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讯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巴黎已禁止举行任何大型民众集会活动,监禁24名激进分子 巴黎定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召开气候变化大会,法国内政部28日说,为保障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安全举办,政府已在全境范围内调动约12万名警力。法国政府动用在巴黎恐袭之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所获得的权力,监禁了24名激进分子。据法国外交部的信息,已确定有147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将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首日出席会议。
警力部署 在全境范围内调动约12万名警力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举行。法国总统奥朗德说,巴黎13日遭遇恐怖袭击后,法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安全,希望原定在气候大会期间举行的众多活动能在更好的条件下得以开展。 据法国外交部公布的信息,已确定有147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将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首日出席会议。 这是自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次缔约方会议以来,首次有这么多国家领导人出席气候变化大会,也是自1948年以来,法国举行的最大一次外交盛会。 法国内政部28日说,为保障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安全举办,政府已在全境范围内调动约12万名警力。 内政部长贝尔纳·卡泽纳夫当天在东北部城市斯特拉斯堡告诉媒体,政府已向边境部署将近1.5万名警察、宪兵和海关人员,以防恐怖分子溜进法国。 按他的说法,本月13日实施更为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以来,执法人员已拒绝大约1000人入境,原因是他们“可能给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带来恐怖威胁和风险”。 在气候变化大会主会场、巴黎北部市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政府已安排2800名警察和宪兵负责安保。据了解,展览中心内谈判人员所在区域安全由联合国安保人员负责。 在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附近,法国警方明显加强了安保。通往展览中心的A1高速路和环城高速29日和30日都将封闭,展览中心附近一些加油站也停止营业。 记者在布尔歇展览中心附近看到,通往展览中心的路口全部有警察值守,盘查过往车辆。展览中心内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由荷枪实弹的军警值守。 视察交通 机场和高速公路附近采取限行措施 法国总统奥朗德28日视察了巴黎火车北站,要求该站的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员工和警方做好工作,协助即将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 巴黎火车北站是欧洲最繁忙的铁路车站之一,有大区快铁B线经该站连接巴黎两大机场。巴黎北站的国际线路主要通往伦敦(经海底隧道)、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以及德国西北部的科隆和波恩。 巴黎警察局在其网站上登载的详细资料显示,为方便参加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众多国家领导人出行和抵达大会会场,警方将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和奥利机场周围、法国一号和六号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及巴黎市区和巴黎环城公路部分路段,采取交通限行措施。 巴黎警察局建议当地居民在29日和30日尽量减少出行,如果确实需要外出,要事先研究好替代行进路线,以防因限行被困在路上。 警方还建议企业在限行期间允许其员工免于出行,避免不必要的送货。此外,大巴黎地区的所有商店在大会期间,都不得销售液化气、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这一禁令将一直持续至12月13日。 另外,巴黎已禁止举行任何大型民众集会活动,以防发生踩踏等事件。大部分非政府组织对这一禁令表示理解和接受,并以多种方式向民众传递政府信息。 防范风险 法国政府监禁了24名激进分子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30日在巴黎近郊举行,法国政府动用在巴黎恐袭之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所获得的权力,监禁了24名激进分子。 法新社11月28日报道称,法国内政部表示,巴黎即将召开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会议,法国此举旨在避免激进分子在会议登场前示威闹事。但他们的委任律师和国际特赦组织指控法国政府滥用紧急状态权力。法新社取得的数据显示,其中均为20多岁的3人被怀疑隶属“激进反对派运动”。 在没有警方特许下,这些被监禁的激进分子不得离开位在法国西部住处,他们还必须每天三次向当地警局报到,晚间8时至次日6时留在住处,直到气候峰会结束第二天,也就是12月12日。 激进分子委任律师多斯说,当局在本案中“滥用”紧急状态权力。 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督促发达国家兑现出资承诺 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国齐聚一堂,试图草拟普世遵守的协议却未能如愿。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绿色气候基金”首次被提出,按照协议,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至2012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绿色气候基金的快速启动基金,并在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然而仅筹得93亿美元,直到去年的利马大会期间,基金总额才勉强超过100亿美元,与协议要求相去甚远。 发展中国家质疑发达国家筹措资金的意愿,而发达国家则希望发展中国家也要出资,法国要想在巴黎气候大会上督促发达国家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承诺,难度可想而知。 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 20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非常关键,因为会上要通过一项气候问题的国际协议,使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 今年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带团访问布鲁塞尔时就对媒体表示,在巴黎会议之前各国递交的后2020年的气候贡献,并不会使得国际社会走上实现2摄氏度的路径上。 按照科学家的计算,2摄氏度目标是指相对于工业化前(1850年)水平,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地球最高升温。如果地球平均气温升高超过2摄氏度,全球遭遇沿海洪涝、饥饿、疟疾、水短缺的人数将大大增加。 因此,这样也就预示着巴黎并非是解决气候问题的终点。 气候峰会结果须具法律拘束力 美国始终表示,不会在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际条约中,明定在2025年前比2005年减碳26%至28%的目标。当地时间11月11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对英国媒体表示,巴黎气候谈判不会达成一项从法律上要求各国减排的“条约”。 11月初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与全球都认为这一问题十分紧迫相反,美国居民却是最不关心气候变化议题的人群之一。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须经美国国会批准,奥巴马面临着共和党把控下参议院的强大阻力。 但主办国法国却说,峰会结果须具法律拘束力。
艰难但必须成功 法国外交与国际发展部长法比尤斯8月曾强调,法国为此次会议作了精确细致的准备,“即便异常艰难,但别无选择,必须成功”。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饱受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不力,另一个原因则是发达国家在大会上摆出“要么接受,要么放弃”的姿态,最终并未真正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文本。 法比尤斯认为,这次巴黎气候大会如果要称得上成功,不仅需要达成协议,所有国家还要为各自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做出承诺。另外,还需要有资金和技术的承诺,以及非政府参与方的承诺。 尽管有些声音对此次巴黎气候大会是否取得实质进展存疑,但也有专家对此表示乐观,认为巴黎气候大会将会成为气候谈判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从某种角度上讲,此次巴黎气候大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已经有超过160个国家在大会准备阶段就陆续向联合国提交了针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方案,形成全球协议的基础,将原本集中在两周之内的工作压力分散到了会议召开前的几个月。另外,中美日等8个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表示将在2030年之前把可再生能源供应增加一倍。 中国引领和担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于29日抵达巴黎应邀参加气候大会。此前,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时曾称,中国的支持对巴黎气候大会“非常重要”。如此评价的背后,是中国频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议程的引领和担当。 2014年亚太经贸合作组织期间,中美签署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公告》,中国提出计划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而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 习近平访美期间又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细化了双方气候合作的具体措施。11月,奥朗德访华期间中法签署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除此之外,今年9月,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过去3年中国一共拿出超过4亿元人民币为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节能支持。发改委也明确了将于2017年开始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时间节点。 在此次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将为主张各缔约方制定2020年至2030年减排计划和发达国家到2030年的绝对量减排目标发声,也将呼吁发达国家履行每年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的义务。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