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7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假消息迷人眼,微信朋友圈让我如何能信你
2015年11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消息迷人眼,微信朋友圈让我如何能信你
  微信朋友圈里发布的各类谣传信息。




本报为您梳理相关谣言和骗局,警方提醒多利用网络搜索功能核实
  如今,微信已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信朋友圈也成了不法分子造谣、传谣的平台。“寻找需要助听器的孩子”,“家中失火,舅舅寻找外甥”……五花八门的信息出现在了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人跟风转发,也有人半信半疑。那这些信息究竟是不是真的?11月27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此类微信朋友圈中转发的内容好多是虚假信息。警方提醒市民,在不确定信息内容是否真实的情况下,不要在微信朋友圈中随意转发此类信息。
利用善心
急寻RH阴性A型血,地点遍布全国
  11月27日,记者在高新区东方世纪城小区见到了李女士,她给记者看了微信朋友圈转发的一条信息:“帮助发一条救命信息,急需RH阴性A型血,救命之恩必有重谢。电话13845672513、15561663350,是个孩子,才8岁。爱心接力(山大医院朋友求助)!”
  “信息里没有留孩子的姓名,只是说8岁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咱潍坊的孩子。”李女士说,随着消息被转发的频率越来越高,这让她感到了担心,“虽然我也在怀疑这条消息的真实性,但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还是不敢下定论。”
  随后,记者上网搜索了一下。在微博、贴吧、微信朋友圈中都有此类被转发的救命信息,均称是急需RH阴性A型血。消息中需要救助的对像有时是孩子,有时是老人,有的甚至是受伤的消防官兵,救治地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只是留下的两个求助电话完全没有变化,都是“13845672513、15561663350”。
  李女士提供的那条信息上留的是“山大医院朋友求助”。记者通过查询得知,并没有“山大医院”,只有“山大第二医院”、“山大齐鲁医院”等关于“山大”字眼的医院。记者电话联系上了这两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对方均称,他们并没有接到、发布过类似的求助信息。
  类似的虚假消息还有:“寻找需要助听器的孩子,澳大利亚著名华人慈善家魏基成计划在中国捐助10万只助听器,但魏先生最大的困难在于寻找有需要的孩子……”
姐姐伤重找弟弟,这都寻找好几年了
  “谁的群多?请帮忙转发一下:一个山东打工者,22岁,叫李某某,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请他速回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直接到县医院。家中失火,父母双亡,姐姐伤势很严重,想见他最后一面。舅舅:1876505****,爱心接力。这个不转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侯咽集镇枣杭村),的确十万火急,爱心传递。都在转发,多谢。”家住奎文区宝鼎花园小区的郭女士表示,近日,她的微信朋友圈中在频繁转发这条信息。可是,这条信息发出两三天后,她在上网时突然发现了一条关于辟谣的信息,其中就包含这条“寻找李某某”的信息。
  记者拨打了信息中的电话号码,显示该号码是空号,在网上搜索这条信息的关键词了解到,该信息已经出现好几年了,是虚假信息。
制造恐慌
陈红梅又偷孩子,多地警方已经辟谣
  家住奎文区北国之春小区的李先生反映,他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多个好友都在转发这样一条信息:“陈红梅:紧急通知,谁要是见到这个人就马上报警,见到这个人请把她控制,她以前就在沭阳县一带活动!请记住这个人的面相,她要是敲门送平安符,请不要给她开门,要立马报警!她就是用迷药偷孩子的畜牲!动动手指吧!把她早日绳之以法,大家互相转发下告诉身边的人!此人已经在沭阳县作案好几起。前几天她在贤官的一个同伙偷孩子已经被抓!”这条微信还附带着一张妇女的照片。
