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05版:潍婉周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要闻时讯

第04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留住乡音,珍惜文化DNA
2016年01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住乡音,珍惜文化DNA



  没有了方言的点缀,影视剧少了一份欢乐;没有了乡音的气息,文学作品也就少了一份意蕴……胡适曾经说过:“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能表现说话的人的神情口气。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方言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更有着传承和保存的价值。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留住方言,留住乡音。
“数据库”为方言保存上保险
  给方言建档,包括把流传广泛、带有文化色彩的故事、谚语、民俗、民歌、戏曲等,记录与保存下来,是一种传承的保护。
  近年来,在对方言的保护方面,我市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如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以保证让后世永远能听到看到方言。
  记者了解到,2014年,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在我市正式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8年启动的一项语言工程,旨在用现代信息技术、遵循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将中国各县域的语言实态(包括方言和地方普通话)记录下来,归档建库,永久保存。潍坊市各县市区语言资源丰富、方言各具特色,各县市区调查点建设工作是山东库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潍坊设有诸城、寿光、奎文、潍城等10个调查点。近日,记者从潍坊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2014年,诸城已经完成调查,在此基础上,到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潍坊市10个调查点数据库建设任务。该项目负责人董秀洁说,根据年度计划,2015年他们完成寿光市调查点的有声数据库建设任务;2016年完成奎文区、潍城区(两个区作为一个调查点)和青州市2个调查点有声数据库建设任务;2017年完成寒亭区、高密市、临朐县3个调查点有声数据库建设任务;2018年完成安丘市、昌邑市、昌乐县3个调查点的有声数据库建设任务。
  有声数据库的调查工作并不简单,而且选拔标准也非常严格。董秀洁告诉记者,各县市区将根据国家发布的条件征集“发音人”,其中每个县市区召集老年男性、女性各一名,中年男性、女性各一名,要求用方言读出单音、词语,并用各地方的方言讲一个故事。最后四人还将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对话。在发言的同时,将进行拍照、录音和录像。发音人选拔要求为特定年代出生的人,未在外地长住,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土话,还要求最好是大专以下文凭,没有进行过普通话水平测试。
  诸城市被省语委确定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山东库建设的潍坊市首个调查点。诸城市教研室董志芳还介绍说:“应征人的语言表达、反应能力、身体状况的都要仔细考察和记录,包括是否缺门牙、是否假牙、是否有慢性咽炎、声音是否沙哑等,以保证声音质量和采录工作顺利进行。”董志芳介绍说,诸城调查点的工作在每周四至周日进行,负责诸城调查点的专家是山东大学的教授岳立静。录音前,他们先与发音人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确保方言调查记音工作的顺利进行。 
  正如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赵晖所言,“方言的保护并非易事,是一项长期工程,既要有懂行的专家,又要有资金的保证;既要有数量的积累,也要做好甄选,应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有序开展。”

