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住建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切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自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市住建局早行动、早部署,着力破解环境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对城区46条道路清理垃圾每天达12吨,垃圾点88个;园林整形修剪58万多平方米,完成裸露地块治理1460平方米,补植各种苗木30多万株,草坪3万多平方米;道路挖补2.5万平方米,修整人行道1200平方米,路沿石2200米;维修路灯400盏次。 提升思想境界,凝聚共识抓队伍 牢固树立“城市建设管理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理念,全面提升班子、标段、一线的思想境界,强化舆论引导,形成全局联动、社会参与的城市管理浓厚氛围。 一是全局动员落实责任。围绕“为什么干、怎么干、干什么、怎么才能干好”问题,先后4次召开由环卫、园林、市政、路灯中层以上、路段包靠责任人、班组长和一线工人等200余人参加的精细化管理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等会议,全面分析谋划,理清工作思路,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路灯亮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了参与人员再延伸、整治工作再细化、管理标准再提高的“阶梯式”管理模式。 二是加强学习提升境界。采取分层次培训的方式,加强对班子成员、标段负责人、一线员工三个层面的学习,提升思想境界。组织班子成员到荣成、青岛、张家港、桐庐等地学习环卫保洁、地下管廊建设、城市绿化等城市管理经验,学先进,找不足;严格标段管理,对市政、园林、环卫、路灯各标段严管重罚,通过观看督查视频、开展业务培训、学习精品标段等方式,让标段责任人领会城市何时维护、如何维护、如何才能维护好;加强对一线职工的言传身教,现场示范,提高一线工人园林树木修剪档次、环卫保洁水平以及护栏、路缘石、路灯等市政设施维护维修力度,提升管理档次。 三是更新观念把握大局。为使城市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住建局从顾大局、讲政治角度出发,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转变,牢牢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把管理范围进一步拓宽,对原来管理不精不细,甚至未曾管理的难点部位逐个击破。对绿化带里与路灯底座结合部位的裸露地铺设上人行道板,目前已完成652个;完成莲花山文昌阁、汶萃园汶水榭、码头、廊架等古建筑维修刷漆复新和修造6200平方米。对永安路、商场路、兴安路、建设路、明湖路等主要道路灯杆上污渍、漆面破损严重的重新喷漆、翻新2600多杆次等。 四是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办法、好成果,敢于揭短亮丑,对城乡环境中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以及破坏城市环境的行为及时公开曝光。目前,已刊发各类稿件26篇,电台报道30余次,专题报道9次,刊发内部刊物《安丘建设(专刊)》3期,营造了强有力的舆论宣传声势。同时,还发出了《一线环卫、园林、市政、路灯工人的联合倡议书》和《环卫、园林、市政、路灯工人给市民的一封信》,在电台、报纸进行发布,呼吁市民共同创建“天蓝、地绿、街净、水清、城靓”的秀美安丘。
突出重点任务,敢于担当促整治 本着“鸡蛋里挑骨头,豆饼里榨油”的原则,突出重点业务、突出重点路段、突出重点时段,由点到面,先里后外,合力攻关,整体推进,彻底解决在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维护、路灯亮化等方面的顽症和突出问题。 一是全力实施环卫保洁整洁化。树立“大环卫”理念,将原来的单兵作业转变为联合作业,由环卫、园林、市政、路灯等一线工人互相监督,建立了有效地联合整治机制。全面加强精细作业,坚持“一把扫帚扫到底”,将城区道路路面保洁和绿化保洁由原来的多头管理转变为一头通管,目前完成46条道路(245万平方米)绿化带保洁托管,实现了城市主次干道、人行道、绿化带的道路保洁一体化专业管理体系。加大环卫保洁频次,机扫由每天2遍增加到3遍,主要道路的洒水由每天2次增加到3次;规范摆放垃圾桶3032个,更换破损垃圾桶500余个,公厕更换维修破损设施64件等,卫生死角和扬尘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着力实施园林景观精品化。按照“一块绿地一处景观、一个游园一种特色”的思路,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化档次,打造园林绿化精品。