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讯 |
第03版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巨额财政补贴致居民医保出现“泛福利化”倾向 随着医疗费用的上涨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医保基金中长期支出压力加大,居民医疗保险的巨额财政补贴风险正逐步显现。记者了解到,2016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比例或将上升。 财政补贴比例 达到四分之三 出于对参保积极性等因素的考虑,多年来居民医保的个人筹资标准一直以很小的幅度上升,居民医保筹资的增长主要通过财政补贴的增加来实现,财政补贴与个人筹资的比重从最初的1∶1变成了目前的约4∶1。 数据显示,六年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贴的增幅一直高于人均个人缴费增幅,从而使得人均筹资总额中财政补贴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由2009年的60.8%增加到了2014年的79.3%,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之比已接近4∶1。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为每人380元,个人缴费为人均不低于120元。 有业内人士担心,从筹资机制来看,财政补助已经占到筹资总额的四分之三左右,居民医保存在“泛福利化”倾向,未来应逐步改变目前个人与财政筹资责任失衡的局面,建立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的合理分担机制。 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的缴费责任并没有相应提高,这就给公众一种印象:居民医保主要是靠政府投入,似乎更像是一种福利,而不是保险。据了解,一些地方政府有过财政投入与居民缴费同步增长的想法,却担心提高居民个人筹资会降低参保人的参保积极性,影响参保率。 医保基金压力越来越大 “只要是保险,都要精算,精算自然是中性概念。原来制度过度依赖财政,好像天经地义,这是不对的,因为社会保险必须精算平衡,不能把保险当福利。”一位财政部人士表示,财政应该补贴居民医保,但不应该补贴到这样高的比例,未来应该降低财政补贴在居民医保筹资中的比例,“恢复到财政出一块,个人出一块。”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认为,居民医保目前筹资比例不合理,筹资水平的增长主要依靠财政,财政补助在整个筹资比例方面占的比重过大,个人缴费所占比重很小,会导致未来医保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大多数地区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可以达到70%甚至超过70%,与职工的报销比例也就相差10个百分点,而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在筹资方面相差几倍,这就导致筹资机制与医保待遇之间出现了一些扭曲的现象。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也认为,财政补贴比重过大,不仅带来财政是否可支撑的问题,也使得居民医保有滑向福利制度的危险。完善居民医保筹资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回归社会保险属性。
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对未来的改革方向,王宗凡认为,调整筹资政策应充分考虑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阻力,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不可操之过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可参照职工医保缴费单位和个人的分担比(约3∶1),将居民医保缴费财政和个人分担比的调整目标也确定为3∶1。当然,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一个过渡期。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汪德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居民医保的财政补贴是必要的,但是需要一定限制。“因为我国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人数共有八九亿,而财政资金有限,如果都靠财政,那么医疗保障的待遇很难提上去,而且长期看对财政的支出压力会非常大。”他认为,财政和个人分担比逐步调整为1:1是比较合适的。
相关新闻 我国员工平均工资将增长8% 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世界都要涨工资,而且人均实际涨幅将是三年来的最高。其中,中国员工的工资将平均增长8%,增幅位列全球第一。 亚洲实际薪酬增长将达到高峰 全球领先的人才与组织咨询公司发表了一份预测。该公司在预测中表示,在薪酬上涨和长期以来的低通货膨胀率的共同作用下,全球范围内员工生活水平将逐步提高,人均实际薪酬有望上涨2.5%,实现三年内的最高涨幅。 根据预测,在亚洲,人均薪酬预计增长6.4%,比去年下跌了0.4%。然而,人均实际薪酬预计将上升4.2%,这是全球增长最高的地区。人均实际薪酬增长率预计最高的国家分别是越南(7.3%)、中国(6.3%)和泰国(6.1%)。事实上,尽管中国经济放缓,股市暴跌,出口减少,但伴随着对专业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中产阶级的持续发展壮大,中国在2016年的就业率会继续提高,同时人均预期薪酬将提高8%。 该机构全球产品化解决方案总经理Philip Spriet说:“亚洲将继续拉动全球薪酬的增长,因为各家公司都有涨薪的计划。然而,随着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老龄化进程,全球劳动力市场正处于波动之中。在新兴经济体中,高技能人员对于企业维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由于一些区域的人才短缺,拉动了薪酬增长的预期,一些技术工人将有望看到工资的增长。” 全球各地实际薪酬将普遍提高 除亚洲地区,欧洲人均薪酬在2016年会增长2.8%,同期预期通货膨胀率为0.5%,于是人均实际薪酬将会上升2.3%。在低通胀大环境的推动下,西欧和东欧的薪酬将分别增长2%和2.9%。 这一上升趋势同样也出现在劳动力市场活跃的北美地区。在美国,在通胀率低至0.3%的条件下,雇员的实际人均薪酬增长率将达到2.7%。加拿大雇员的人均薪酬增长和实际薪酬增长率将分别为2.6%和1.3%。 虽然石油价格暴跌,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员工人均薪酬预期增长率还是会分别达到5.3%和6.5%。相对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意味着工人人均实际薪酬将分别增长3.8%和1.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