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潍坊新闻·民生 |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将成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以下简称“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对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框架意见提出,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 健全管理机制,保证审计独立性 审计署政策研究室主任郭彩云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完善审计制度作了重大部署。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明确了完善审计制度的总体目标,即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从保证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提出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第二,从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角度,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第三,从保证审计队伍素质和职业需要的角度,提出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 框架意见还明确了完善审计制度的八大任务,即实行审计全覆盖;探索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强审计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履行审计法定职责保障机制;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监督。其中,前三个为重点任务。 对问题多的单位加大审计频次 郭彩云说,在审计实践中推进全覆盖需要把握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也就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干部都是审计监督对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都要承担责任。 二是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要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 三是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地推进全覆盖。首先是确定审计周期,在一定周期内有计划地推进全覆盖;其次是确定审计频次,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1次、其他对象1个周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坚持问题导向,对问题多、反映大的单位及领导干部要加大审计频次,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盖;再次是确定审计方式,灵活采取年度常规审计、专项审计、跟踪审计、联网审计等方式;第四是确定审计重点,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审深审透,不能所有领域、所有项目平均用力,确保审计效果。 对拒不接受审计的,要依法查处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情况汇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机关不得超越职责权限、超越自身能力、违反法定程序开展审计。健全干预审计工作行为登记报告制度。凡是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接受审计、配合审计,及时、全面提供审计所需的财务会计、业务和管理等资料,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开放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的规定,已经制定的应予修订或废止。对拒不接受审计监督,阻挠、干扰和不配合审计工作,或威胁恐吓、打击报复审计人员的,要依纪依法查处。审计机关要进一步优化审计工作机制,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结论,维护审计对象的合法权益。 地方审计机关由省级统筹管理 框架意见关于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的要求,主要目的是强化全国审计工作统筹,增强审计的整体合力和独立性。规定的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干部管理,提出省级审计机关正职、副职领导干部任免须事先征得审计署党组同意或征求意见;二是业务管理,提出加强审计计划的统筹和管理,下级审计机关审计计划报上级备案,强调上级审计机关统筹组织本地区审计机关力量,开展好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三是激励考核,提出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审计机关的重大事项和审计结果必须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同时抄报同级党委、政府,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考核。 按照框架意见要求,2015年在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重庆、贵州、云南7个省市进行改革试点。郭彩云说,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主要是针对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审计独立性不强、队伍素质不适应、经费保障不足等困难和问题,设想将基层审计机关的干部队伍管理、经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审计业务管理等由省级统筹管理,相应调整地方审计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转方式等。 以职业化建设 提升专业能力 审计职业化建设是提升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措施。推进审计职业建设的目标是建立分类科学、权责一致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机制。 具体措施有:建立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审计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完善审计人员选任机制,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和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分类招录,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可以实行聘任制;健全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审计职业保障机制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框架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监督:一是明确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社会公众是监督审计机关的主体;二是明确了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公告审计结果等内容是监督审计机关的重要抓手。这些规定,对于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打造审计铁军、更好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具有重要作用。 审计结果作为 干部考核依据 框架意见主要围绕强化问责和推动整改,对审计结果运用做出规定:一是要求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提出的审计建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整改的运用提出具体要求;二是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推动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加强督促和检查,严格追责问责;三是要求各级人大常委会要把督促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与审查监督政府、部门预算决算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机制;要求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公告审计结果,被审计单位要公告整改结果。 据新华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