对主干道两侧国槐、栾树、柳树等5000多株行道树实施了修剪,对金融街、建安路、青云大街等道路两侧的绿篱进行精细化修剪,已修剪约58万平方米;在青云学府、兴华学校、葛庄市场、新安路等闹市区、人群密集区、店铺门前安装绿化带护栏6929米;联合城管办开展绿化带后菜地清理工作,补植苗木14410平方米;对22处公厕的标牌标识、用水设施、便池、下水道等问题进行了改造修整。 三是大力实施市政设施规范化。针对城区市政道路、设施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全市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将发现的问题分为A、B、C三类,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立刻展开整修,每天投入8个施工队,60多名施工人员,大小机械、车辆20余台。完成建设路、泰山街等15条道路2.5万平方米的道路挖补;更换雨、污井盖56个,护栏585片、底座292个、防撞桶37个、指示牌51个、警示柱11根。 四是强力实施照明设施安全化。动员社会参与路灯管理,发送精细管理服务短信4000多条,确保问题发现覆盖面最大化。为方便市民和学生早晚出行,合理安排路灯亮化时间,并调整维护人员的上下班时间,以夜间亮化排查、白天突击整治的方式,及时发现、修理夜间有灯不亮的路灯。截至目前,安装潍安路景观灯护罩82面,更换路灯不碎球60余个、检查井盖20套,翻新明湖路、永安路、商场路等主要道路油污、损坏的灯杆1100多杆次,确保了城区主要干道路灯亮化率达到98%以上。
建立长效机制 鼓励创新严考核 从问题的根源抓起,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管理规范体系,反复抓,抓反复,精准发力,确保力度不减弱、工作不松懈、成效不反弹。 一是集中整治和精品示范街有机结合。将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和精品示范街建设同步进行,由环卫、园林、市政、路灯等四单位每10天一次合力对同一条道路进行集中清理,清理结束后,进行综合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条街道,逐步一条街一条路的建成精品街。现已完成青云大街、明湖路、永安路、商场路等6条道路的综合验收,增强了干部职工合力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修订完善路段包靠责任人实名制。为消除城区环境卫生存在管理粗放、监管不力现象,按照国家标准,重新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以片区、标段为基本单元,科学划分管理网格,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实行实名制,明确责任,每个网格定人、定岗、定标、定责,把原来的“三不管地带”,在职责范围内的全部划入统一整治,由班子成员带队全天候上路检查督促,做到工作多讲奉献、少谈索取、勇挑重担。同时通过设立铭牌、发放监督名片、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自主创新为活动开展注入新动力。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发明,对一线涌现出的创新思路、好成果、先进典型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干事热情。针对修补路沿石的云石胶造价高、工艺复杂等缺点,研制新型路沿石胶,材料价格比下降70%,修补速度提高了3倍;园林工人自制绿篱修剪机,不仅使绿篱修剪更加整齐,效率更高,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环卫保洁上对容易油污的路面采取火碱清理法,对商场周边大理石地面采取喷灯消除口香糖法,对垃圾桶采取机动高压冲洗法等,解决“牛皮癣”;路灯箱旁边原来只有一个总漏电保护器,单个路灯有漏电,不能出现自动断电提示,维修人员也不能及时发现,针对这一情况,在青云山路等人流密集的道路灯杆上加装单灯小漏电保护器,大大提高安全防范性。 四是建全完善监督检查考评规章制度。修订《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考核细则》等管理制度,边检查边整治,奖罚并重,专门抽调4名同志组成督查组,采取明查和暗访两种形式,对城市管理十天一检查,天天有暗访,并将督查情况制作成视频,反馈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发现的问题在24小时内全部得到解决,截至目前,已发现城市管理不精不细问题400余条。完善考核细则,通过“回头看”、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一月一评比,将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纳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局属单位综合考核”中,对整改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给予一定比例的扣分,对活动开展效果好的单位给予适当加分。 文/图 本报通讯员 徐伟 麻国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