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凤凰台的烽火记忆·陈氏三杰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陈氏三杰中兴寿光革命
2015年12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氏三杰中兴寿光革命



  在“褚氏三英”的引领下,“陈氏三杰”陈少卿、陈增光、陈纪明于革命最危难之时,砥柱中流,接踵而至成为寿光革命的组织者,在寿光、广饶两县进行革命活动,他们为革命不畏艰险,日夜操劳,成为寿光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遭到敌人疯狂追捕。
重建党支部 发展新党员
  陈少卿、陈增光、陈纪明在北台头村是近服同辈兄弟,少小无猜。陈少卿原名陈华章,陈纪明又名陈梅五,陈增光又名李杰。抗战初期,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组织抗日队伍,得到了台头红六区及寿光西北乡乡亲们的鼎力相助。
  陈少卿在高小读书时,褚景塘在县中读书,二人因邻村关系常有来往,陈少卿与褚景塘逐渐结为密友。在褚景塘的影响下,陈少卿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提高了政治觉悟。毕业回家后,经常和褚景塘一起受褚方珍的教诲,先后担任中共六区(今台头镇、卧铺乡一带)区委宣传委员和区委书记。他曾在马家庄、北台头以教学为公开职业,借此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团组织。
  陈纪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敌人以残暴的手段破坏革命组织,屠杀逮捕共产党人,他采取多种策略与敌人周旋,为当地革命斗争保存了力量。
  1927年3月,团省委袁果同志指导寿光县团委第一届委员会在“双凤小学”成立,陈纪明是当时的6个团县委委员之一。同年6月,陈纪明按照寿光县委的指示,将党的关系转回北台头村,成立北台头党支部并担任书记。
  1932年6月,县中党支部书记陈增光、团县委书记陈少卿按照县委书记褚方珍的指示,回到北台头,重建党支部,并在此发展了大批党员。陈少卿兼任六区区委书记。
  在上世纪30年代初,山东革命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省委连遭破坏,寿光在省委工作的王云生、李文、马保三、褚方珍等相继入狱。新任县委书记张用之及张子明、褚方玉等骨干相继被捕。
  面对这种形势,陈少卿、陈纪明和陈增光利用靠近广饶的地理优势,在两县进行革命活动,白天他们到村北巨淀湖的芦苇丛中隐蔽起来,夜晚再潜回家乡开展党活动。
陈少卿避敌有术,以教学为掩护组织领导抗日
  “陈氏三杰”为革命不畏艰险,日夜操劳,成为寿光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遭到敌人疯狂追捕。
  1933年初秋的一天,陈少卿与陈纪明、陈增光正在北台头陈少卿家偏房内研究对敌斗争,突然被敌人包围,在群众掩护下机智突围,进入巨淀湖隐蔽一个多月,最后被迫转移到外地。转移之前,陈增光来到南洋头村,把未暴露身份的学校教员王文介和县中党员侯连三、侯荫南组成一个党小组,由王文介任组长,坚持秘密斗争。
  1934年8月,陈少卿、陈增光、陈纪明等潜回寿光后,恢复和重新建立寿光的党团组织。陈少卿领导了县中进步学生驱逐反动校长赵渐逵的斗争,迫使国民党县政府撤去他的校长职务,取得斗争的胜利。
  为早日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1936年5月,陈少卿以报考记者为名,到达济南。省委书记黎玉接见了他,并指示可以临时组建县工委。按照省委指示,陈少卿回到寿光,同陈纪明、陈耀三一起,到寿光各地开展党组织的重建工作。
  1936年8月,在济南乡村师范读书的学生、共产党员朱春和(原王高镇巨家庄人)奉省委书记黎玉指示,到寿光指导建立寿光工委。不久,中共寿光县委正式建立。到1936年8月中共寿光工委在北台头小学成立时,全县党员有100余名。这是声振齐鲁大地的八支队武装起义的核心力量。
  县委在北台头村成立后,敌人就把该村作为进攻重点。陈少卿、陈纪明、陈增光商讨后,认为不能被动挨打,坐以待毙。于是他们组织人员,成立“北台头自卫团”,陈恩平、陈家吉、陈展兴等十多名热血青年率先响应号召,报名参加。“自卫团”成立后,他们自制大刀、长矛,斗日寇,除汉奸,清土豪……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陈少卿、陈纪明、陈增光分别到张家庄、牛头镇村、马家庄,以教学为掩护组织领导抗日运动。同时,他们还组织师生和“北台头自卫团”利用夜间书写大量标语,贴在周围数十公里沿途的树上、碑上以及路边捆好的高粱棵上,鼓舞了群众,震慑了敌人,为起义营造了舆论氛围。
北台头村组建抗日武装,收集枪支举办训练班
  “七七事变”后,日寇如狼似虎般向山东内地侵蚀。10月下旬,省委负责人林浩在博山召开各地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寿光县委派出张文通参加。会后,张文通连夜赶到北台头村,向县委书记陈少卿汇报了省委紧急会议精神。县委立即在北台头小学召开县委会议,会议除决定组织武装准备起义外,还选出新县委,由陈少卿同志连任县委书记。然后张文通和陈少卿到牛头镇村找到马保三具体商讨。
  11月上旬的一天,寿光县委负责人“陈氏三杰”在牛头镇马保三家中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会场设在马保三家中,决定在全县发动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集结地在巨淀湖畔的牛头镇,部队番号定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会议对起义集结的时间、军旗、联络暗号等事宜商定初步方案,推选马保三为总指挥,随后成立“八支队军政委员会”。
  同时,陈少卿命令北洋头、王高等村庄组建的抗日武装按时赶到牛头镇。而他从侄子陈贵堂家中牵出一匹马,驮上县委的油印机等物品,带上大刀、长矛等武器,率领“北台头自卫团”等抗日武装,连夜赶往牛头镇村。
  以陈纪明为指导员的五中队以及其他各中队都按时赶到了牛头镇村,与马保三会合。人人佩戴红袖章,列队完毕,陈少卿以县委书记的身份宣布“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正式成立。
  马保三和陈少卿面对抗日武装力量人多枪少,装备不足的现状,千方百计搞枪成了起义前的首要大事。
  他们动员亲戚交出家中的藏枪和子弹支援八支队;同时,以“国术馆”“同乐会”为基础举办了80多人参加的抗日青年训练班,收集到一批闲散在民间的枪支、弹药、大刀、长矛等武器;9月,寿光县委乘国民党县政府扩编预备队之际,以卖兵的方式加入县警备队作兵运工作,并将卖兵所得的700块现大洋用作筹建抗日武装经费,为建立抗日武装打下了基础。从国民党小清河水上警察部队夺取了一门大炮和许多枪支;智取了朱家庄子朱子芹(朱老六)的地方武装,获枪支60余支,并成功说服南河乡乡农学校校长马冠三加入到了抗日队伍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