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家营小学的孩子在市科技馆里体验高科技产品。 |
|

|
|
大学生义务支教山区小学两年,临毕业与孩子道别 2013年,位于临朐县蒋峪镇的刘家营小学迎来了一群特殊老师,他们是来自潍坊市区的大学生,每隔一周义务来这里教授孩子们音乐、美术等课程。两年过去了,部分支教大学生面临毕业,11月7日,他们邀请孩子们来潍坊市区开开眼界,上最后一节课。 两年来每月两次去给孩子上课 7日上午9时许,乘大巴车来潍坊市区的刘家营小学30多名孩子来到潍坊市科技馆,在支教大学生孙磊帅的带领下参观“天地万象”展区,模拟的火山喷发、万丈深渊把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孩子们还观看了机器人表演,机器人的动作憨态可掬,逗得他们哈哈大笑,这是他们第一次在现实中观看机器人表演。孩子们把每个展区都逛了个遍。 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孙磊帅的思绪回到两年前。当时潍坊萤火虫公益助学发展中心发起了一个公益助学活动,他与同学一起报了名,从此与孩子们结缘,每个月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学校两次,教孩子们学习课程,陪他们一起成长。 孩子们不舍,支教学校称会持续 尽管这一天玩得特别开心,但孩子们心里清楚,这是跟有些老师在一起的最后一堂课了,心里有些不舍和难过。 上三年级的王安卓说,在这些哥哥姐姐来之前,他们基本不上音乐课美术课,是哥哥姐姐的到来让课堂一下子生动有趣了。有些哥哥姐姐已经陪伴了他们两年多的时间,感觉就跟自己的亲人一样,已经习惯了黏着他们,特别舍不得。 刘家营小学校长侯吉好说,这两年多,他能明显感觉出孩子们精神面貌的改变,比以前活泼开朗了,上课回答问题也积极多了,孩子们的进步都非常快,这里面有这些大学生的功劳。 支教大学生所在的潍坊科技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付海涛表示,虽然这批大学生要离校了,但学校会把这个活动坚持下去。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