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大产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阶段。潍县解放后,以潍县为中心成立了潍坊特别市,为华东大学的创立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中小学陆续复课,教育事业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为创办华大创造了条件。
潍县解放为华大建立创造条件 华大产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阶段。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共产党领导解放区人民奋起抵抗,进行内线作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时,敌我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军经过将近一年的内线作战,歼敌112万人,发展到195万人。我军士气高涨,战斗力日益增强,而敌军士气低落,战斗力日益削弱。敌军的主力陷入我解放区腹地,后方空虚。党中央、毛主席当机立断,作出“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决定以我军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入国民党统治区,以夺取战争的更大胜利。为此我刘邓大军进军中原,挺进大别山。大别山位于南京和武汉之间,占据了大别山,就像一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有很大的震慑作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这时,我华东野战军也开始外线作战,1947年7月,由陈毅、粟裕率领第一、三、四、六、八、十纵队组成外线兵团,执行外线作战任务,向国民党统治区出击。由许世友、谭震林率领华野第二、七、九、十三纵队组成内线兵团,亦称山东兵团,担负内线作战任务,保卫我胶东革命根据地。华野的内线兵团在1947年9月至12月取得了胶东保卫战的胜利之后,即转入内线反击,从1948年3月至7月,连续进行了胶济路中段、西段和津浦路中段战役,并且取得胜利。 在胶济路中段战役中,解放了潍县,给华大的建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潍坊生源充沛且办学条件优厚 潍县解放后,以潍县为中心成立了潍坊特别市,华东大学就建立在潍坊市。为什么华东大学建立在潍坊市?这是因为潍坊市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首先,潍坊市是当时解放区较大的城市,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辛亥革命前后,潍坊人办了不少学校。不仅有众多小学,而且有教学质量较高的原潍县县立中学,即现在潍坊一中的前身。还有解放前教会办的私立广文中学。这些学校培养了许多学生,所以生源充沛,有招生的条件。 其次,潍坊市过去有过大学,遗留下比较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那就是在原潍县城东乐道院的广文大学。乐道院处于原潍县城东南约一英里的一片土地上,1881年,美国长老会代表狄考文的四弟狄乐播买下这片土地,建造教堂、医院和学校,并且取名为“乐道院”。1902年,美国长老会出资将乐道院修整、重建。1904年,美国长老会和英国浸礼会共同决定、将英国浸礼会在青州的广德书院和美国长老会在蓬莱的登州文会馆合并,迁往乐道院,办了一所大学。取“广德书院”的“广”字和“文会馆”的“文”字,定名为“广文大学”。 广文大学是一所典型的教会制大学,首任校长是美国人伯尔根博士。下设文理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和神学院。还有广文中学,附属小学和医院,可谓盛极一时,是我国最早的大学之一。1917年广文大学迁往济南,更名为“齐鲁大学”,先后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人才,与北京的燕京大学一起被誉为“南齐鲁,北燕京”,是中国教会学校的两朵姊妹花。 广文大学迁往济南后,其附属中学,即广文中学仍旧留在乐道院,继续办学。潍县解放后,潍坊市接管乐道院。 1948年夏,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以临沂山东大学为基础,利用潍坊市中学生的生源充沛和乐道院的办学条件,在潍坊建立华东大学。 临沂山东大学 是华大的前身 1945年8月,山东抗日人民政府在解放区首府临沂创办了一个大学,本想叫“山东大学”,但为了区别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青岛的“山东大学”,故称“临沂山东大学”,由李澄之、田佩之任正副校长。下设政治、经济、文教三个系。1946年7月后,山东解放区成为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对象,战争和土改需要大批的干部。原有的在职工农干部,急需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更需要招收和培养有文化、有觉悟的学生干部。所以临沂山东大学成了重点院校。 另外,1944年冬,中共华中局在华中党校的基础上,创办了一所“华中建设大学”,校址设在苏皖边区的盱眙县旧埔。校长是彭康。下设民政、财经、文艺三个系和一个高干班。1946年初,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彭康,率领该校师生400余人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彭康同志即赴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长。 但临沂山东大学还很不正规,缺少课程设置和发展规划,没有办学所需要的合适校舍,特别是缺少招生所需的生源。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在职干部,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水平。 1948年夏,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以临沂山东大学为基础,在潍坊市组建华东大学,并任命韦悫任校长,张勃川、李宇超任副校长。华东大学自1948年5月开始筹建,6月招生,9月4日正式开学,首批共录取学生500余人,最初设有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三个临时研究班和两个预科部。 中小学陆续复课 教育界现新气象 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29日建立潍坊特别市。潍坊特别市为华东大学的创立做了大量工作。 潍县刚解放时,学校的师生员工,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对共产党、解放军不了解,存在恐惧心理,不敢接近八路军的干部,所以师生都不来校,当地中小学处于停课状态。 潍坊市委认为,必须迅速组织学校复课。5月5日,各学校发出复课通知,号召师生复课。通过一番细致的工作,师生们的思想转变很快,都表示愿意立即到校复课。 为了进一步做好教师的工作,市政府先后举行了两次教育座谈会。会上市委书记徐冰作了《目前形势》的报告,市长姚仲明作了《城市政策》的报告。徐冰的报告格外生动诙谐,让人听了精神振奋。座谈时的气氛非常活跃,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座谈会消除了老师们的顾虑,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为全市中小学迅速开学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从5月16日开始,潍坊特别市各中小学陆续开学、复课。教育事业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为创办华大创造了条件。 在中小学复课的基础上,又迎来创办大学的任务。1948年夏,随着解放形势迅速发展,夺取全国胜利为期不远,开辟新区需要大批城市管理干部和有知识的人才。为此,中共华东局决定在潍坊特别市建立华东大学,为革命发展培养干部。华大初建时,直属中共华东局领导,配备强有力的领导干部和知识丰富的教师队伍,潍坊市委积极配合,协助组织,华大顺利完成组建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