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敬桂 村头的那盘石碾,静静地躺在那里,昼夜不停地运转,早已成为历史,它在安享着“退休”的晚年,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它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据说是明朝宣德年间,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历经风雨沧桑,碾压过多少五谷杂粮、草根树皮。碾道里洒下无数辛苦的汗水和屈辱的泪水,早已被时空擦干。靠着它,勤劳、善良的墨黑人,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历经困苦磨难,不畏艰险,繁衍生息,茁壮成长。 它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墨黑人不怕流血牺牲,同全国人民一道,经过不屈不挠艰苦卓越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解放翻身做了主人,人们高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解放区的太阳永远不会落,解放区的歌声永远唱不完…… 吃水不忘打井人,翻身感谢共产党,为支援全国解放,从碾道里走出来的墨黑人,发扬老区革命精神,积极报名参军,出现了多少妻子送丈夫参军,爹娘送儿子支前的动人场面,仅1946年一次参军一个连,并组织了小车运输队,担架队。滚滚向前的独轮车,满载着军粮、弹药和军需物资,冒着枪林弹雨送上前线。担架队抢救了多少伤员,涌现了多少战斗英雄和支前模范,创造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光荣业绩。如放羊娃辛其修,被誉为神投手,战斗中不怕牺牲,亲手炸毁敌碉堡,炸死敌军一个排,最后壮烈牺牲,被追认为战斗英雄,载入史册;民兵三楞子、二狗子,为保护八路军伤员,用土枪铡刀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把敌人吓破了胆。 前方杀敌当英雄,后方支前作模范。妇救会、识字班,以沂蒙六姐妹为榜样,积极纳军粮,做军鞋。一边碾军粮一边唱:教俺扭来俺就扭,一扭扭到十八九,俺娘给俺找婆家,俺就跟着八路走…… 墨溪河水,滋润了这片沃土,它养育的勤劳、善良、勇敢的墨黑人,发扬兴教办学的优良文化传统,名儒辈出。眼下,村里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位的已层出不穷。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着聪明才智,为革命前辈和先烈打下的江山增光添彩! 石碾,见证着墨黑的子孙后代,前仆后继,如涓涓北流的墨溪河水,源远流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