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风筝之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有了新棉被,妈妈不用挨冻了
社区送来腊八粥环卫工人笑开花
店主请喝热羊汤天气虽冷心里暖
2016年01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了新棉被,妈妈不用挨冻了
  爱心义工为秦淑宁(左一)姐弟俩送去棉被。



爱心义工来到高密秦国良家中,为姐弟俩送去温暖
  由市文明办、潍坊晚报,携手潍坊爱心义工、中金茶都八仙茶行及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等爱心单位开展的“暖冬行——一‘被’子的温暖”公益活动还在继续。1月14日,爱心义工来到高密市大牟家镇秦家庄子村秦淑宁、秦国良姐弟俩家,为其送去了棉被。
院子里写作业,屋外比屋里暖和
  1月14日下午1时许,记者随爱心义工一起驱车来到秦家庄子村,车子并没在村里停下,而是向着村外驶去。远远映入眼帘的,是在村边空旷地里挨着田地建的几间低矮平房,没有院门,院墙是用几根树枝扎起来的简易篱笆,同行的爱心义工告诉记者,这就是秦淑宁、秦国良姐弟俩的家。
  还没到他们家门口,就看到一张试卷从院子里飘出来,一个男孩紧跟着跑了出来,把试卷从田地里捡了回来,这就是13岁的秦国良。看到记者的到来,他羞涩地打了招呼,解释称他刚才在院子里写作业,因为看到熟识的义工们到来,激动地忘了收作业,就往外跑,结果试卷被风刮跑了。说到这,秦国良尴尬地笑了笑。他告诉记者,只要有太阳的时候,他就到院子里写作业,因为比屋里暖和。
  院子里竖着一根木棍,木棍上扯了一根绳子,绳子另一端拴在一棵树上,充当晾衣绳。上面晾着一些棉衣。姐姐秦淑宁在院子里忙活着洗衣服,晾衣绳上满了就直接晒到了篱笆上。记者看到,院子里几乎没有像样的东西,只有一堆玉米骨头,这是姐弟俩替母亲讨回来的柴火。

母亲精神不正常,父亲前年去世
  秦淑宁、秦国良姐弟俩的父亲因为工伤残疾,失去劳动能力,2014年12月份离开了人世。母亲则精神失常,还不如一个三岁的小孩懂事,这个家一直都靠姐弟俩支撑。秦淑宁说,他们姐弟俩要到十几里以外的学校上学,父亲去世后,只能无奈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每天都很牵挂却没任何办法。
  记者刚到时,姐弟俩的母亲蜷缩在篱笆旁的一个角落里,头发蓬乱,双手抄在袖子里,两眼无神地打量着这群外来者。在记者跟姐弟俩聊天的过程中,她自己溜进了屋里,准备要做饭。没过多久,小屋里就变得烟雾缭绕,把一家人呛得不行。秦淑宁说,母亲虽然精神不太正常,但却知道饿了应该去做饭,只是她每次都用自己捡回来的树叶做饭,弄得整个屋里充满烟。
  等到烟雾散去,记者来到屋里发现,最昂贵的家具是卧室里一张上下铺的床,姐弟俩就睡在这张床上,这张床也是义工们送来的,母亲的床上则是一片凌乱,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由于阳光不多,屋里非常冷,在屋里待了不到五分钟,就有种冻脚的感觉。
  跟记者聊了一会天,秦淑宁继续回到屋外洗衣服,这些衣服绝大多数都是妈妈的,平时姐弟俩不在家,妈妈自己根本不会洗衣服,整天弄得脏兮兮的,她笑言自己的任务非常艰巨,趁着阳光正好,赶紧把脏衣服都洗出来,否则妈妈在接下来的一周就没有干净衣服穿。
感谢好心人的帮助,让姐弟俩重燃希望
  潍坊爱心义工将棉被交给姐弟俩,俩人都非常兴奋,对于他们来说,这两床棉被,足以帮他们抵御寒冬,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不过,姐弟俩异口同声地表示,要把棉被给妈妈盖,有了新棉被,妈妈就不用再挨冻了。
  在屋里,记者看到了秦国良写的一篇作文,里面写到,小学的时候,他认为学习没有用,因为学习再好,将来还是要回家过苦日子,那个时候,他的成绩是全班四十名。升入初中以后,班主任老师并没有因为他学习差就忽略他,经常鼓励他,这时他才明白,学习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于是他认真学习,竟然考到了全班第二名。他说,鼓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感谢老师,她的鼓励,有可能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秦国良说,父亲去世后,有一段时间他曾经非常迷茫。后来爱心义工帮他家通上了水电还修了厕所,每年都来探望他们。让他意识到,他们并没有被这个社会抛弃,再面对困难时,他不会再退缩,因为他知道,背后还有一群关注着自己的人,自己并不孤单。
  在屋里,记者看到了很多素描,都是秦淑宁画的,虽然没经过专业指导,但却画得惟妙惟肖。秦淑宁说,她非常喜欢画画,但她知道,这可能永远都只是一个梦,但她并不打算放弃,她会把这个梦埋在心底,直到实现的一天。
  秦淑宁的学习成绩一般,面对要到来的中考显得非常郁结,但在记者离开的时候,她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她说,对于未来,他们姐弟俩还没有打算好,毕竟有太多现实的困难因素制约着他们,但好在他们已经学会了直视困难,勇于面对,她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
  如果有好心人想参与到暖冬行公益活动中来,给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提供帮助,可以拨打活动参与热线8196199。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