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高墙内,贪官们这样过日子
2015年12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墙内,贪官们这样过日子



已是阶下囚优越感犹存,感慨亲情最宝贵
  高墙内,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会心生排斥,托家人找关系期望“特殊照顾”;虽身陷囹圄,但仍好面子渴望被尊重;“以前在位时手机响个不停”,落马后却鲜有下属探望,一些狱内贪官感慨还是亲情最宝贵……这些昔日高高在上的官员们,落马后能适应高墙内的生活吗?他们在里面有没有“特殊待遇”?近日,记者走进广东省集中关押职务犯的阳江监狱采访,一探他们在高墙内的生活状态。
集中收押
200多名职务犯平均年龄52岁
  2013年8月,阳江监狱开始设立职务犯分监区,至今共有200多名职务犯被集中收押于此。他们之中,绝大多数曾是科级以上干部,也不乏厅级干部。据统计,关押于此的职务犯落马前为处级以上干部的有50多名,处级以下的有100多名。
  这些职务犯入狱时的罪名七成以上都是受贿罪,此外贪污罪占29%,挪用公款罪占11%。
  相比其他类型的罪犯,职务犯的年龄普遍较大,平均年龄52岁,最大的75岁,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占到42%,还有数人被判无期徒刑甚至死缓。
优越感犹存
仍喜欢被他人称呼入狱前头衔
  “不少职务犯刚入狱时还会有官本位思想。”阳江监狱监狱长黄跃群介绍,他们的自尊心很强,虽然犯罪入狱身份变了,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依然存在,喜欢其他罪犯称呼他们入狱前的头衔,渴望得到狱警的尊重和监狱领导的关照,希望能给他们面子。
  据阳江监狱六监区监区长杨建南回忆,对于向狱警报告时要蹲下的规定他们就很“不爽”。有一次,监狱对职务犯召开座谈会,一名曾是处级干部的职务犯当场就质问狱警:“为什么我们要蹲下?”
  2013年以前,职务犯还没有被集中收押,他们被分散在各个监区,有的还和杀人犯、抢劫犯同住一个监舍,他们打心眼里看不起这类犯人,不屑与他们为伍,如果看到其他犯人有随地吐痰或者有常年不洗澡等习惯,他们也会心生嫌弃,有的会当众指出对方不该这样。
人情冷暖
变成阶下囚后方知亲情最宝贵
  “过去面对的是掌声和鲜花,一下变成了阶下囚才知道亲情最为宝贵。”61岁的湛江市某局原局长陈某感慨地说,入狱后他清楚明白了“对自己不离不弃的只有家人”。陈某说,他服刑已有1年半时间,但这段日子鲜有昔日下属前来探望他,“以前在位时手机响个不停,约见面吃饭的还要排队”,现在不再是他们的领导了,不能再帮他们忙了,“态度完全不一样了”。陈某如今最渴望的就是“早日出去见到家人,和他们团聚”。
  杨建南表示,在各类犯人中,职务犯们最思念、依恋家人,他们入狱后与家人关系破裂的也很少。经统计,200多名职务犯中仅有5人在入狱后离婚,比其他类型犯人要低。
心理落差
曾有人因落差大刑期长想自杀
  按照监狱规定,服刑人员都要进行劳动改造,职务犯也不例外。但干起繁重复杂的劳动来,职务犯们大多都心生排斥。
  阳江监狱六监区副监区长温锦环说,一些职务犯的亲属因为担心他们在监狱里干活会受苦,为此想方设法“托门路”、“走关系”,期望得到“特殊关照”,帮他们换岗位、换工种,但服刑人员的工种安排都有相关规定,不能随便调换,这无疑给监狱管理和执法带来了较大影响。
  不光是怕劳动,身份转变产生的心理落差也是不少职务犯很难越过的一道坎。温锦环告诉记者,相比其他犯人,职务犯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他们原本身居高位要职,处处被人尊敬,入狱后身败名裂,无疑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他们常常陷入无助、孤独、痛苦的焦虑情绪中,加上职务犯刑期漫长,有的甚至有轻生念头。如今,在监狱干警的宽慰之下,他们的情绪已经大大稳定。

衣食住行
与其他犯人一样没有特殊优待
  在监狱里,这些职务犯与其他犯人一样,吃住方面没有特别待遇。
  记者在职务犯监舍里看到,他们住的是12人一间的集体监舍,分上下铺睡硬板床,一人一个铺位,每人只允许有一个透明塑料箱放东西,不允许有多余杂物,厕所和冲凉的地方全都在监舍内,且间隔都是透明的,站在监舍门口就能一览无余。
  在伙食方面,职务犯吃的饭菜全都是由犯人伙房按全监狱统一标准配餐,绝对不允许亲属为他们送熟食。
  虽然这些职务犯们很渴望见到家人,但监狱并没有为此特别安排他们多点与家人会见的机会。与其他犯人一样,职务犯们每月只能和家人见一次面,而且双方只能隔着厚重的玻璃通过电话交谈。

特殊之处
文化气息浓厚每天做操锻炼
  记者发现,区别与其他犯人的工作场所,职务犯的劳作车间充满文化气息,车间里一半以上的面积是文化活动区,职务犯在这可以进行工间操,还可以练习书法绘画,墙壁上还设有文化交流宣传专栏。
  据了解,监狱特为职务犯建立了书画组、合唱团、太极队、民乐队兴趣小组,让他们在周末也可以定期开展文化活动。
  杨建南介绍,相比其他类犯人,职务犯年龄较大,多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老年慢性病。为此,他们平日里非常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稍有不适就要求检查治疗,“过去每天来监狱医院门诊看病的100多人中绝大部分都是职务犯”。
  不过,现在职务犯去看门诊的次数大大降低了,他们适应了车间劳动,休息时间积极参加兴趣小组。为了健身,职务犯每天还会勤练太极操、八段锦,白天固定两次在车间练习不够,晚上回到监舍后乃至临睡前,他们也不忘再多练习几次。杨建南介绍,近半年来,职务犯分监区的门诊率下降了65.8%。
典型个案
落马官员坦言 能抱儿子最幸福
  12月17日下午,恰逢阳江监狱职务犯监区开放日,在现场,一对母子引起了记者注意。他们早早站立在会见场地外张望着,儿子大约17岁的年纪。
  “这个孩子我记得,他一直盼着摸一摸父亲的手。”阳江监狱六监区副监区长温锦环介绍,孩子名叫小林(化名),他的父亲黄某曾是一名镇长,今年年初因受贿罪入狱被判了10年半有期徒刑。一开始,小林接受不了,正读高三的他无心上学,后来通过父亲在狱中写信规劝以及监狱方多次做思想工作,小林终于想通了,回到学校。
  “爸!对不起!”当父亲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小林张开双臂将父亲紧紧抱住,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了父亲眼前。黄某见状忙将儿子扶起,一家三口相拥痛哭。
  之后,小林搂着父亲的肩膀在会见区坐下,帮父亲拧开一瓶矿泉水,递到父亲嘴边,之后又为父亲戴上手套还有围巾。小林不停地问着父亲:“习惯了吗?冷吗?”说话时,小林一直紧紧地握住父亲的手,而父亲黄某的另一只手则忙着帮小林的母亲擦眼泪……
  黄某坦言,自从出事后,“很担心自己会影响孩子的前途”,看到孩子下跪的举动,他感到“内心既激动又惭愧”,现在对儿子很有信心,黄某说,“今天能抱到儿子亲到儿子,是这么多天来最幸福的事。”
本报综合《羊城晚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