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教育·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穷养儿富养女”老理儿该咋看
2016年0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穷养儿富养女”老理儿该咋看
“穷”和“富”不能单纯用物质衡量,要按孩子特点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穷养儿富养女”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即男孩要“穷养”不能给予太多,要多吃苦,多锻炼;女孩则要“富养”,尽可能地为她创造优越条件,物质上要多满足,生活上多些照顾。这种根据孩子性别选择不同育儿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备受推崇。然而专家表示,“穷养儿富养女”不能单纯用物质来衡量,应该多从培养孩子的个性入手,让他们自由发展。
赞同 女孩养气质男孩养志气
  “都说‘穷养儿富养女’,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家住潍城区金都庄园的李女士非常赞成这种观点。李女士有个8岁的女儿,平日里,她对女儿物质上的一些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我小时候家里穷,一天能吃上一顿菜就已经不错了,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只要平日里孩子有需求,我们都尽量满足她。”李女士说,女儿之所以要富养,是以防她日后面对一些花言巧语或眼前一些小恩小惠迷失自我。
  在生活中不少家长跟李女士一样,也赞成这种教育观点。在这些家长看来,男孩女孩由于性别不同,应该区别对待。女孩主要养气质,男孩主要养志气,通过一些特殊教育把女孩培养成举止优雅的淑女,把男孩培养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男人作为社会和家庭支柱的角色并未改变,父母要更加注重对儿子意志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如果对儿子太娇惯就会让其失去男儿本色,而女孩只有富养才不至于长大后在荣华富贵面前栽跟头。”一个宝妈群里的“齐齐妈咪”说道。
反对 不管男女都应平等对待
  对于“穷养儿富养女”这一教育观点,也有的家长表示要平等对待,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的能力。今年35岁的吴女士既有儿子又有女儿,她对两个孩子一直一视同仁,不存在“穷养儿富养女”的做法。
  “假使只有一个女儿,我也不会满足她无理的要求。”在吴女士看来,拥有了一切物质上的东西并不等于拥有了可以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平等对待,应该多培养孩子自立的一面,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家住高新区金马怡园的陈女士对孩子从没有“富养”或“穷养”的概念,也没有为此纠结过。“我对女儿物质上的满足是有限度的,一是根据家庭收入情况,二是根据孩子实际需求,另外在家务方面,有些活我也会安排她做,要让她学会承担责任,变得更加独立。”陈女士说,只要家长用心孩子都能成才,没必要纠结于是“穷养”还是“富养”。
专家 无论男女均要有责任感
  高新区一所小学老师田蜜蜜表示,由于男女性别的差异,使得他们在行为、心理、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学校教育上,应更多关注培养孩子品质,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富足”的校园生活。“富养”是小爱,小给予,开发“穷养”举措,才是大爱,大给予。在田蜜蜜看来,不管男孩,女孩都需要“穷养”,通过一些特色课程比如军旅课程等,让孩子们接受体能和精神的双重洗礼。
  潍坊市妇女儿童援助热线特邀专家、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于滢泉表示,这里的“穷养儿”主要是给男孩多一些锻炼,多吃些苦,让他更有担当;而“富养女”是从培养女孩大家闺秀的气质方面来说的。“穷”和“富”的核心应当是家庭的教育方式及教育观念。
  于滢泉表示,在精神、气质和责任感等方面,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培养几乎是一样的,都要按照孩子的特点,营造不同的教育氛围,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现代社会女性和男性一样,都需要在社会上打拼,娇生惯养不利于以后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因此不应区别对待。
       本报记者 刘江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