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讯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微信上“在线问诊”的公众号非常多。
◥王女士通过微信问诊的聊天记录。 |
|

|
|
医生建议问诊结果仅供参考,重病急症还需到医院诊治 如今,微信除了可以订餐、购物外,一些市民连“求医问药”也在微信上搞定。1月5日,记者调查发现,市民在微信上问诊一般会先加入一些问诊微信群,或者关注问诊方面的微信公众号,尽管这种方式非常便利,可也有市民觉得这种问诊方式并不靠谱。对此,医生建议,一些小病市民可以尝试先在微信上进行简单的咨询,但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如果是一些重病、急症还是要到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有优势 方便省时间,小病症能治好 家住奎文区卧龙小区的王女士今年32岁,从1月3日开始,她出现腹泻、浑身无力症状。本来以为很快就能恢复,可捱了一天也没好转。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时间到医院检查,1月4日,王女士想到了之前加入的一个微信群,这个群是她朋友建的,群里有医生帮忙解决一些较小的病症。 “1月4日晚,我咨询了群里的医生,这名医生是我朋友的婆婆,以前在医院工作,现在已经退休。”王女士说,当时对方建议她可以吃氟哌酸治疗,她听后立刻去药店买药,吃了后,1月5日就感觉好多了。为了表达感谢,她从微信上给医生发去了一个红包,“我觉得这种方式挺方便的,群里都是一些朋友,比较放心。像一些小病痛如果去医院还要牵扯停车、挂号、排队等问题,而这种方式就节省了时间。” 记者看到,王女士加入的这个微信群有20多人,群里经常有人咨询一些头疼脑热的病症,“医生”会给予一些建议,如果病症得到了治疗,对方就会发一个红包。 不靠谱 耽误病情,应该到医院诊治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加入微信群问诊,还可以关注一些问诊方面的微信公众号寻医问药,相信这种问诊方式的大多数是年轻人,但也有部分市民对于这种看病方式并不认同。 家住奎文区苇湾小区的庞先生说,他之前也加入过这种微信群,关注过问诊方面的微信公众号。有一次,他感冒发烧,便在微信群和一个微信公众号上寻良方,其中一个“医生”建议他吃一些治感冒的中成药,可是吃了一段时间并没有好转。最后他还是去医院了,吃了几天抗生素才痊愈。 “当时到了医院先抽血化验,结果出来后,医生又给我开了药,并告诉我之前吃的那些药根本不管用。”庞先生说,因为微信群里都是自己的朋友,碍于情面,他并没有将此事告知其他人,之后就退出了这个微信群,“我觉得有病最好还是去医院,通过微信或其他途径‘看病’并不靠谱。” 调查 有的公众号会收取费用 1月5日,记者搜索发现,微信“在线问诊”的公众号非常多。 记者首先关注了几个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有的会不时发布一些医疗保健知识或新闻,市民可以通过这些公众号发布的消息获得一些保健信息。有一些公众号会提供一些问诊服务,可以在线“挂号问诊”或者“回诊”。用户关注公众号后,可以用文字描述症状,也可以上传照片,不过在问诊过程中,有的公众号需要支付一些相应的问诊费用。 记者又加入了一些问诊类的微信群,发现市民加入群后,可以直接向群里的“医生”进行提问,医生会根据市民描述的病情给予一些建议和意见,不过“医生”会明确表明所说意见“仅供参考”。市民得到有效的治疗后,会给“医生”发一个红包表示感谢。
医生 微信问诊结果只能参考 针对微信问诊这种新兴的问诊方式,记者咨询了潍坊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潘光辉。潘光辉表示,微信问诊确实能给市民带来一定的便利,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因为每个人病症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仅靠患者自己的描述,医生只能做出一个大致的诊断。临床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病人生病后会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搜索,然后对查出的结果‘对号入座’,这样不仅会产生惶恐情绪,还会让患者盲目寻求治疗方法。”潘光辉说,一些早期或者重大疾病的症状起初并不明显,要到医院通过化验等综合检查才能确诊。 潘光辉建议,如果是一些常见的小病症,市民可以尝试先在微信上进行简单咨询,但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如果病症迟迟不见好,或者是患有重病、急症,还是要到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路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