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人文潍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潍坊新闻·民生

第03版
潍坊新闻·热线
 
标题导航
抽调人员随军南下转战南北
2015年11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抽调人员随军南下转战南北



  1949年初,解放军取得淮海、平津两大战役的胜利,并积极准备渡江作战,急需大批干部随军,华东大学组织了干部、学员共1500人,在“渡江战役”中随同解放军一起渡江南下。华大的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渡江后,他们陆续被分配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华大1500名干部学员随军渡江南下
  1949年初,解放军取得淮海、平津两大战役的胜利,并积极准备渡江作战,急需大批干部随军南下,为开辟新区服务。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山东分局决定从华东大学抽调干部、学员组成工作队,随军南下。1949年2月,华东大学组织了干部、学员共1500人,在“渡江战役”中随同解放军一起渡江南下。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之后,在和平谈判的烟幕掩护下,国民党军队积极布置长江防线。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解放了杭州、南昌等城市。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解放了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南下的热情高涨而留校的怅然若失
  对于渡江战役中,华大的许多师生随军南下一事,丁伟志的同学和好友李清崑在他的文章《难忘的岁月》一文中这样叙述: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使战争形势急速发展。为了适应向江南进军的需要,华东局成立了南下干部纵队,准备随军渡江南下接管新解放区的城市。华东大学的师生除一部分留校工作外,大多数都编入南下干部纵队,成为其中一支文化水平较高的生力军。动员华大同学南下的报告是由当时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的冯定同志所做。”
  “自编入南下干部纵队后,我们于1949年2月底告别华大,告别留校工作的好友伟志和郭钊,从济南乘闷罐火车到达临城,然后行军至滕县的一个村庄住下。”“在该村住了20多天,主要是学习《约法八章》等城市政策,以武装头脑。学习告一段落,队伍自临城乘闷罐车到达苏北新安镇,然后一路行军直奔扬州,准备随军渡江。这一路真可谓高歌猛进。队伍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抱着必胜的信心,又怀着不怕牺牲的决心,高唱着气势如虹的《打得好》等革命歌曲,呼喊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跟随着三野大军奔向长江北岸。”
  华大的同学们渡江后,陆续被分配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当时华大的同学们革命热情高涨,被批准随军南下的同学们兴高采烈,欢欣鼓舞。而被留校的同学的心情却不一样,高兴不起来。对此,丁伟志在文章中也有所叙述:
  “至今犹记1949年2月底的那天,济南站上,人潮涌动,和豪情满怀的战友们执手相别的场面。我们几个送行的人看着列车上缓缓离去的战友们的身影,心中空落落的,怅然若失。”
随军行有苦有乐 扛钢枪转战南北
  对于渡江前后的情况,谭俊升在他的《忆往说今,潇洒人生》一文中做过追忆:
  “1949年春节过后不久,学校动员南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当然大家报名都得到批准,我所在的华东大学预科二部四班八组,就改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第四支队第七大队,第四中队八班中队教导员是胶东干部刘玉山(后来在松江县曾任过武装部长,县委书记)。”
  “2月22日,我们从济南出发开始了行军生活。4月24日拂晓渡江后,暂住镇江。我们大队人员工作目的地是苏南地区。陈大队长,去戚墅堰机车厂当军代表,大队政委王培英去镇江专署当了副专员。四个中队分派到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四个地区工作。二中队和四中队在镇江混编了一下,我们八班的张传甲等几个同学就留在了镇江,新编四中队的我和李云德、孙承兴、姚桓,继续前进,参加了松江的接管工作。”
  对于这段随军南下的经历,马紫在他的文章《千里转战忙,老年聚会乐》中也有叙述。他这样写道:
  “1949年2月,由济南乘火车到临城,编在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四支队九大队学习。在这里学习一个多月,主要是学习政治,学习入城政策。然后从新安镇开始徒步行军,经沐阳、淮阴、宝应、高邮,一路行至扬州仙女庙。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后,我们当晚乘木船横渡长江,先在扬中过夜,早晨到达丹徒。过江时,正遇到英舰紫石英号被我军炮击狼狈逃跑的景象。中国人民再也不会受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的欺负了。”
  “到丹徒后小憩,继续行军,中午到丹阳吃午饭,然后冒雨到金坛。行军到溧阳的时候,上级开始分配工作,我分配到三野20军58师,做后勤工作,还发了一支枪,70粒子弹。跟随部队经嘉兴、松江、直插上海浦东周浦。上海全市解放后,进驻市区。”
华大人渡江之后 大都在基层从政
  渡江以后,粟裕在三野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渡江战役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单从军事上去看国民党的崩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去看。我们不仅在军事上过了江,而且在政治上过了江”。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解放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这是军事上的重大胜利。而这个胜利的巩固,又有赖于过江后的政治工作,取得了群众信任,因此说是“在政治上过了江”。
  华大的同学们在过江后都是基层政治工作干部,他们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