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生二孩, 354岁以上女性热情高
2015年11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二孩, 354岁以上女性热情高



“单独”二孩累计申请量185万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望年内修完
  11月26日,记者从“第六届中国妇幼保健发展论坛”上获悉,截至2015年9月30日,“单独”二孩累计申请量达185万。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司长秦耕,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等人做了主旨演讲。记者注意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二孩”政策备受关注。翟振武教授会后接受了记者专访。

数据
“单独”二孩申请量累计185万
  翟振武介绍,“单独”二孩的全国目标人群有1100万,按照当时调查的生育意愿,预计未来新增出生人口不超过660万。截至2015年9月30日,累计申请量185万。
  “这意味着如果审批通过的‘单独’一孩夫妇在近一年内全部生育,在全国层面上与预计的年新增出生人口数二者非常相符。”翟振武说,单独二孩申请人群的主要特征是城镇为主、80后为主。申请者中已怀孕比例超过1/5。
  据介绍,符合政策的同龄妇女中,年长妇女申请意愿更为强烈。
  如对广西南宁、广东佛山、山东胶州一年来的分年龄申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符合条件的35-39岁申请者占同龄妇女的比例达到60%以上,而25-30岁年龄段的二孩申请率不足50%。
  调查结果显示,“单独”夫妇再生育的主要考虑前三位因素分别是“降低独生子女风险”(50.1%)、“给孩子一个弟弟或妹妹做伴”(30.5%)、“减轻子女养老负担”(25.7%)。

趋势
2018年后再生比例将下降
  翟振武表示,考虑到二孩生育行为很可能会集中在2017至2021年这5年间完成,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推算,第一年至第五年再生育比例依次为20.3%、25.0%、22.4%、19.9%和12.3%。
  结合前述对分年龄二孩生育比例模式和二孩生育时间分布模式的估设推算,在高方案、中方案和低方案下,2017至2021年的5年之间预计将会新增的出生人口总量分别约为2965.2万人、2541.6万人、2118.0万人。
  翟振武分析,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走向持续下降,2010至2032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由9.23亿人下降到8.27亿人。不同方案下的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在2033年及之后出现差异,全面二孩的不同方案将不同程度地减缓下降趋势。到2050年,高、中、低方案及维持政策不变情境下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分别为7.13亿、7.06亿、6.99亿和6.79亿。
  翟振武表示,据其测算,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第一年会有100余万婴儿出生,第二年、第三年会多一些,达到三四百万。

政策
有望年内修完计划生育法
  11月4日,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与“单独二孩”在各地落地时间不同,这次“全面二孩”政策开始正式实施的时间将保持一致。而“全面二孩”政策是通过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条,把以前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修改为“生育两个孩子”。所以该法修订实行以后,就是全国统一的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时间。
  翟振武透露,相关部门正在抓紧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并有望今年完成。
  据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订草案早已完成,并经过内部讨论。该法规定的也是比较框架性的。全国人大修完计划生育法以后,各个省区市再修订地方法规。

相关链接
“全面二孩”的压力来自哪?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在今年再次作了相应调整。让广大百姓盼望已久的全面二孩政策终于尘埃落定,但为什么在全面二孩的问题上,很多群众还持观望态度,在面对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上纷纷摇头,表示有心无力。仔细想想摆在群众面前又岂止医疗、教育、住房的压力,经济上、精力上、来自第一个小孩的压力也让如今的“80后”喘不过气来。 
  首先来说说经济压力。都说80后的生活是艰辛与幸福的一代,从小就享受独生子女的优待,成长后才学会独立面对生活。目前,两个“小年轻”在勉强支撑第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大多数人希望能改善自身生活水平。按照现在一个小孩16岁成年前城市农村平均抚养成本20万元粗略估算,在“爷爷奶奶”不补贴的情况下根本无力支付。
  其次是工作压力。对于大多数适孕群体来说,正处于好工作难找、职场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的境地之中,很多企业不愿意雇用女性或者未孕女性,无形中增加了女性生育压力,这种无形中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得他们不得不搁置或终止继续生育小孩的计划。 
  再一个是第一个孩子的不理解。从如今家庭教育层面来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之前,绝大多数家庭只生养一个小孩,全家人的重心都只会放在这一个小孩上,这导致大多数独生子女养成自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当他们的父母再次生育小孩,他们会不理解甚至排斥。从小孩心理学来讲,小孩作为一个幼体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的安全感的形成主要是来源于母亲,再到父亲,最终扩展到这个世界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完整的爱和保护,假如中途被打断,他们将无法正常地面对世界,从而变得自卑、多疑、自私、富有攻击性,因此在父母无法保证能让孩子明白即使他们有了弟弟或妹妹时也能得到完整的爱和保护时,父母们不得不多做考虑。

如何免除二孩家长后顾之忧?
  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尚未落地实施,也没有出台关于二孩产假的专门规定,因此,目前二孩产假只能适用关于基础性产假的一般规定。根据国务院2012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
  对此,不少人疑问到底应不应该适当延长二孩产假?答案是肯定的。延长二孩产假不仅仅是出于方便女性哺乳等方面的考虑,而且也是为了适应人口少老龄化、总和生育率偏低的背景下,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虽然全面二孩政策尚未落地实施,但是,延长二孩产假的具体实现形式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应当提前着手研究。
  当然,延长二孩产假绝不是越长越好。应当看到,调整二孩晚育假等配套的生育政策客观上将会使得女性就业压力加大,可能加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导致用人单位不愿雇用女性。因此,调整二孩产假需要适时适当,并综合考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利益,一方面以更加完备的法律政策强化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应对用人单位采取适当的补偿措施,帮助用人单位尽量消弭政策性因素所导致的成本增加。
  此外,养育孩子并不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国家应考虑建立陪产育儿假,让二孩父亲能够陪伴和照顾妻儿。政府也应当配合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整合保育资源,建好更多的托儿所,免除二孩家长的后顾之忧,不让他们在育儿和工作之间过于纠结。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建立育儿津贴,补偿二孩父母在家养育孩子期间的收入损失。
  本报综合《法制晚报》《人民日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