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标题导航
9000万对夫妇可生两孩
2016年0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9000万对夫妇可生两孩



卫计委介绍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关情况 
  针对有媒体提问“全面两孩政策出台时间过晚”,1月11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一个比较适宜的时期。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国新办表示,将继续指导地方卫生计生部门把计划生育政策与户口登记脱钩,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对于社会抚养费问题,杨文庄表示,2016年1月1日之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已经依法处理完成的应当维持处理决定,不能“翻烧饼”;尚未处理或处理还不到位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地方人大、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办法,依法妥善处理。

全面两孩政策出台时间过晚?
  有媒体提问“全面两孩政策出台时间过晚,您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王培安表示,很多媒体也好、相关人士也好,关注的是劳动力的问题。实际上,我国正处在劳动力比较充裕的时期,因为和国际接轨,算到64岁劳动年龄人口,2015年还有10个亿的劳动力,再过五年还有9.9亿劳动年龄人口,到2030年我们国家还有9.58亿的劳动年龄人口,到2050年我们国家仍然还有8.27亿的劳动年龄人口,“就是说,不光现在劳动力比较充裕,就是再过三四十年我们国家的劳动力仍然是比较充裕的。”
  王培安还表示,现在还处在社会抚养负担比较轻的时期,2014年人口的总抚养比是36.2%,抚养负担最低的时候2010年是34.2%,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指标,抚养比50%以内都还属于人口红利期,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还处在比较充裕的人口红利期。

此前超生是否要继续征缴社会抚养费?
  有媒体记者提问“之前违法出生的二孩是不是要继续征缴社会抚养费?”
  对此,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回应称,2016年1月1号之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已经依法处理完成的应当维持处理决定,不能“翻烧饼”;尚未处理或处理还不到位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地方人大、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办法。
  杨文庄表示,国务院的社会抚养费办法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征收的对象、征收的标准、征收的数额都是由地方政府和人大依法确定的,所以处理好这个衔接问题,要由地方依法进行处理。
  杨文庄介绍,社会抚养费作为政策外生育的一项限制措施仍需继续坚持。根据中央《决定》关于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要求,卫计委将进一步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制度,加强监管,指导各地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加强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把这项政策落实好。

怎样确保新增母婴健康安全?
  杨文庄说,我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夫妇有9000万对左右,60%是在35岁以上,50%是在40岁以上。政策实施以后,高龄孕产妇家庭明显增多,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增大,妇幼健康和优生优育服务任务更艰巨。
  针对各地妇幼保健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卫生计生委将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母婴健康安全:一是要增加妇幼保健能力的供给,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二是推进分级诊疗,引导孕产妇合理选择助产的服务机构;三是要加强孕产妇的咨询指导,在基层要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资源,加强对孕产妇的咨询指导,增强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四是完善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转诊、会诊网络和机制,确保急救通道的畅通。

是不是可以补领独生子女证?
  有媒体记者提问“是不是可以补领独生子女证?”
  卫计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介绍,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27条作出了规定,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期间,自愿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因此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前,如果一个家庭自愿只生育一个子女,但是他们又没有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各省都有相关规定,可以根据省条例、有关规定去补领,并且可以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享有相关奖励和扶助优待。
  实施全面两孩之后,根据中央《决定》,自愿只生一个子女的家庭,国家就不再鼓励,并且不再发放相关的证明。

超生没户口的问题能否解决?
  针对有媒体提问,“有一些人是因为当时超生的时候户口没有上,请问这个问题能不能很快帮他们解决,有没有一个时间表?”
  杨文庄表示:“我认为黑户问题确实是成因非常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政策外生育子女没有落户,也包括流动比较频繁的,好多人在外地生了孩子没有及时返乡落户,也有这方面的因素,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
  杨文庄介绍,1988年国家计生委与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出生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任何地方都不得自立限制超计划生育的婴儿落户的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组建以后,多次要求各地禁止将计划生育与落户、入学、低保等捆绑。
  国家卫生计生委也根据刚刚通过的《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精神,继续指导地方卫生计生部门把计划生育政策与户口登记脱钩,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经过公安部门这几年集中清理黑户的问题,2010年六普发现的有1300万没有户口的问题绝大部分都已经解决了,这其中由于计划生育因素没有落户的基本是很少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也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相关新闻
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发布 全民进入“晚婚”时代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2015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全国34省份地区初婚年龄都在27岁左右,其中,博士人群平均恋爱次数达到6.87次,而95后的年轻人第一次性行为发生时间平均为17岁,相比于80后的22岁提早了5年。

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初恋早
  数据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有超过一半的人(51.09%)在18岁之前已有过初恋。
  父母离异家庭及分居家庭的孩子发生第一次恋爱的年龄较早,其中,离异未再婚的单亲抚养家庭成长的孩子,初恋时间最早,为15.23岁。
  《报告》显示,初恋年龄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70前人群第一次恋爱年龄最晚,平均在19.19岁。“95后”第一次恋爱年龄较早,为12.67岁。
  此外,博士常常被看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术一族,尤其是“女博士”更曾被许多网民调侃。但《报告》显示,拥有博士学历的人群恋爱次数是最多的,平均达6.87次,而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人群最少,平均次数均为3.15次。

近四成调查对象婚前同居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初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2岁-28岁,男性晚婚(25岁及以后)的人群占63.29%,女性(23岁及以后)晚婚人群占83.07%。
  被调查对象中第一次同居主要集中在20岁-24岁。在被调查者中,有38%的人婚前同居,不过,仍然也有62%的人婚前未进行同居生活。
  为何出现这样普遍的晚婚,参与报告撰写的一位专家表示,除了社会压力增大等外部原因外,年轻的结婚一代比起上一代来说,心智成熟的时间更晚。

女性压力大更感觉不幸福
  在婚后生活中,女性和男性究竟谁的压力更大?报告调查显示,由于要操持家务、带孩子、买菜做饭、照顾老人,同时还要上班赚钱,女性比男性更觉得自己的婚姻不幸福。这种压力和不幸福感更多出现在有小孩的家庭。
  调查显示,孩子三岁之前主要由母亲照顾的占比29.04%,爸爸参与照顾的比例仅占2.1%。
  《报告》显示,“第三者”现象并不只是发生在已婚男性身上,婚姻中出现第三者情况中,男方、女方占比相当,各占20%,而双方都有出轨的情况也不鲜见(近10%)。

“七年之痒”缩成“五年之痒”
  《报告》显示,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七年之痒”都变成“五年之痒”了。
  调查显示,在婚后3年至5年之间,夫妻双方的幸福感、婚姻满意度都达到最低值。在婚龄3年-5年的调查者中,有11.1%的人表示下辈子不要和对方在一起,另外更有8.9%的人决定下辈子干脆不结婚。
  百合网婚恋研究院院长周小鹏认为,“痒”说明夫妻双方在婚姻中需求增大,也说明在遇到婚姻问题时,寻找外遇以及离婚的成本越来越低,“更换”的解决方式取代了“修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