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讯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灵活就业人员也可缴存
申报稳岗补贴,请抓紧点
我市11人可免试上成人高校
解决“奇葩证明”年底前拿出办法
欠薪案大幅上升失信企业将拉黑
全球海平面升高中国沿海超均值
失信学生可开除,合适吗
2015年11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失信学生可开除,合适吗



  □ 李明志

  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日前公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订对照表,并就此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在拟修订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首次写入诚信教育,要求学校建立学生诚信记录,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11月20日《南国早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若没了诚信,自然会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终究被社会所孤立。诚信更是社会的根基,诚信稀缺的社会氛围下,类似“扶不扶”这样的寒心事公众也是感同身受。大学生属于社会精英群体,承担着建设未来的重任,但近些年来,大学生在学业、就业中频频发生的失信现象,足以说明这个群体的诚信水平着实堪忧,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自觉意识。
  时下,我国正在建立各层级征信系统,将信用与公众利益挂钩。综合各地的制度探索,失信者不仅无法贷款,连购买飞机票和列车软卧票、高铁、动车一等座等都要受限。既然这些规定对所有成年人都适用,大学生自然也没有置身事外的理由和特权。
  但话说回来,失信行为对应的惩罚条款并未涉及失信者的教育问题。由此观之,教育部“开除失信学生”的规定未免苛刻。如果这种行为正当,若官员失信又该如何处理,难道也要开除?
  高校把开除学籍定为对失信大学生的“极刑”,关乎学生一生前途,影响不可谓不大。如此,把失信学生开除了事,等于把学生失信的问题推给社会,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这何尝不是教育部门和校方的“失信”。
  对失信大学生,高校理应发挥“教育人”的终极使命,助其找回诚信。此外,失信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在求职就业、银行贷款、社会考试等方面,有关政府部门也应做好“配合”工作,使其认识到失信的后果,促其幡然悔悟。总之,高校对失信大学生不能止于开除,而应履行教育挽救之责,并与社会各界形成警示、惩戒、矫正的合力,向“治病救人”的方向努力,而非“断其手脚”,粗暴地中断其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可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