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教育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课堂笔记,手机顶了烂笔头不少大学生丢掉书写笔记的习惯,书写机会少常提笔忘字
2015年12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堂笔记,手机顶了烂笔头不少大学生丢掉书写笔记的习惯,书写机会少常提笔忘字



  字如其人的说法体现了国人对书写规范的重视。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如今的学生在汉字书写上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尤其在大学校园,不少大学生认为,手写汉字越来越少,书写是否规范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另外,中小学生书写时,也常常出现笔画、结构不规范等问题。有老师感慨,学生写字一茬不如一茬了,关注汉字书写问题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调查 提笔忘字很普遍
  键盘时代,提笔忘字、错别字频现似乎愈加普遍。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超过86%的人有提笔忘字的经历,90%的人表示在工作生活中用手写字的机会少之又少。
  如今在大学校园的课堂上,PPT授课、手机拍照、拷贝课件随处可见,而板书及做笔记等书写习惯似乎渐被淡忘。12月21日,记者在潍坊学院随机采访了20位同学,问及课堂上是否还有书写笔记的习惯,多数受访者均摇头表示几乎没有。“手写太慢了,还不如直接用手机拍照或者课后由班长直接找老师拷贝下来再拿去打印出来,大家都这么做,尤其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复印课件都需要排队呢。”文学院一位大二学生小郑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了避免学生随意应付作业,有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严格要求作业必须要手写。潍坊学院的大三学生宋佳宜告诉记者,老师一般会在期中或者期末布置作业,要求必须手写,不过也经常碰到“提笔忘字”的情况。“一个平时在嘴边经常说的汉字,有时到了书写时突然就忘了怎么写,对一些拿不准的词语只能借助手机或电脑查询出来后再写,甚至干脆用同音字代替。”宋佳宜说。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大学生,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也在退化。一些老师反映,近年来,学生汉字书写不按笔画规则写、字迹潦草等现象日趋严重。
原因 书写机会少,重视度不够
  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们平时都用电话交流,或者通过QQ、微信等软件进行沟通,很少有书写汉字的机会。长此以往,导致原来学过的很多汉字都不会写了,书写也没那么规范了。市区一所职业学校的高老师表示,“如今,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汉字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我们对汉字感到生疏,常常会提笔忘字。”
  市区一所小学的何老师也表示,现在很多小学生的课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兴趣特长班,平时能够静下心来提笔书写的机会很少,面对这样的现状,老师们也表示无奈。同样,老师们平时都使用电脑制作电子课件,板书用得越来越少,提笔忘字也成为老师们面临的一大问题。
  除了受现代书写工具的冲击,书写能力退化也跟人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视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有很多学生甚至家长对汉字书写能力不够重视。在他们看来,字写得漂亮只有在作文考试中能给评卷人留下好的印象,影响到卷面分,除此之外,日后工作都是以电脑办公,字写得再好也很难派上用场。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现在都是信息化办公,很少用到书写,虽然他的汉字书写能力一般,但并没有因此影响到工作,所以也不会特意要求孩子在汉字书写上下太多功夫。
观点 激活文字,传承汉字文化
  因为“键盘依赖症”而导致的提笔忘字成了普遍现象。对此相关老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写字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中小学生时期是学习写字的最佳时期。”临朐县冶源镇迟家庄小学校长孙国庆说,相比城市里的孩子,农村孩子书写汉字的不规范性更为明显。写的字歪歪扭扭,大小不匀,书写不规范,过分依赖橡皮,作业本不整洁,书写坐姿不正确,习惯性地向某个方向倾斜等,都是常见问题。
  孙国庆表示,现代人平常使用电脑和手机导致汉字书写比较少,对此很多人误认为汉字已经不重要了,其实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思想。倘若继续下去,国人的书写能力很容易退化,长久会滋生众多“新文盲”。“对此,作为一线老师,应该有一种文化忧患意识,用智慧和行动去激活文字。”孙国庆说。
  矫正学生不良的写字习惯刻不容缓。作为低年级小学教师,应责无旁贷地重视这些问题。潍坊东明学校老师肖南也表示,汉字书写不仅是对汉字记忆符号的书写,还有汉字本身文化的传承问题。所以,让中小学生重拾书写之笔,让汉字文化得到更细致完整地传承显得非常必要。
措施 利用好学校阵地
  在孙国庆看来,学校承载着文化的传承,是汉字教学的主阵地,在汉字学习与使用中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学校教育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应对汉字的退化现象。
  学校教育该如何加强汉字教学呢?孙国庆认为,首先要营造全社会写汉字、用汉字的氛围。这是调动人们重视汉字运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学校可以设置书法课。学校应加大投入,用购买字帖、配备专职书法老师等强化书法教育。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建立健全汉字书写激励机制等措施促进汉字书写的常态化。
  肖南建议,学校应该针对学生书写普遍潦草的问题,加强写字教学,要求学生首先摆正心态。“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写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基本功训练,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开设写字课、组织书法社团等,让学生亲眼看到教师如何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让学生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汉字的结构美,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肖南表示,除了营造浓厚的书法氛围外,书法课堂研讨也非常重要,教学中要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采用浅显的比喻使抽象、深奥的书法知识讲明讲透,引导学生一个字一个字、一笔一画地再发现、再修改、再完善、再提高。
本报记者 刘江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