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过人民商城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居民常先生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了社区公众号。 |
|

|
|
内容单一更新慢致关注度低,好事办好还得加把劲 11月28日,本报以《假消息迷人眼,微信朋友圈让我如何能信你》为题,报道了微信朋友圈里的各式骗局。如今,关于微信的话题越来越多,除了微信骗局,还有层出不穷的微信公众号想尽办法“圈粉”。与这些营销公众号粉丝动辄成千上万相比,社区公众号的粉丝则少得可怜。12月8日、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已有约100个社区注册认证了微信公众号。但是多数居民对社区公众号知之甚少,公众号的信息阅读量普遍偏低。这种原本便捷的平台,到底该怎样更好地发展? 推广 民生大走访 带上二维码 民生大走访,是潍城区每年的例行活动。12月8日下午,潍城区南关街道人民商城社区的工作人员来到9号楼3单元常先生家,征集了常先生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介绍了潍城区一年来的相关工作。随后工作人员拿出一张印有二维码的纸张,向常先生介绍了刚开通的社区公众号。 常先生立马掏出手机,扫码关注。“这样以后就能在第一时间收到居委会发的相关信息了。”常先生说。据了解,该社区今年的民生大走访与往年有所不同,那就是向居民推广社区公众号。 社区开通微信公众号?是的。记者打开“人民商城社区”平台,里面关于社区概况,办理计划生育、民政优抚的相关手续,在分栏目中都有详细的说明。特色服务中正能量志愿者团、癌友之家都可以网上报名。“我们主要是想通过微信平台,替换原始的在楼道里贴通知的方式。”该社区党委书记李伟华说,社区有2700多户居民,5600多个经营业户。以往,下通知的工作量很大,通过微信平台,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每到老人查体时,都挨个打电话,有了公众号后,就可以直接下通知了。”李伟华说,老人查体、居民续交医保费等有时贴了通知总有人看不到,临时停水、停电等紧急的通知又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社区居委会决定开通微信公众号就是要实现这些功能,“做到实处”。 9日上午9时许,常先生的微信上收到了一条通知。社区居委会通知居民要将堆放在楼道、院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我中午回家时抓紧收拾一下。”常先生说。 平台之困 所发消息多为工作,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 微信早已成为居民交流的重要工具,人民商城社区的公众号也绝非首家。目前在中心城区,社区开通微信公众号虽算不上全面开花,可也不在少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约有100个。 社区公众号都报道了些啥?记者随机对其中20个进行了梳理,内容绝大部分是社区日常工作的文字版。诸如社区党委日常会议、送温暖活动、开展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工作、发放爱心大白菜、健康进社区及文艺演出等活动。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表示,与诸多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里海量信息相比,社区公众号里的很多消息,很难引起关注。“好多都是他们日常的工作,形成的文字并没有吸引力,都像公文似的,谁看呀,至少我不看,我估计关注的人也不会多。”家住高新区翰林新城小区的朱先生表示。 社区公众号是否受关注,看一下点击量便可一清二楚。随机点开其中一些文章,阅读量最多的一条是71,而大部分不超过10,这也意味着传播效果十分有限。 信息更新不及时,有的公众号变“僵尸号” 高新区新城街道健康东街社区,奎文区梨园街道张家庄子社区、樱北社区,奎文区东关街道中和园社区等保持着每月平均更新五六次的频率,而且内容也相对丰富,还发了一些冬季养生常识、预防接种知识等。 而更多的社区公众号内容则更新不及时,高新区有两个社区公众号查看其历史消息显示“无消息记录”,问及原由时对方称只是开通了,还没有开始运营。而另一个社区的公众号自11月3日正式推出,仅在11月4日发了一条《再过几年,你会成为怎样的自己》,阅读量只有2。 