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正德七年(1512),莱州府推官刘信和知县李寿昌用官银以工代赈,在重修县城城墙的同时,兴建起西关、南关、北关的土圩墙。西关自古是名门大户聚居处,又是官道急递总铺所在地,是北京、济南与潍县来往的必经之道。西关大街商铺林立经贸发达,因而对圩墙安危集体关注度极高。民国二十六年(1937)县志局为绘制“潍县城坞图”现场调查时,发现西关圩墙完好如初。直到1958年还存在一些墙段。 重修城墙同时 建起西关圩墙 明正德七年(1512),在河北冀州土匪刘六、刘七聚众来潍烧杀抢掠后,莱州府推官刘信和知县李寿昌,用官银以工代赈,在重修县城城墙的同时,兴建起西关、南关、北关的土圩墙。其中,西关圩墙保存得最久。 西关土圩墙,高1丈5尺至2丈,顶宽6尺,有垛墙高3尺,底宽1丈5尺。大部分立于堐头上,形成北宽南窄的形状。 圩墙周围共设八处圩门,俗称“哨门”。圩门为砖石结构,拱形门洞内置木门。 东圩墙南北平直,在西关大街东口设东门。西圩墙北头偏西,南头偏东,在西关大街西口设西门,在南头附近设西南门。南圩墙在西头附近设南门,在东头附近设东南便门。北圩墙在偏西设西北门,在偏东设东北门。 原西门在明万历年间改建为“望山阁”后,又在阁南圩墙拐弯处,开了一个新西门,向南。 西关自古是名门大户聚居处,又是官道急递总铺所在地,是北京、济南与潍县来往的必经之道。西关大街店铺林立经贸发达,因而对圩墙安危的集体关注度极高。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知县何镕倡捐重修圩墙和“望山阁”。 清咸丰十一年(1861),西关和义团团总高毓熙在捻军破坏后,对圩墙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性修复工程。 民国十二年(1923),县知事郁浚生倡捐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县志局为绘制“潍县城坞图”,在现场调查时,发现西关圩墙完好如初,于是得以在地图上明确标识。 直到1958年,西关圩墙还存在一些墙段。 望山阁是潍县九关阁中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座 望山阁位于西关大街西首,也称“西关阁”。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创建,倡建者是谁尚未见较准确资料。 清康熙四年(1665),知县侯抒愫倡捐重修。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知县何镕倡捐重修。民国十二年(1923)县长郁浚生倡捐重修。 望山阁是潍县九座关阁中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座。拱门洞东西长约七丈,阁顶南北长约八丈。阁上院门书“碧霞元君庙”,院门内接着是一座石门,上书“泰山行宫”。北面是高大的主殿,九脊歇山绿琉璃瓦镶边黑筒瓦顶。 大殿内正面神龛供泰山老母塑像,面带微笑慈祥和善。墙上绘有泰山风景壁画,泰山的雄伟风姿和著名景观,皆跃然壁上。大殿两侧各有碑碣数座,殿东有配殿两间,祀三官大帝。南配殿内供南海观音。西配殿供王母娘娘,两边塑十美女,分捧笙、笛、萧等十种乐器。南旁两间祀地藏王。东面三间祀张仙爷。西南角有一钟楼,内挂大铁钟一只。西北另有一院,北屋七间,三间为福君殿,一间供麦妈妈,三间为道士或僧人居住。院内有民国二十年(1931)县长潘来峰立的“汉平寿城”碑。 阁下东侧有附院,门向北,内有房屋三间为孝君殿。院内曾存放过明代在城里北门大街南口的“四面牌坊”字版,书隶体“古北海郡”。 在解放潍县战役中,只有一发炮弹打坏钟楼。“文革”中作为“四旧”拆除。 南关圩墙略呈南北长方形,清末大部已消失 明崇祯九年(1636),知县邢国玺倡捐重修南关圩墙。 南关圩东圩墙,沿后伙巷以东,马家园东堐头,向南到张家车门。西圩墙南起三岔口,西经赵家场院西堐头,周家车门西堐头,至党家湾东堐。南圩墙自张家车门南口向西,沿横里沟北堐到三岔口。北圩墙沿后伙巷北口、南关大街北口,向西到党家湾东堐。围墙略呈南北长方形,沿墙共设七个圩门(哨门)。东圩墙在丁家老过道东口、张家车门东口各设哨门。西圩墙在赵家场院西口和周家车门西口各设哨门。南圩墙在东股街南口、西股街南口各设哨门。北圩墙在南关大街北口设哨门。 清咸丰十一年(1861)捻军侵犯时,除西圩墙尚存外,东、南、北三面圩墙早已被平毁建房,扩为街巷。当时司其事者,为喻义团团总谭辉浩,他指挥团勇拚命把守街巷路口,前赴后继,阻挡了大股捻军进入,使南关居民伤亡较少。捻军过后,他倡捐在所有通往外面的街巷路口,装设木栅栏新哨门,昼开夜闭,设更夫值守。 到1948年前后,只在炉房街北三岔口西和南关大街与水巷子路口还有两处栅栏门。 北关圩墙共设五个圩门,已于乾隆年间倾圮 北关处在自古以来的东西大道上,因而形成的北关大街是东西向的。 旧时北关地势低洼,除沿东西大道有些为过路商旅差役服务的各种业户外,其他居民较少。而从事农耕者多聚居于附近村庄,住在北关的较少。北关城区在最初形成的四关厢中是最小的。 北关圩墙的东圩墙,在北关大街东口的南北。西圩墙在北关大街西口南北。南圩墙在地藏王庙以北,望海门桥北头以北。北圩墙在北沟与大苇湾南堐上。北关圩墙共设五个圩门。东圩门在北关大街东口,称东寨门。西圩门在北关大街西口,称西寨门。在西圩墙偏北西北大街处设一圩门,称西北寨门。南圩墙在望海门桥北设南圩门,称南寨门。北圩墙在后伙巷东口以北设北圩门,称北寨门。 清乾隆年间,北关圩墙就倾圮了。只有木寨门在街口,可以开闭。捻军大规模进攻潍县时,首先在西郊的远里庄冲破团勇防线,杀死团总亓祈年,继而在北关内与团勇发生惨烈巷战。此后,北关大街交通贸易日益繁忙,店铺住户沿北关大街发展形成条状城区,并连接附近村庄,新圩墙已无从谈起。 从地名上看,留下一条“东寨门外街”的名字,作为北关历史上曾有过圩墙的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