  记者针对“陈红梅”的问题在网上进行了查询,发现该信息不仅在我市出现过,而且在徐州等多地出现过。多地警方已经辟谣,并确认这是条虚假信息。
  “怡馨家园小区内,一个3岁的小女孩被人拐走了。”几年前,这个曾在网上被“疯转”的消息,又出现在了一些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
  记者在网上搜索后,出现了很多类似的消息,只是丢孩子的城市不一样,但小区都是“怡馨家园”。记者拨打了消息中提到的电话,发现已停机,该号码显示归属地是山东聊城。
  记者通过查询发现,在我市潍城区胜利西街与安顺路交叉口附近,确实有一个小区叫“怡馨家园”。但记者了解到,该小区内并没有居民丢孩子,此信息是虚假信息。
健康谬论
地暖能诱发绝症,早已被专家否认
  最近,家住经济区五洲花园小区的陈女士在微信朋友圈中多次转发这样一条消息:“地暖,给你温暖的同时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信息中还列举了地暖带来的六大危害:“极可能是造成儿童白血病的原因之一;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影响人的生殖系统;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对人们的视觉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陈女士说,她以前居住的房子都是用暖气片的。后来搬进了新房,里面就是用的地暖,而且这几年她都按时交取暖费,进行采暖。之前她还没觉得怎样,可是自从最近几天看了这条信息后,她感到很害怕,就怕那些危害会发生在自己家人的身上。
  “今年开始供暖了之后,我心里却很不安。之后,我就赶紧上网查询,这才放心了。”张女士说,她上网查询之后了解到,地暖根本不会造成这些危害。
  27日,记者也在网上查询了解到,地暖有害的信息属于虚假信息,地暖不会对人体造成信息中列举出的这些危害。早在2014年,类似的“地暖六大危害”的说法就已经出现,均被专家否认。
酸奶柿子一起吃,根本不会毒死人
  27日上午,记者见到了高新区东方世纪城小区赵先生。他给记者提供了一条在微信朋友圈内被频繁转发的关于吃柿子和酸奶死人的信息:“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现在是柿子上市的季节,虽然很好吃,但是千万不要和酸奶、海鲜、酒一起吃。今天刚发生一件真事,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的酸奶,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就中毒死了,如果她的家长有一点常识,小女孩的生命也不会结束!请大家转告更多人知道,以免悲剧再次发生,不求点赞,只求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样一看,好像是真的,但那个小女孩真是吃了柿子、喝了酸奶就死了吗?这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赵先生说,当看到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这条信息后,虽说半信半疑,但他还是选择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对于此事,记者采访了潍坊市市立医院营养科的慕海容医生。她对记者说,此类信息明显就是以讹传讹,虽然并不建议人们把柿子和酸奶、海鲜、酒一起吃,但即使一起吃了,也不会吃死人。柿子中含有大量鞣酸,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涩”,而酸奶含有蛋白质、钙,同时食用后会产生鞣酸钙,会干扰、妨碍人体均衡营养吸收。柿子、酸奶、海鲜、酒等食物一起吃,也是一样的道理,同时食用,会造成胃肠不适。
  慕海容说,柿子不能多吃,普通人每天最多能吃100克,相当于两个中等大小的柿子。吃多了后,柿子里面的鞣酸会干扰其他营养素的吸收。虽然不建议柿子和酸奶等食物一起吃,但错开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后,是完全可以的。
牛奶可乐起反应,简单实验不科学
  酸奶柿子一起吃毒不死人,那么“牛奶可乐同喝,可致胃结石”又是否是真的呢?
