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风筝之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寒风冷雪难阻义工脚步,厚厚的棉被送给学生娃
2016年01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寒风冷雪难阻义工脚步,厚厚的棉被送给学生娃



“暖冬行·一‘被’子的温暖”公益活动再次走进青州,市级主流媒体全部参加规模空前
  1月17日,由市文明办、潍坊晚报携手潍坊爱心义工、中金茶都八仙茶庄、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潍坊世纪方舟乐队等爱心单位开展的“暖冬行·一‘被’子的温暖”公益活动来到青州。
  当天一早,天空中飘起了雪花,道路湿滑难行,两个多小时后,一行人才到达青州。潍坊爱心义工冒着大雪走访了85位特殊家庭的学生,共送出85床新缝制的棉被,加上之前已经走访的33位学生,共计送出助学款约7万元。这些家庭中,不少学生失去了双亲,小小年纪就早早当家,看到爱心义工上门,不少老人激动落泪。
  据了解,当天除了本报,还有潍坊日报、潍坊广播电台、潍坊电视台、潍坊广播电视报、潍坊传媒资讯网、潍坊传媒网等市级主流媒体全程参与采访了此次暖冬行活动。如果还有好心人想给这些学生提供帮助,可以拨打活动参与热线8196199。
左志祥(11岁)
17英寸电视机是家里唯一的电器
  1月17日早上6时30分,潍坊爱心义工们集合后拉着爱心棉被赶往青州。还没等出潍坊市区,天空中就飘起了雪花,由于温度非常低,地面上立刻结了一层冰,道路湿滑难行,但恶劣的天气并没有阻挡爱心义工的脚步。为了避免发生事故,车队降低车速,用了两个多小时才赶到青州。
  到达青州时,天空中依然飘着雪花。记者跟随潍坊爱心义工来到青州市黄楼街道杨姑桥村左其章老人家中,与其他村民家的房子相比,老人家的房子显得老旧、矮小很多。小小的院落里除了一条狗,别无他物,窗户上糊着的一层塑料纸破旧不堪,屋门看上去多年没有修缮,漏风的地方比较多。
  走进屋里,整个客厅的布置非常简单。地面上铺着砖头,看上去比较潮湿,北侧和东侧是一套老式桌椅,西南侧放着一台17英寸的电视机,这是家中唯一的电器。虽然客厅中间生着煤炉,但是烧得不旺,室内温度比室外高不了多少,左其章老人和孙子左志祥正围在炉子旁边取暖。
  看到爱心义工到来,左志祥将火炉生得旺了一些。“平时为了节省煤炭,两人很少把炉子烧旺。”左志祥的大姑左秀丽说。
  今年76岁的左其章老人耳背还患有脑血栓,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左志祥今年11岁,上五年级,性格有些内向。左秀丽告诉记者,左志祥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离开了他,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从此便与爷爷相依为命。
  左志祥的卧室布置得非常简单,中间摆着一张桌子,是用来写作业的。桌子上放着几本文学类的书籍,这是左志祥最喜欢看的。在靠近南侧窗户的位置,有一张单人床,上面的被子非常单薄。
  4名爱心义工走进左志祥的卧室,将新被子套上被套后重新叠了起来。爱心义工又将300元助学款塞给了左志祥,鼓励他好好学习。“冬天的夜晚特别冷,我都是蜷缩在被窝里睡觉,有时候还不脱衣服。”左志祥对记者说,“感谢叔叔阿姨们带来的新被子,我晚上睡觉再也不冷了。”
李文基(13岁)
将来也要当义工,把爱心传递下去
  当天,爱心义工们又冒着风雪赶到了东夏镇夏家村李文基家里。来到村口的时候,正好遇上听到消息后从亲戚家赶回来的李文基。“一听说你们要来,他跳上电动车就往回跑,在路上把我吓得够呛。”坐在后面的奶奶宋桂琴说。
  跟夏天见到李文基的时候相比,他已经窜高了许多,看上去更像个大小伙子了,一看就特别讨人喜欢。走进屋里,墙上贴满了李文基的奖状,从一年级开始,他就年年拿奖状,成绩维持在班里的前三名。这也是让宋桂琴最自豪的地方。
  在李文基身上,宋桂琴总是能看到去世的儿子的影子。李文基是2003年出生的,当时家里人都非常高兴,可这种幸福仅仅维持了9天,就因为李文基爸爸的意外离世被打破。李文基的妈妈在他不到10个月的时候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从此他就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宋桂琴说,她今年已经65岁了,李文基的爷爷李永顺今年70岁,老两口年纪都大了,干不了重活,只能把家里的三亩地全都租了出去,每年有不到2000元的收入。幸好家里还有低保,老两口也有老年补贴,生活虽然拮据,但日子勉强还能维持。让老两口担心的是,孩子以后该怎么办,他们还能照顾孩子几年。想到这里老人晚上就睡不着觉。
  当天,潍坊爱心义工给李文基带来了300元助学款和缝制的新棉被。李文基没有说话,眼眶却红了。
