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要闻时讯

第04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大学生每天用手机超5小时
2015年12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每天用手机超5小时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发布
  12月10日上午,《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显示,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达到5小时17分钟。不过,随着大学生每升高一年级,每天手机使用总时间会减少38分钟。地域认同感上,上海民众是最高的;而从学历上来看,博士生因就业落差大城市认同感是最低的。
2014年微博十大热门事件
   ●京东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
 ●冰桶挑战赛风靡全球
 ●谢霆锋王菲复合引热议
 ●李娜夺得澳网冠军
 ●苏格兰独立公投
 ●Xbox游戏机9月中国开售
 ●贵州近14万警力扫黄赌抓获涉案人员7000余人
 ●马来西亚载239人航班失联灾害事故
 ●一伙男子持械冲入昆明火车站广场见人就砍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

2015年上半年微博十大热门事件
   ●载有458人客轮在长江倾覆
 ●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曝光
 ●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
 ●延迟退休方案后年推出
 ●北京遇13年来最强沙尘暴
 ●刘翔亲自宣布退役或发表长微博感言
 ●“4·6”漳州PX项目爆炸事故
 ●36岁清华毕业IT男马桶上猝死
 ●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台湾复兴航空客机坠河灾害事故
使用手机
大学年级越高 使用时间越少
  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并不少,约花了5小时17分钟,占一天全部时间的22%。
  同时,随着大学生每升高一年级,他们每天的手机使用总时间会减少38分钟。蓝皮书认为,这一现象背后存在三种可能的原因:一是客观原因,课业负担加重,可支配时间减少;二是随着生理上的成熟,自律性增强;三是社会性的发展和成熟,人际关系的扩展。
  消遣时间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每天的消遣时间平均为1.92小时,而女生只有1.22小时,比男生少42分钟。
用来社交时间 周六不增反降
  蓝皮书指出,从一周7天手机使用时间的变化趋势来看,波动并不大,休息日的手机使用时间较工作日并未明显增加。而星期六大学生的手机社交时间,尤其是网络社交时间不增反降。这是因为周末学生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身边的社交活动中,当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满足,通过手机社交活动来寻求满足的驱动力便下降,因而导致手机使用时间的降低。
  基于手机的社交活动是对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偿,当个体的社会交往需求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到满足时,通过手机满足社交需求的动机会下降;反之,若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无法满足个体的社交需求时,则会寻求手机网络社交活动获得替代性补偿。
地域认同感
受多因素影响,上海地域认同感最高
  蓝皮书指出,地域认同是某一地理位置或空间区域的形象、文化等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的综合心理感知及归属感,是人们对某一区域的理念认知、赞成和信任的程度。地域认同度体现了某一地域对个人的吸引能力。地域认同度与核心人才流失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政府原来的提高待遇、改变工作环境等留住核心人才的政策与思路应调整为如何提高核心人才的地域认同度。
  蓝皮书课题组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深圳、重庆7个大城市进行了调查,主要通过人们对城市的了解、对城市生活的依恋程度来测量地域认同程度。最后的结果显示,上海民众的地域认同程度最高,重庆和广州则并列第二。
博士生就业落差大,城市认同感最低
  需要注意的是,学历的提高并不必然能带来认同感的提高。
  由于对教育的投入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应的回报,而高学历的群体容易高估自己短时期内应该得到的资本,一旦现实无法满足其理想,就容易出现所谓的期望落差。城市间的竞争往往是人才上的竞争。只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待遇,免除其后顾之忧,才能提高他们的城市认同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城市做出自身的贡献。
  蓝皮书课题组在上述7个大城市进行了调查,在对不同学历水平的群体的认同感进行了比较,把学历水平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中学及以下、专科、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分析发现,拥有博士学历的被调查者在城市认同感上普遍低于其他学历水平的人群。
  从整体来看,无论哪一种学历水平,每个城市本地人的城市认同程度都高于外地人。在博士学历人群中,本地人和外地人分差最大的城市有武汉、天津、深圳和重庆;而剩下的城市中,北京跟广州的高中以下群体的分差最大,而上海则是硕士群体的分差最大,这样的结果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不同城市对高学历人才的重视程度。
“00后”城市认同感高于其他年龄段
  调查还将不同年龄群体划分为“00后”、“90后”、“80后”、“70后”、“60后”和“50后”六组进行城市认同感差异比较,结果发现“00后”被调查者的城市认同感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而城市认同感最低的为“60后”和“50后”。这说明目前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城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老年群体对宜居环境的特殊要求。
  此外,不同职业人群在城市认同感上存在差异。蓝皮书发现,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同感最高,而劳动服务行业人员最低。
关注事件
泛娱乐化降温,网友对政策出台较为乐观
  蓝皮书指出,从去年百大热门事件整体分类上看,明星娱乐、政策制度和社区民生类话题的事件最多,其他事件总体上比较均衡,反腐倡廉是微博热门事件中占比比较小的类别。这反映出在微博平台上,网民总体戏谑娱乐心比较重,围观心态占上风。此外,网民关注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和事件,对于公共政策的关注度较高。同时,愿意围观社会中的热门民生事件,对社会中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社会道德相关的信息也比较关注。
  蓝皮书指出,较之2014年的网民情绪指数,2015年上半年网民的情绪主要集中在社区民生类话题,并且负面情绪较为明显,这是一个负面心态的预警。
  引发最多情绪的是政策制度类话题,正面情绪占了上风。可见网民对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出台还是较为乐观的。在2014年情绪表现最为活跃的明星娱乐类话题在2015年上半年中则相对平静,网民在2015年上半年表现出更为冷静、严肃的态度,泛娱乐化有所降温。
        本报综合报道
◎相关新闻
九成以上大学生 靠网络获取信息
  本报综合消息 有媒体在今年三月份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九成以上大学生和白领群体、半数以上城市务工人群和县城民众、四分之一的城市中老年群体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
  据悉,此项调查是在30个城市、10个县级市开展的民众信息获取模式调查,针对中学生、大学生、白领群体、城市中老年群体、城市务工人群和县城民众六个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及主要互联网活动进行研究。调查采用入户访问、拦截访问、在线调查及电话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回收有效样本10720个。调查数据显示,使用互联网的白领群体和大学生比例分别高达98.3%和97.9%;中学生(83.1%)和城市务工人群(81.3%)中的网民比例均超过八成;使用互联网的县城民众(71.8%)和城市中老年群体(67.2%)也在七成左右。
  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96.4%的大学生、90.7%的白领群体和78.8%的中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渠道为互联网。此外,58.7%的城市务工人群和53.7%的县城民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也是互联网;即便是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城市中老年群体,也有25.4%以互联网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大学生和白领群体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6小时(白领群体6.3小时,大学生6.1小时);县城民众和城市务工人群的使用时长分别为3.6小时和3.5小时;中学生和城市中老年群体的日均使用时长也接近3小时(中学生2.8小时,中老年群体2.4小时)。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