  24日,网友“a0536***”在微信朋友圈上转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当碳酸饮料遇上了牛奶,两者生成碳酸钙!相当于喝了一堆脏沙子,也就是‘胃结石’!”文字下面配有4张图片,展示了往可乐中倒入牛奶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第3张图片上,可乐由深色变成了浅黄色,还有些沉淀物。
  记者找来了一个350ml的透明塑料瓶,倒入约三分之一瓶的可乐。之后,将约一勺牛奶倒入小瓶中,很快牛奶与可乐发生反应,原本深黑色的可乐变成了褐色,瓶中出现了一些碎小的如同蛋花一样的物质。约十几分钟后,蛋花状的物质逐渐下沉。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的裴医生告诉记者,人体的消化系统是很强大的,人的胃属于酸性的。食物在外界的混合与在体内混合是不同的。如果市民早上喝过牛奶,两个小时后就会被吸收。这种简单的实验是不科学的,即便是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喝了牛奶又喝可乐,也不会像传言的那样引发严重后果。
买卖迷云
求助卖核桃,版本类似电话号码不同
  “帮朋友的朋友,有需要核桃的,请联系1506465****。关系硬的帮我转一次,衷心感谢了!帮帮老农吧!我知道大多数都是常在线,举手之劳谢谢!”这是奎文区舜都花园小区刘先生提供的一条微信圈信息。
  还有一条是“帮转:有需要核桃的,请联系1370324****。帮帮老农吧,辛苦一年非常不容易”。
  “你看,这两条的内容大同小异,只是电话号码不一样,一个是潍坊的号,另一个是河北唐山的号。”刘先生对记者说。
  记者在网上搜索后发现,尤其是关于河北唐山号码的卖核桃信息非常多,内容同样是大同小异。而不少网友对此提出异议,更有的网友说:“一个河北的老农手里会有多少核桃值得我们全国人民疯狂转发?转发前验证消息的真实性没有?这个电话是诈骗电话怎么办?吸费电话怎么办?你这种无脑转发行为是不是该提出批评?”
  记者拨打了信息里提到的潍坊号码。电话接通后,对方称,他在昌乐县种植了一些核桃,都是今年刚结下来的新核桃,每斤12元,购买者可以先往他银行账号上汇款,他就会按购买者提供的地址通过快递发核桃。
  “这让人感觉不靠谱,这人是不是种核桃的农民也难说,给他汇了款,核桃能见到吗?”听到此人的说法后,刘先生称不靠谱,他认为这不同于网上购物,还有第三方制约,万一他们汇了款,见不到核桃,都不知道该找谁来维权。
  记者又多次拨打河北唐山的联系电话,对方的电话一直打不通,有时候响一声就被挂断了。
交友陷阱
恋上“林妹妹”,痴情男被骗两万多元
  诸城的孙某通过微信认识了一位自称林某的女子,两人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从未谋面的林某通过多种借口向孙某借款2万多元。
  今年9月份,孙某在微信上收到了一条添加好友的验证信息,对方自称林某,系孙某老乡,在微信上看到了孙某的信息便想添加为好友。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多,双方越来越“熟悉”,并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10月份,林某发来消息称自己身体不舒服,急需一部分钱看医生,问孙某能不能帮助她。孙某立即通过支付宝转账的方式,将1000元钱汇到了对方的账户上。又过了几天,林某再次发信息说家中妹妹上学需要交学费,希望孙某能帮忙周转,过几天便还。孙某再次慷慨解囊,一次性往对方账户汇入6000元。后期,林某又以各种方式向孙某借款2万多元。
  到了11月份,孙某偶然登上了林某的QQ号,发现里面有个叫刘丽的姑娘,竟跟林某长得一模一样。吃惊之余,孙某用自己的QQ号添加了刘丽,并将之前林某发给自己的照片,发给了刘丽。经确认,照片中的女子即为刘丽本人。孙某这才感觉事情不对劲,随即向林某提出了还钱的要求。答应还钱后的林某,立即将孙某删除了好友。孙某向警方报了案。
  目前,警方已对林某的诈骗行为进行了立案侦查。    本报记者张少华 通讯员 孟祥超 李晨日
警方提醒
提高分辨力 勿以讹传讹
  当日,记者联系了高新公安分局的王警官。王警官告诉记者,市民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中看到此类的消息后,如果对信息存有半信半疑的想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上网搜索一下,网页上会有很多类似事件的警方辟谣,这样就可以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假了。
  如果发现自己曾转发的相关谣言已被警方辟谣,应尽快删除。
  同时,王警官还提醒广大市民,如果遇到此类信息,可向当地的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市民不要以讹传讹,以免引起社会恐慌。市民收到类似的信息,一定不要盲目地在QQ群、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上随意转发,要注意判断信息的真假,散布、传播虚假信息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同时,公安部门都有官方微博,市民可进行关注。
  A6—A7版 文/图 张静 刘晓梅(署名除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