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今的摩天岭。 |
|

|
|
在那个条件还非常简陋的年代,村民们成了最幸福的一群人,因为他们不但参与了电影《南征北战》的拍摄,而且也是最先目睹这部电影片段的人。据了解,当时摄制组设了一个放映场,白天拍完了电影,晚上就到这里来放映。 拍摄地变化天翻地覆 建水库大桥旧貌难寻 8月25日,记者来到王生元家时,他特意让孙子王传林找出了早下载好的《南征北战》。受爷爷影响,王传林都能随口来几句电影中的经典台词。 电影讲述的是1947年冬,国民党军队对华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我华东部队于苏北七战七捷后,为彻底歼敌,实施战略性撤退。某师一团一营高营长率部转移到沂蒙山区的桃村待命。为安定战士与老乡的情绪,高营长与村长赵玉敏分别将上级作战意图作了解释说明。这时战情突变,敌方以为我军败退,集中三十万人马从三面合围,意欲决战。我军在桃村前的大沙河阻击敌人六昼夜后,向凤凰山转移,围歼已被围困的敌军李军长所属的七个师。高营长在摩天岭狙击前来增援的敌军张军长部队,凤凰山一战结束,高营长又担任包歼援敌的先锋。敌军退守大沙河以南负隅顽抗,高营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断敌军退路。敌人想炸掉河上游水坝,借洪水阻止我军。赵玉敏带游击队剪断炸药导火索,保全了水坝。我军渡过大沙河,歼灭了敌人,敌军张军长及其参谋长束手就擒。 凤凰山就在王家圈村北侧,摩天岭则在村东北侧。王生元带着记者来到了电影中的大沙河拍摄地,就是位于嵩山水库上游的龙门河。电影拍摄时,不但嵩山水库还没开始修,这座龙门河大桥更是没有修建,这么多年过去,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白天拍完晚上看,村民先享劳动成果 王生元说,拍电影的那段时间,是周围十多个村庄与他同龄的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光。当时群众演员人数特别多,大家热情高涨。包括老人、孩童、青壮年等各个年龄层面的人,他们演的主要是跟着共产党和解放军走的逃难群众,另外还有一些如农民、担架员、小商贩等角色。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白天拍了电影,晚上就可以看,这种感觉别提多美妙了。 当时附近的村庄都没通电,那是一个文化生活非常匮乏的年代,基本没什么群众娱乐活动,农民们白天干了一天的农活,晚上吃过晚饭后没多久就吹灭煤油灯睡觉了。可在拍电影的那段时间里,这一切就变了,乡村的夜晚突然热闹非凡起来。 《南征北战》电影摄制组在附近一个村的场院里圈了一块地方,用机器发电,在场院东侧设有一个放映场,白天拍了电影以后,晚上就来这里放映白天的劳动成果。一时间吸引了周围无数个村庄的村民过来看,大家都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想看看电影拍出来放到大银幕上是啥样,看看自己扮演的角色有没有出现在电影里,能不能从里面找到自己。 王生元回忆,每天晚上,放映场里的村民数以百计,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可大家依旧乐此不疲,这其中就包括他自己。据王生元说,来看电影的观众什么年龄段的都有,不仅有像他这样的半大孩子,还有很多裹着脚的大姑娘,甚至是一些小媳妇在亲人的陪护下不知走了多远的路赶来的,就为了看会儿电影,别提多热闹了。 姑娘梦想当演员,一心要跟摄制组走 提到大姑娘小媳妇都特意赶过来看电影,李凤亮还想起了一个小趣闻。当时在电影拍摄时,由于拍摄时间比较长,一些群众演员长期跟剧组生活在一起,不但对拍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战士们同样也是日久生情。当时在上庄村就有一个姑娘,在瑞头村当童养媳,年纪不大,在电影里演了一个村姑。这姑娘长得非常漂亮,而且特别聪明,很有表演天赋,导演还多次夸过她。 拍电影让姑娘体验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这让她跃跃欲试起来。她非常想跟着摄制组走,想学习表演,当演员,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但在那个年代,这个想法不可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在家庭的强烈反对下,她只能放弃了梦想。在摄制组完成全部拍摄,准备离开时,姑娘特别难过,追着摄制组的队伍跑出去好远,哭成了泪人,眼看着摄制组走远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南征北战》在临朐共拍摄了4个多月的时间,对剧组和这部电影产生深厚感情的显然并不止这位姑娘。离开这里时,工作人员跟参与拍摄的战士们同样对这里恋恋不舍,村民们的质朴和热情让摄制组的工作人员感动不已。不止一位解放军战士失声落泪,村民们同样怅然若失,久久不愿相信电影已经拍摄完毕这个事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