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03版
要闻时讯 |
第04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临朐千名干部驻村察民情解民忧,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我还能住进这么干净的新房子。”临朐柳山镇南河西村村民王轩激动地说。贫困老两口住了45年的危房,现在一分钱没花就住进了新房,这不是故事,而是发生在临朐县的真事。今年3月份,临朐县委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进千村、入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全县1162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联系1个村,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12月9日,记者走访临朐县多个村看到,驻村干部到村里后,村里有了很大的变化。 南河西村 赵兴廷 把老两口的危房免费建成新房 临朐县检验监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赵兴廷所驻村为柳山镇南河西村,该村地处偏远,经济条件相对落后。9日上午,记者跟随赵兴廷来到南河西村村民王轩的家中。“赵主任来了!快进屋里坐!”一进院里,王轩的女儿王美就放下手中的农活,将一行人迎进屋。 记者看到,王轩的房屋共有四间,铝合金门窗、粉刷一新的白墙。“别看现在一家人住的房子宽敞干净,几个月以前王轩的家还是危房呢。”赵兴廷说,有一次他去参加工作会议,会上指出汛期将至,要注意各村的危房问题。会后临朐县委组织了“进千村、入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4月份他走访南河西村时,发现王轩家的房子是危房。 王轩今年64岁,患肺气肿已经多年,老伴腿部残疾,无法劳动,两人全靠低保生活。“王轩的房子是1970年盖起来的,共有三间房,都已经破旧不堪。”赵兴廷说,王轩的老房子是土坯房,而且房屋年久失修,漏风漏雨,房子的墙壁有许多地方用木棍支撑着,屋顶上也撑着塑料膜预防漏雨,“当时看到这种情形,我当即就决定要帮这老两口改建房屋,不能让老人再这么住下去了。” 赵兴廷回去后,立即联系企业,要免费为王轩老两口盖房。50吨水泥、1500页瓦、27000块砖头……在赵兴廷的努力下,2015年10月,王轩老两口住进了有四间屋的新家。因为患病,王轩说话非常不方便,但当赵兴廷询问他最近身体如何时,王轩的声音却非常有力。“住进新家开心,心情也好了许多。”王轩说,以前一到冬天他们老两口就犯愁,如今住进新房,家里暖和,心里也暖和了。
刘庄村 刘涛 趁午休下村,给老人送一张药方 临朐县广播影视中心副主任刘涛在柳山镇刘庄村,自从4月份入驻以来,她对这里的每户居民都非常了解,特别是村里的困难户,她更是经常走访。 记者在刘庄村见到刘涛时,她正在村里走访,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民情记录本,里面整齐地记录了40多家她走访过的困难家庭的情况。“我还在上班,趁午休的时候赶来村里,给村民刘国平送新药方。”刘涛说,刘国平今年70岁,老伴李兰芬今年62岁,家里还有一个儿子在外打工。4年前,刘国平患上了老年官能症。因为刘涛的母亲也患有相同的病症,她也曾为此求医问药,想到母亲以前用过一药方效果不错,她特意给刘国平送了过来。 刘涛来到刘国平家,先仔细询问了老人现在的用药情况,并拿起药瓶仔细查看。“这种安眠药是一种很容易产生依赖性的神经类药物,建议不要长期使用。”刘涛对刘国平说。随后,她拿出带来的药方,告诉刘国平怎样使用,在哪里可以抓到里面的药材。刘国平夫妇都一一记了下来。 “老年官能症其实就是轻度抑郁,晚上失眠,脾气暴躁。”刘涛告诉记者,以前她母亲一旦犯病,身边一刻也离不开人,所以她深知患病家属的辛苦。这种病需要长期吃药治疗,不仅开支很大,而且药物本身对身体也不好,“刘国平家本来就贫困,儿子又外出打工,我驻村后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很担心他们,因此经常过来探望。” 临走前,刘国平老两口一直把刘涛送到村口还舍不得离去。刘涛嘱咐刘国平好好休息,没事就陪老伴下地干活,分散一下注意力。“我还会再来看你们的。”刘涛说。 胡梅涧村 刘大章 把26000平方米村路全部硬化 当记者来到东城街道胡梅涧村时,驻村干部刘大章正在村里的幸福院查看锅炉设备。“幸福院里现在有32位老人,以前用的是小锅炉,取暖效果不好,现在更换上了大锅炉,可以让老人们暖暖和和过冬。”刘大章说。 临朐县工商联副主席刘大章3月份进驻胡梅涧村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善村里的道路。胡梅涧村除了几条主干道是硬化路以外,其余的全都是土路,平时走起来凹凸不平,遇上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村民都盼望路能修好。 “虽然村里的主干道是硬化路,但我去看过后发现,这几条路已经修了很多年了,路面破损严重。”刘大章说,了解情况后,他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开始修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在的胡梅涧村6000平方米的主干道和村民房前屋后20000平方米的道路全变成了硬化路面。“以前看着电视上的水泥路俺们都羡慕,现在俺家门前也有了水泥路,心里真高兴。”64岁的村民林付爱说。 刘大章不仅把村里的路修好了,还协调了1.5万元,维修更换了村内的自来水管1000余米,让村民吃上了放心干净的自来水。“下一步,我还想在村里修一个水池,解决村民浇地难的问题。”刘大章说。
走访群众37432户 近年来,临朐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受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制约,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开展“进千村、入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就是以驻村干部为纽带,整合政策、信息、资金等资源,加大对农村的帮扶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开展这项活动,就是为了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优势和特长,因村制宜、精准扶贫。”临朐县委千村万户活动办工作人员表示,开展这项活动,还能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和服务作用,妥善化解农村各类矛盾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据了解,“进千村、入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突出制度规范,健全机制保障。通过制定下发《驻村入户工作重点》、《驻村入户工作守则》等8项工作制度,建立落实民情联系卡、民情日记本、民情台账和诉求办理台账等“一卡一本两台账”工作规范,确保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同时,明确要求驻村干部每季度至少连续驻村2天,每次驻村走访不少于10户,每次走访都要将走访时间、走访户数、反映的问题等记录备查,确保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 截至目前,驻村干部每人平均驻村天数6天以上,走访群众共37432户。共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152项,解决群众长期信访案件59起,调解邻里矛盾纠纷1500余次。 下一步,该县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和拓展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把活动打造成干部联系群众、深化作风建设的坚固平台,办成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帆 实习生 佟辉 通讯员 时会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