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芈月传》自开播之日起,就引发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除了颇具看点的夺嫡、宫斗桥段外,剧中的布景陈设、华服美器也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可是,很多读者并不知道,《芈月传》中,秦王赢驷大殿中几案上摆的灯原型竟出自咱们潍坊诸城。1月14日,记者走近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室主任孙敬明,听他讲述了这盏“人形铜灯”的前世今生。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看过《芈月传》的市民一定记得,芈月与秦惠文王赢驷经常在大殿讨论国家大事,在这里,两人的感情愈加浓烈。摆在秦王几案旁边的一盏人形铜灯,可以说是两人感情的见证。 孙敬明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考古专业的发达以及大众鉴赏力的提升,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导演、编导等越来越注重故事情节、饮食器具与真实历史的匹配度,钟鸣鼎食、荆钗布裙,这些频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的词汇,以更真实形象地姿态呈现在观众和读者面前。 孙敬明告诉记者,在《芈月传》中,秦王赢驷大殿中几案上摆的灯,原型文物是1957年诸城葛埠村(今安丘石埠子镇葛布口村)打井时发现的人形铜灯,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出土地点位于安丘姑幕故城西大约四五公里处,葛布口村以西的墓葬区。 男子举重灯型优美 从外观上看,这盏人形铜灯是一名健壮的男子双手各擎一柄置物茎杆,杆呈弯曲盘桓的竹节状,人物有力,枝叶灵动,造型十分优美。孙敬明告诉记者,在春秋战国时期,以人作为形象主题的器具已经很普遍,如曾侯乙墓编钟中,同样有以头顶负重的“虡人”造型。还有河北平山中山国墓出土的十五连盏灯、银首银佣铜灯,也是同时期的代表性灯具。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样设计的灯,在夜色中亮起,格外华贵辉煌。”孙敬明说。 外貌大有胡人之相 在孙敬明的指点下,记者注意到,从人形铜灯的主体人物看,这名男子短袄窄裤且束腰,面部低平,眉骨隆起,丰颚宽吻,扁宽鼻子,髡顶无发,大有古代胡人之相。“胡人善骑射,日常装束都是短衣打扮,与银首银佣铜灯中宽带薄袖、长裙倚地、满面笑容的华贵形象大有不同。” 孙敬明说,整体来看,这盏人形铜灯应该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诸国的交流已十分密切,因此,在《芈月传》中,齐国的器具摆上秦王的大殿,也不足为奇。 “如今出土的很多文物造型优美,引发影视作品的广泛借鉴,以华美的形象出现在荧屏和大银幕上,让更多的人关注历史,了解历史,读懂历史,这是件好事。”孙敬明说。 文/图 本报记者 陆菁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