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上午,NBA球星“小飞侠”科比·布莱恩特在《球员论坛》网站发布文章《致亲爱的篮球》,宣布赛季结束后将正式退役。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湖人战绩西部垫底,科比的离开只是时间问题,但当他亲口说出这句话,很多篮球迷仍然经历了心碎时刻。 “身体告诉我,是时候说再见了” 在一篇名为“亲爱的篮球”的文章中,37岁的科比写道,是篮球“给了一个六岁男孩他的湖人梦,我会因此永远爱你”。 “但我无法再继续这样迷恋你了,这个赛季我已倾尽所有,我的心还能承受冲击,我的意志还能处理好磨难,但身体告诉我,是时候说再见了。”科比说,“不过没关系,我准备好让你走了。” NBA总裁亚当·萧华在一份声明中说:“17次入选全明星、五次总冠军得主、两枚奥运会金牌以及不知疲倦的敬业精神,科比是我们这项运动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不论是在总决赛的大舞台还是凌晨在空无一人的球馆一次次练习投篮,科比无条件地爱着篮球。我和科比的球迷一起,祝贺他出色的NBA职业生涯,并感谢他带来了那么多激动人心的回忆。” 科比1996年第13顺位被夏洛特黄蜂队从高中直接选中,随后被交易至湖人。他将自己整个20年的职业生涯全部奉献给了湖人,分别在2000年、2001年、2002年、2009年和2010年率领湖人五次夺得NBA总冠军,2008年他获得常规赛MVP,2009年和2010年获得总决赛MVP,并四次获得全明星赛MVP。他目前位列NBA个人历史得分榜第三,仅次于贾巴尔和卡尔·马龙。 在新秀赛季,科比就在全明星赛上勇夺扣篮大赛冠军,第二个赛季就入选全明星,一代巨星就此升起。2006年1月22日对阵猛龙,科比单场砍下81分,排在NBA历史单场个人得分第二高位,仅次于张伯伦的单场100分。同时科比也是NBA历史上唯一一个连续20个赛季效力于同一支球队的球员。 “你可曾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 众所周知,科比年少成名,如果你以为天赋就是科比功成名就的最大倚仗,那就大错特错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的美国男篮集训时,球队有一天放假,杜兰特和杰夫·格林相约一起去球馆加练。当两人踏上大巴的时候,发现科比已经坐在了大巴车上;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的集训中,科比在凌晨4时多打电话给训练师,让他为自己做力量训练,而当训练师睡了一觉中午回到球馆时,发现科比才刚刚结束训练;先后担任过乔丹和科比训练师的蒂姆·格罗弗介绍,科比每天凌晨4时就起床训练,就是为了比其他球员能多训练4个小时,并且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而并非训练师的安排。 天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还努力。NBA球员已经是这个星球上篮球运动员中最富有天赋的一批人,而科比,就是这样一个比99%的NBA球员还要努力的天才。 同样是高中生球员,同样年少成名,科比无疑会被拿来与“篮球之神”乔丹做比较,而这正是科比最讨厌的。因为在科比心中,他无法接受“有其他球员比自己要强”这一点。场上,从刚进入联盟时对着乔丹时的死缠烂打,到乔丹最后一届全明星赛时的玩命防守;场下,把球衣从8号改为比乔丹的23号大1号的24号,还嘴硬地解释为“24代表着每天24小时时刻为比赛准备着”,而在国家队他又选择了比乔丹的9号大1号的10号。科比一直在努力摆脱“乔丹接班人”的称号,却忘了两人最相似的其实是内心对于篮球的热爱和永不服输的精神。 37岁的科比宣布赛季结束后退役——乔丹之后最伟大的球员选择退出NBA的舞台,这彻底宣告了科比时代的终结。从此以后,你或许能见到天赋异禀的新秀,或许能遇见刻苦拼搏的菜鸟,但你也许再也无法遇见一个天才笑着对你说:“你可曾像我一样,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 NBA众星回应科比退役决定 科比宣布本赛季结束便退役后,众球星纷纷第一时间发声。 作为曾和科比并肩战斗两次夺得总冠军的好搭档,加索尔说:“无论场上场下,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难忘时刻,兄弟,谢谢你做的一切。” 湖人名宿“魔术师”约翰逊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支持科比的任何决定,但我想,这(退役)对于他和湖人队都是好事,湖人要学着在科比后如何重建。” “他(科比)是最接近乔丹的球员。”约翰逊接着说,“他对于胜利的渴望难以置信,对于训练的投入无可比拟。这个家伙一天24小时都围绕着篮球。他说该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了,我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他将用自己希望的方式离开。” 前公牛球星斯科特·皮蓬则在推特上说:“很难最终相信科比打算挂靴了。最伟大的冠军之一。好好享受剩余的比赛,我的朋友。”前火箭球星巴蒂尔则说:“科比是我遇到过的最伟大的对手,为他能找到平静感到高兴。我不知道我们还会不会遇到一个像他一样的球员,好好享受后面的66场比赛。”快船球星克劳福德表示,“科比走了,NBA就变得不再一样了”。 当然,对于科比的退役决定,也有没那么“情绪激昂”的。霍华德曾在2012赛季-2013赛季和科比短暂做过队友,但最终不欢而散。在火箭击败尼克斯后,有记者问霍华德是否从科比身上学到些什么,“魔兽”笑了笑说,“下一个问题”。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