所骚扰。这里有两点疑问:一,柳升是何时得知安丘被围消息的?那时卸石棚寨战役结束没有?二,如果卸石棚寨战役和安丘战役同时进行,那么他该不该分兵援救安丘呢?
  但在当时,这两点好像并不重要。人们注意的是,安丘战役结束三日之后,柳升的身影才出现在安丘城下。卫青和安丘的县官们不顾战后的疲惫,慌忙排出仪仗,迎接这位喜欢摆架子的侯爷。然而心境尴尬怏怏不快的安远侯并不买账,他甚至没怎么抚慰一下喋血奋战的官兵,反倒对卓立功勋的卫青百般侮辱,“故行摧击”。
  史书用了“摧击”二字,说明其侮辱行为已不仅是语言,而晋级到了拳打脚踢之类的肢体动作。想想看,作为正三品高级武官的卫青,在苦战建功的时候反倒遭受凌辱,他岂会甘休?所以不可一世的安远侯,必定要为此付出代价的。
  安丘战役的失败,标志着唐赛儿起义的结束。但应指出,当安丘战役、卸石棚寨战役进行的同时,诸城也有唐赛儿的教徒在攻打官衙。但这支义军人数较少,没有太大作为,不久即被鳌山卫指挥王贵镇压下去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