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7版:文化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蓝色畅想

第04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一件难以忘却的往事
        煮水饺
心灵的家园
盛夏郚山行
晚霞余辉红似火
赵志友长篇小说《风雨关东客》获省级大奖
2015年12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煮水饺



  “爸爸,又开锅了,该点水了!”儿子喊道。我煮水饺,他负责看锅。
  记得小时候,我就对水饺情有独钟,只因为一个字——馋。那时候,老家的人都把水饺称作“馉飵”。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馉飵。记忆中,母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生产队劳动,家中的一切事情却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就说吃馉飵这件事吧,我说自己馋馉飵了,母亲会算算日子,然后告诉我到哪一天可以吃到它;心里有了底,然后就像盼过年一样盼着那天的到来,自己计算着天数。有时记不清了,便问母亲,母亲总是不假思索地说出还有几天。后来终于明白:吃馉飵的那天,其实就是家中某个成员的生日。
  这一天终于盼来了。
  天还不亮,母亲就起来忙活:洗菜剁馅、攥馅调馅、和面、擀面皮,自己做完这一切,才叫醒家庭其他成员一起包馉飵。我也没闲着,模仿他们的动作,用母亲给我特制的小面皮包水饺玩。玩够了,就负责排水饺,把他们包好的馉飵整齐地排放在高粱杆做的盖垫上,至今还记得母亲让我先是正向摆放一排,然后再逆向摆放一排的样子,她说;“这样排放馉飵才占地方少……”
  最有趣的要数煮馉飵时要“点凉水”了。母亲先往大铁锅里加大半锅水,然后烧火,锅底的火苗随着风箱有节奏的“咕咚——咕哒”声闪闪跳动、千变万化,有时能让人不知不觉地看走了神。终于开锅了,母亲先麻利地用小笤帚清理好灶台、高粱杆锅盖上的些许灰尘,然后掀开锅盖,锅里水花翻滚,热气腾腾。这时,母亲端起整盖垫的馉飵扇动起来,就像用簸箕簸玉米粒那样,馉飵们三五成群、像一只只白色的小鸭,陆续跳进锅里,母亲用勺子搅动几下,便又开始烧火。又开锅了,馉飵们像一只只潜水的鸭子,都浮了上来,簇拥在一起,欢快地跳起舞蹈。母亲往沸腾的锅里加了半瓢凉水,“鸭子”们立刻老实了,如此反复,直到第三次,母亲加了半瓢凉水后又开锅了,她便用浸过凉水的盖垫盛馉飵。
  馉飵终于上桌了,哥哥姐姐们各自找好小板凳,坐在自己的固定位置,拿着筷子,咽着口水等着母亲发话。此时,母亲不慌不忙地活动活动盖垫上的馉飵,让他们均匀散开;然后,在我正对的盖垫沿上排上十几个水饺,边排边说:“小狗儿等等,让馉飵冷冷!”此时,再看那些排在盖垫沿上的馉飵,还真像趴在墙头上张望的小白狗。最后,每人喝上两三口饺子汤后,才允许吃馉飵。吃馉飵也有规矩:母亲不准任何人从盖垫上随意夹馉飵吃,只准从摆在自己前面的开始吃,就像蚕食桑叶一样……
  如今,用小电热锅煮水饺,有快慢档位,但我习惯用快档位煮水饺,开三次锅,依次往锅里加三勺凉水,沸腾的水立刻冷静下来。我想,“点凉水”这个做法也许在于告诫人们:生活中人难免会一时头脑发热,而这时最需要的是冷静啊!
  有时,保持某种习惯,其实是一种最好的怀念。          王相刚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