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下,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希望孩子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让孩子有一种或多种特长是父母的心愿。但是,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特长班时多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出发导致孩子产生厌倦。此外,孩子的可变性太大,如果经常换兴趣班,会让孩子变得没耐性。专家指出,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跟风报兴趣班坚持下来挺难 日前,搜狐教育发布《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给孩子们报兴趣班的数量大多在两个以上。有39.1%的网友选择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特长学习,成为兴趣班的主流。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兴趣特长班遍地开花,有绘画、书法、舞蹈等热门项目,也有葫芦丝、唢呐等冷门培训班。潍城区金都庄园的学生家长姜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从三岁开始上幼儿园,进园后就报了舞蹈班,每周六要去学习民族舞。“我觉得女孩子练舞蹈可以提升气质,起码也有个一技之长。”姜女士说,虽然女儿一开始抱怨压腿劈叉很累,但在她的鼓励下还是坚持了下来。 然而,有的家长就没有那么顺心了。一名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看到周围孩子周末都去上特长班,她与孩子商量后先是为儿子报了象棋班,但学了一段时间后儿子就失去兴趣了,后来又报了绘画班,试听一节课后发现儿子根本不感兴趣就没再去。刘女士希望儿子能学一些文艺类的特长,可儿子更喜欢跑跑跳跳,最后,刘女士干脆让他去学游泳。刘女士表示,经过了这几次兴趣班的转换后,她发现给孩子报兴趣班,不能只拿自己的标准来找,还要看孩子的兴趣,遇到孩子确实喜欢并能够坚持的项目再报名,不能贪多。 应依孩子心理特点加以引导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全方面发展,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希望孩子能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以便于孩子将来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然而孩子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如果经常换兴趣班,会让孩子变得没耐性。 针对此事,城区一家钢琴培训机构的吴老师表示,不管哪种特长,要学好都必须要坚持。“在给孩子选择特长班时,家长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不断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吴老师说,如果缺少学习兴趣,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兴趣只是一种指向,当兴趣延续下来就成为一种习惯,最后就成了爱好。”来自我市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梅指出,家长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 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可以引导激发和培养,为此不少学校从小学就设立特长班。“人人都有特长爱好,我们学校每周三下午是自选特长时间,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入相应的各个特长班,并开展相应的听课训练和社团活动,以此加强特长教育。”来自安丘景芝的一位小学老师说道。本报记者 刘江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