  在记者准备离开的时候,李文基对记者说,他经常会梦到潍坊爱心义工的叔叔阿姨们来看他,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这些好心人在他的心里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将来如果有机会,他希望也能做一名义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杨鑫怡(15岁)、杨文哲(9岁)
水饺下出来,留着先给奶奶
  当天中午,潍坊爱心义工来到了东夏镇苏埠屯村杨文哲和杨鑫怡家里。当天风雪很大,听说义工们要来,杨文哲和爷爷特意跑到村口等着,小脸冻得红扑扑的。
  一行人来到家里时,15岁的杨鑫怡正在厨房里下水饺,9岁的杨文哲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热腾腾的水饺盛出来了,但杨文哲忍着一个都没吃,想留着给奶奶先吃。
  杨鑫怡、杨文哲姐弟俩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2012年,他们的父母开着半挂车去外地送货,结果发生交通事故双双身亡。提到故去的儿子、儿媳,已经65岁的杨华铸默默无言。看到爱心义工们上门,他跟老伴都默默地擦起了眼泪,道不出心里的感激:“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真的不知道这两个孩子未来该怎么办。”
  当天,潍坊爱心义工给杨鑫怡和杨文哲分别带去了500元和300元助学款,还给两个人带去了新棉被,把两个孩子高兴坏了。
  杨文哲抱着棉被,忍不住用脸凑上去蹭着,嘴里还嘟囔着“真暖和”。听到这句话,奶奶范美香的泪水夺眶而出,杨文哲赶紧放下棉被,用小手帮奶奶擦掉眼角的泪水,安慰她不要哭。
  范美香说,家里经济条件困难,因此一直没有生炉子,屋里非常冷,两个孩子在家里都穿得严严实实的。让她欣慰的是,两个孩子都非常懂事,让老两口省了不少心。
刘昕媛(10岁)
感冒了还出来迎接“亲人”
  记者一行人还在杨文哲家里时,同村的刘昕媛已经在家门口等着了。在她的心里,潍坊爱心义工的叔叔阿姨们已经跟亲人一样。
  刘昕媛还没出生时,爸爸因车祸去世,妈妈生下她后改嫁,留下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从小营养不良,今年10岁的刘昕媛又瘦又矮,看着要比同龄的孩子小不少。见到记者时,刘昕媛抽动着鼻子上前打招呼,她已经感冒好几天了。爷爷刘加修说,让她在家里等着,但她一定要到路口等。
  刘加修说,他今年67岁了,靠着山里的一点薄地得来的收入供着孙女上学。由于孙女缺少父母的疼爱,性格有些孤僻,但自从认识了爱心义工,她的性格开朗了许多“幸好有你们关注着她,她才能健康成长”。
  让两位老人欣慰的是,刘昕媛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尤其是英语。当天参加活动的还有一名来自印度的外国友人高文达,听说刘昕媛英语不错,高文达让刘昕媛拿出英语课本要考考她。刘昕媛不但把英语课本上的一些段落用非常标准的英语读了出来,而且还跟高文达进行了简单的对话,高文达听后直竖大拇指。
  潍坊爱心义工给刘昕媛送来了300元助学款和缝制的新棉被。接过新棉被,刘昕媛高兴地抱到屋里,打开仔细看了看,又细致地叠了起来。“以前从来没盖过这么暖和、漂亮的新被子,非常喜欢。”刘昕媛说。
爱心义工
外国友人参加活动送温暖
  由于天气情况恶劣,潍坊爱心义工等人只能先走访平原地区的特殊家庭。很多爱心义工由于没来得及吃早饭,保暖不足,在寒风大雪中冻得瑟瑟发抖,但他们仍咬着牙把温暖的棉被和爱心助学款送到了一户户特殊家庭的学生手中。一直到当天下午3时许,走访活动才结束。
  当天,在参与活动的爱心义工中有一个特殊的人,他的中文名字叫做高文达,来自印度孟买。高文达告诉记者,他是中金茶都八仙茶庄老板叶伟荣的朋友。他经常去叶伟荣的店里玩,看到叶伟荣忙着包茶叶,他就主动过去帮忙。在聊天中得知,这些茶叶都是用来义卖的,所筹得的款项全部用于这次“暖冬行”公益活动,他非常感动,因此才想亲身参与到这次活动当中来,希望把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据潍坊爱心义工理事长刘国栋介绍,青州共有受资助学生118人。前期他们已经走访了33位学生,当天,潍坊爱心义工又走访了85位贫困学生,送去了爱心棉被和4万多元助学款,两次共送出助学款约7万元。当天还有潍坊日报、潍坊广播电台、潍坊电视台、潍坊广播电视报、潍坊传媒资讯网、潍坊传媒网等市级主流媒体全程参与采访了此次“暖冬行”公益活动,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予以关注。如果还有好心人想参与到该公益活动中来,可以拨打参与热线8196199。A4—A5版 文/图本报记者 李东杰 赵春晖 邓永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