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老潍县的关阁及围墙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日占时围城架起大电网
2015年12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占时围城架起大电网



  日军占据潍县后,以县城城墙和东关坞墙为依托设置“警戒”、架设电网,仅用四个月时间就建成了环城长达10公里的大范围高压电网,附近人畜被电死电伤事件时有发生。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早就对电网恨之入骨的附近居民纷纷动手拆除电网,很快就拆光了,东关坞墙上的因为不好拆便留下了。国民党进驻潍县城后,对日占时期建的城防工事,除大电网外,基本原封不动保留下来。

以城墙为依托 日军增设工事
  民国二十七年(1938)1月10日,日本侵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据了潍县。其后,就以县城城墙和东关坞墙为依托,设置“警戒”,主要是在城门和坞门外,设置木桩和铁蒺藜条构成的“关卡”。同时,另有两处“军事警戒区”。
  第一个“军事警戒区”是南大营,这里是日本侵略军驻扎的营地。在其营墙外东、南、西三面,距营墙五十公尺处装设木桩铁蒺藜网。在网内四角各设木制岗亭一个,有日军在其中站岗。
  第二个“军事警戒区”是在南关大马路以东白浪河以西。具体位置是杜家庄以北,小辛庄与宋元古墓群以南,小高家楼村以东到白浪河堐的大片土地。其中包括了“月明地”“陨石坑”“石堐沟”“丁家老墓田”等有许多神话传说的地方。
  日本侵略军在其周围架设木桩铁蒺藜网。在周围每三十公尺设一岗亭。在东南角挖土堆成了一个高15公尺长40公尺,南端向西拐20公尺的“靶挡”。
  本是试射各种枪支“打靶”,但却变成了罪恶的杀人场。日本侵略军把被无辜抓去的中国人当靶子,打“活靶”。并且以狗群驱赶中国人奔跑,打“移动靶”,以极其残忍和残酷的手段杀害了许多同胞。
  民国三十一年(1942),太平洋战争爆发一年后,日本侵略者为防范美军在青岛登陆后联合抗日武装进攻潍县,增设了两项防御工事。一是在城厢边缘一至二公里内的公路两旁建造圆形三层的水泥炮楼以封锁公路。二是在城厢周围架设高压电网。
  据新民会办的《潍县日报》报道,“仅用四个月时间,就建成了环城长达二十华里的大范围高压电网”。

抗日武装和附近居民常破坏日军电网
  这个高压电网的具体走向是:东面,从南关杜家庄东头起,沿白浪河西岸向北到洋灰桥西头,再从洋灰桥东头爬上东关坞墙,沿坞墙垛口下一直到白浪河东岸的石砌炮台处。南面,从杜家庄沿白浪河西岸向南过铁路桥,过火车站水源地再向西,在南大营以南五十公尺处向西,在火车站西第一个涵洞处向北,到擂鼓山西坡。西面,从擂鼓山西沟向北,过潍寿公路、潍蒋公路,在五道堂东向北转向西,过西南关大街西口以西向北,过西关阁以西向北,过姚家坊以西向北。北面,从姚家坊北向东,在齐家庄北向东转向南,在康家湾北堐向南再向东,在北宫以南向东,在陈家油坊以西向北,在辛庄和张家庄以北向东,沿白浪河西岸向南到大石桥西头以北。
  高压电网周围共设十九个铁栅栏门。东面三个:杜家庄东,洋灰桥东,东关外北白浪河东岸。西面七个:潍寿公路,潍蒋公路,炉房街三岔口西,柳树行子西,西南关大街西,西关阁西,姚家坊西。南面两个:火车站水源地西,南大营西。北面七个:姚家坊北,齐家庄北,康家湾西堐北,北关后伙巷东口北,陈家油房北,辛庄北,张家庄北。
  电网通电后,接连发生人畜被电死伤事件。据《潍县日报》发表的资料,通电后的一个月内,电死电伤81人,其中妇女5人,儿童3人。电死牛、羊、驴、狗等43只,其中狗最多达11只。日伪当局采用恐吓的手段制止居民靠近电网,宣传“今后谁家有人被电网电到,将以通共通匪论处”。
  附近的抗日武装和居民,很快就学会了电网断电的简易办法,并破坏电网,使日伪军为此焦头烂额。
  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早对电网恨之入骨的附近居民纷纷动手拆除电网,东关坞墙上的因不好拆便留了下来。

抗战胜利后成为国民党军的城防工事
  日本侵略军投降,国民党军进驻潍县城后,对日占时期建的城防工事,除大电网外,基本原封不动保留下来。从民国三十六年(1947)起,开始在城厢周围构建新的城防体系,以县城和东关坞为核心,设置了四层防线。
  第一层,即城厢外围防线。在距城厢边缘二至五公里内的山头、高地、沟道、河口、路口、村庄、庙宇等处,修建半地下的碉堡组,每组三至五个。碉堡之间有沟道相连。
  第二层,是工程量最大的防线。这是一条由土围墙、堡垒、壕沟、铁蒺藜网、地雷带、陷阱、陷马坑等紧密相连的综合防线。这条防线中的土围墙周围共设有九处围子门。
  这道防线还包括南北两个独立作战体。南部是,南大营、火车站、擂鼓山组成的“南部营地”。以擂鼓山顶上超大堡垒群为依托,在东、南、西三面挖建了壕沟、地雷阵等,北面是划定工厂企业的高大平顶建筑物顶部,构筑掩体设置据点形成火力网。县城以北是以北宫为核心的“北部营地”。在其周围建造了土围墙、堡垒群与壕沟、铁蒺藜网、地雷阵、陷阱陷马坑等设施。土围墙只设南门一处。这个庞大的工程,每日强征三四千名“民夫”,历时约半年,于1947年底才建成。《统一日报》为此发表社论称,“这是一条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使敌人望之却步闻风丧胆。潍县城防固若金汤。”
  第三层防线是,将城墙外月河内所有房屋全部拆除。在月河内堐建成堡垒群,将月河挖整成壕沟,在河底满插“鹿柴”。在月河外堐架铁蒺藜网,在原沿河道路上布满地雷。
  第四层防线是,在城墙上的垛口下装设高压电网。同时修复和完善东关坞墙上的电网,并在两城上装设探照灯群。但是在解放潍县战役中,这高压电网和探照灯群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为我军战役指挥者们早已得知所建电网和探照灯情报,部署渤海军区的一个营,在攻城战斗打响前就先解放了发电厂,切断潍县城区的电力供应,使国民党军的所有用电设施全部瘫痪,预先扫清了这一障碍。
  本期部分资料由潍坊市图书馆、市园林局、潍城区档案馆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