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我市支出3178.6万元,救助临时困难家庭19134户次 “自从丈夫出事后,我们全家都陷入了困境中,不仅失去了收入来源,还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多亏了市民政局开展的阳光救助活动,为我们全家解决了燃眉之急。”家住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小区45岁的赵淑兰说。1月18日,记者从潍坊市民政工作总结报告中获悉,2015年,我市养老服务、综合社会救助、防灾救灾减灾、殡葬公益化改革、专业社会工作和福利慈善事业等10余项民政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我市支出3178.6万元,救助临时困难家庭19134户次,为不少困难家庭解决了大难题。 救助实例 市民遭遇车祸瘫痪失去自理能力 1月18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小区2号楼的徐宪光家,一家三口挤在一个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房间内虽然没有名贵的家具,但是收拾得干净利索,刚刚吃完早饭的徐宪光正靠在沙发上休息。 记者看到,52岁的徐宪光虽然身体瘫痪,语言功能减退,但是穿戴整洁,精神面貌看上去也不错。妻子赵淑兰正在收拾家务,在忙活完一通后,就到了徐宪光锻炼时间,赵淑兰将丈夫扶到床上,开始给丈夫按摩。“每天吃完饭后,都要给他活动一个小时,一天三次。”赵淑兰说,在坚持锻炼下,丈夫的身体有所好转,但是身边还是离不开人。 说起那场车祸,时而糊涂时而清醒的徐宪光突然大声哭了起来。“他不糊涂的时候,我们说什么他都能听懂,一激动就不会说话了,只要听到我们说他出车祸的事,他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哭闹。”赵淑兰说。 2012年5月份,徐宪光骑着电动车去潍城区看望老母亲,回家的途中经过青年路与民生西街交叉口时发生了车祸,当时就造成了脑出血,昏迷不醒。在潍坊市中医院进行了开颅手术后,虽然挽救了生命,但却终身瘫痪,失去了自理能力。“出事后,他光在医院就住了一年多,总算是保住了命。”赵淑兰说。 多次临时救助解决全家燃眉之急 赵淑兰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工作的厂子早就破了产,之前一直是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虽说不是特别富裕,但是一家三口过得也很幸福。自从丈夫出事后,全家就陷入了困境,不仅花光了家里仅有的积蓄,还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从住院治疗到后期的康复,少说也花了二三十万元了。”赵淑兰说,丈夫出事后虽然得到了部分赔偿,但是与高昂的医疗费用比起来就是杯水车薪。 “这一出事,不仅他干不了活,我也得天天在家伺候他,也挣不了钱了。”赵淑兰说。 在了解到徐宪光家庭困难的情况后,市民政局对其伸出了援助之手,多次进行临时救助,缓解了全家的燃眉之急。“他刚出事时,市民政局和苇湾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就来看望过他,带来了慰问品和钱。”赵淑兰说,当时家里实在是凑不齐出院的费用了,是市民政局和苇湾社区居委会还有社会上的好心人士帮他们凑的费用,让丈夫顺利出院。 赵淑兰说,丈夫出院后,市民政局和苇湾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逢年过节都会上门看望他们,给他们带大米、油、鸡蛋等生活用品,只要了解到家中困难需要钱,市民政局都会委托居委会给他们送钱。 “上次居委会给我们送来了钱,说是民政局开始的阳光救助活动,专门救助困难家庭,我们符合救助的条件。”赵淑兰说,除了市民政局救助他们,苇湾社区居委会也经常救助他们一家,一次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一两千元,真真正正地让他们感受到了政府部门的温暖,为他们一家解决了大难题。 工作成绩 建成养老机构196家居全省前列 记者采访了解到,去年,我市开展“阳光低保”和“阳光救助”专项治理行动,彻底解决了低保“人情保、关系保”问题;建设了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平台,将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70%;支出3178.6万元,救助临时困难家庭19134户次,高密、诸城、寿光列为全省“救急难”试点单位。 另外,2015年,我市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实施,基本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养老机构196家,床位51257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1张,居全省前列;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21处,实现了全覆盖;建成农村幸福院560处,覆盖56%的农村社区;建设养老互助点1108个、老年人集中居住区76处;免费为22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设施改造。 2015年,我市还开展了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制定实施了灾害信息员“万人培训计划”,投入148万元培训县镇村三级灾害信息员3300余人;成立了市直民政系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了潍坊市直机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 减免基本丧葬服务费5200余万元 2015年,我市健全了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低保高龄老年人生活津贴和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等制度;落实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和孤儿基本生活费;福利彩票销量14.5亿元,募集公益金3.8亿元,稳居全省第二。 我市在全省第一个建立了县、镇级慈善总会监事会制度,组织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全市募集慈善资金2.13亿元;开展了“潍坊慈善奖”“小小慈善家”评选活动;实施了“朝阳助学”“夕阳扶老”“爱心助残”“情暖万家”等慈善救助工程;累计投入慈善救助款物3.1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31.5万人次;“定点选项冠名赞助”项目获山东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另外,2015年,我市殡葬公益化改革顺利推进,开展了规范殡葬服务整治活动,举办了殡葬用品集中阳光订购会,经验在全省推广。全面落实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免除政策,为6万多户丧属减免基本丧葬服务费5200余万元;建成城市公益性公墓18处;市殡仪馆升级改造工程如期完成启用,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2015年,我市还推行了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工程,实施了神华爱心行动,免费治愈百余名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全市登记注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3300多个,发展志愿者26万余人;市社会工作协会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实务实习实训基地。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