奎文区一个社区10月26日发了一条菏泽领导考察社区团建工作,12月4日才更新了一条向环卫工送温暖的消息,点击量只有2。 记者查看坊子区一个社区公众号的历史消息发现,最近的一条消息发自9月25日,再往前一条是8月24日,之前每个月发二三次。而其阅读量是多少呢?9月25日播发的4条消息,仅有社区金秋晚会的消息有51人点击,其他3条,点击量仅在10左右。 很多居民不知道本社区已经开通公众号 12月9日,记者在朋友圈里随机采访20位朋友,问其是否关注了自己社区的公众号。只有2人知道有,但没有关注,另18人都不知道自己社区是否有公众号。 高新区锦城社区居民张先生也不知道有社区公众号这码事,但他认为十分有必要关注。前几天给孩子交医保,截止时间都过了,他才想起来。“如果微信能有个提醒通知,我不就知道了嘛。”张先生说,至于内容和更新时间,他倒不在意,“社区公众号的粉丝就是居民,内容只发那些便民性的政策就好了。” 奎文区的朱女士因为不知道有社区公众号,她孝老爱亲的事迹通过社区公众号发布了,她都不知道,直到听记者说了才关注。无独有偶,另一个社区公众号11月30日发布了84岁的居民爱盆景的故事,阅读量只有3。 老年人基本不会使用微信,成为推广盲区 据了解,很多年轻人对社区不了解,与社区的关系较为疏远,除了开证明盖章找社区外,平时是不会关注到社区的。 与此相反的是,对社区事务和信息关注度较高的老年人群基本不会使用微信。“现在玩微信的多是50岁以下的人群,50岁以上的虽然也有玩的,但会关注的要少很多,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空巢老人,本身就不会用微信。”高新区新城街道健康东街社区工作人员周辰表示。 那社区公众号的通知等功能能起到作用吗?李伟华表示,这就需要社区把此事做到实处。老人不会使用没关系,那就得让子女关注,有了查体通知等,子女也能及时通知父母。周辰也是这么认为,目前老人成为社区公众号推广的盲区,也只能让老人的孩子关注了。“同时,这也是拉近中青年群体与社区的一种有效方式。”周辰说。 周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有200多,有部分居民对此不认可,他们也是在一边做着推广,一边摸索着前行。 居民 最关心身边事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公众号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兼职在做,他们都是初学者,主要向居民发布办事公告、介绍社区职责等。怎么才能让社区公众号火起来? 家住奎文区中和园小区的朱女士说,他们更关心身边人身边事,和居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等便民服务。“多些原创,少些照搬,这样影响力就大了。”朱女士说。 高新区富华公寓的90后小伙高先生认为:“现在公众号那么多,我更关注与‘互联网+’有关的信息,那些社区号更新太慢,立马就被淘汰了。所以得保证每天有料,又不能是转来转去的心灵鸡汤,这样才会有吸引力。” 家住高新区宝通陆号的杨女士认为,社区公众号应该反映身边的人和事,同时信息量大,正能量多,身边的活动新颖,才有吸引力。“得用心去办。”杨女士说。 潍城区圣基铭座居民曹女士告诉记者,如果一些收费项目能通过社区公众号完成,居民就不用跑腿了。 专家 突出服务便利 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陈曦认为,现在很多政务微信包括社区公众号,是以传者为中心。单方面的传播和灌输,宣传自己的工作业绩,从传播效果上来讲没有考虑到受众喜欢什么或者需要什么。 “以传者为中心不会被群众所喜欢。一方面是内容上,群众根本就不关心;另一方面在形式上,写的是比较官方的文章,也没有生动和活泼的语言。所以这两方面都不吸引受众。”陈曦表示。 陈曦建议,社区公众号要在内容上想一下受众需要什么,写作手法参考一些网站的写法,用平实的语言去写作。“在网络平台上就应该借助更多的网络语言来进行表达,这种表达是一种平等的、有吸引力的、轻松的表达,而不是像文件式的汇报。”陈曦说。 同时,社区公众号作为一个社区的新媒体,应该强调服务性,增强互动性。社区居民有一些问题,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寻求解答,而不用专门到居委会。 “如果社区公众号本身的内容比较吸引人,又可以解答一些问题,然后开发新功能与一些平台合作,完善交费等功能,由于它会带来便利性,所以居民都会愿意关注。”陈曦告诉记者,关键是服务性和便利性,居委会是和居民打交道最基层最接地气的单位,所以应该强调服务性,不必像营销公众号一样,存在竞争的压力。 文/图 本报记者 齐英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