传承文化多样性保持文化活力
  原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然而,随着现在经济发达,城镇化加速,外来的人口变多,在交流过程中很多“土气”的东西被过滤掉,有些过去特别有意思的老话已经听不到了,方言的成分和特征越来越不明显。另外,普通话的普及,纯正的方言也受到一定冲击。
  正如之前调查显示:源于语言环境的缺失,潍坊城里孩儿多数听不懂家乡话。其实,方言的削弱不单单是潍坊这一座城市里市民的感觉和反映,     也是许多城市中不可否认的严峻事实。
  方言代表的是一种当地文化,探寻的是当地历史。为了防止方言的变味和遗失,方言的保护尤为迫切。“方言的第一表象是一个地域的人们最方便自然的交流工具,它承担着当地人们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重任,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必需的语态工具之一。然而方言不仅仅只是一种交流的语言,它更是一种文化,是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含义最丰富最深刻的语态。”潍坊市史志办的工作人员李长山表示,很多文化是包含在方言之中的,很多词义也只有通过方言才能表达出来,描述时用方言词汇或说法既准确又形象,给人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之感。而如果不使用特定方言,则只能传达事件的基本信息,描述起来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灵动和表现力。 
  “潍坊方言背后承载着潍坊地方的文化。茂腔、吕剧等多数以方言为载体得以存在和流传,这说的就是方言的文化承载功能。”李长山又表示,而一种方言的消失,会让人们永久失去一种悠久、丰富的文化传统。
搭建交流平台促全民共同参与
  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心中的文化记忆。要珍藏和传承这种记忆,不是单靠相关部门的力量就能做到的,更需要全民共同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守住乡音,留住文化的根。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方言的出现成为一种时尚,不少潍坊本地人也致力于将潍坊的方言以及特色通过影视剧的镜头传达出去,给观众带来了不少快乐。赵晖表示,方言进影视剧、上电视节目,登报纸专栏,这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来说都是好现象。这些年,一些反映本地民生、贴近人们生的潍坊方言影视剧应运而生,虽然社会对此有不同议论,但老百姓喜欢,这也正体现出了它的积极价值。
  曾在《寿光日报》开设过方言栏目的周少波建议,电视、报纸等媒体也要多开设方言类的栏目,让方言与普通话“和平共处”。方言研究爱好者韩翕言也表示,除了在学术上进行抢救外,还可以搭建一些平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讲潍坊方言,例如给新市民提供一些方言公益普及培训,以及在中小学课堂适度开设地方语言的兴趣课程,让方言走进校园。

成立方言研究会推广更有力度
  记者搜集发现,城区市面上关于潍坊方言的书籍和材料少之又少,记者手中最早的一本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的《潍坊方言志》,这本书对潍坊方言的区划、发展、语音、词汇、语法做了较为详细地介绍。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方言的    重要性。一些退休的教师、汉语言爱好者和专家等也参与到潍坊方言的研究中。
  “如今潍坊方言的爱好者和研究者都比较分散,我觉得可以成立一个研究会,把大家联合起来,集思广益,共同致力于潍坊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韩翕言建议说,研究会成员既可以是一个群众组织也可以是学术组织,参加成员研究方向不限,可以是潍坊历史爱好者、潍坊民俗专   家、潍坊方言爱好者等,因为潍坊方言离不开潍坊的历史、民俗和文学等不同领域。
  韩翕言表示,方言的研究会作为一个组织,在研究推广方言历史、方言种类、方言传播和发展方面会比个人更有力量,让方言得以更好地发展。如今,很多年轻人都不懂方言,他认为协会推广方言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掌握本土方言。“年轻人是传承的一代,他们可以不讲方言,但是有必要了解本土方言,不能让方言失去了传承的土壤。”韩翕言说。

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行不悖
  谈到方言保护,编写《高密方言志》的高密退休老师姚增锦认为,保护方言应从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出发,并非大肆推广和壮大,现阶段的任务是既要推广普通话,又要把方言语音保存下来。
  “保护方言并不是推广方言,它本身与普通话并不矛盾。”李长山表示,普通话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共同载体,让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语言进行交流,从国家层面来说,语言统一是形势使然,作为个人来说,   更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如政府、教育、新闻、法律、窗口行业等,在工作环境中都应该使用普通话,但在私人空间完全可以多用方言,戏曲、民歌中也应保持方言韵味。
  著名语言学家、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钱曾怡也指出:“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从来就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相反二者是互补共荣的。”
  “方言保护不是要提倡讲方言,而是要尊重社会历史的自然选择。保护方言,实际上应该是把方言作为一种语言资源保护。科学的保护、保存,语言的选择是一个大的趋势,并不是说要代替。”李        长山说,就像研究生物多样性一样,要有标本留存,把潍坊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存档留给后人。多年以后,当人们要研究语言动态、活态发展时,就可以直接提取语音档案。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教授戴庆厦曾表示:“一个物种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方言消亡速度加快。每一种方言都是一块活化石。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需要有一种胸襟和文化上的自觉,对方言进行传承和保护。让我们一起努力,留住乡音,保护文化DNA。
文/图 刘江峰 隋炜凤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