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家CBA俱乐部成立联合公司 中超版权去年卖了80亿元!CBA老板们坐不住了。CBA全明星周末之际,18家俱乐部的代表1月16日“悄悄”开了个会,决定成立中职篮篮球职业俱乐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公司)。而且姚明在成立联合公司上倾注了很大精力,做了很多贡献。业内认为,这对CBA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试图打破现状,争取联赛核心利益 从1995年的全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算起,CBA联赛发展已超过20年。在商业化和职业化探索道路上,作为联赛投资主体的俱乐部曾多次和篮协发生矛盾。1998年就发生过7支俱乐部集结在一起挑战篮协权威的“结盟运动”,彼时他们就试图联手筹建一个“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但无疾而终。 18年后,18家俱乐部投资人“悄悄”开会,准备成立联合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篮球巨星、上海男篮老板姚明是此次联合公司的牵头人。业内分析,姚明旗下的上海男篮和其他17个俱乐部想效仿NBA,通过成立公司的方式打造商业联盟。 消息人士称,其实早在去年8月份,姚明和其他几家俱乐部投资人就有成立联合公司的想法。不过,联合公司筹备组新闻发言人张弛表示,虽然姚明在成立联合公司上倾注了很大精力,做了很多贡献,但是姚明牵头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很多家俱乐部都有这个意愿,而且做了很多工作。张弛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上海男篮高层。 张弛表示,投资人一致认为,成立联合公司是发展CBA联赛,激活篮球市场的重要一步,这与国务院46号文件的精神和CBA联赛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致。目前,CBA联赛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俱乐部造血机制不足,经营困难,版权、商务权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场上场下纠纷频出。联合公司的成立,有利于俱乐部与篮协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联赛的核心利益。 在张弛看来,利益共同体形成之后,俱乐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联赛乱象,进而解决例如运动员保障,裁判员待遇、赞助商服务,媒体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要想运营联赛,就绕不开中国篮协 业内人士认为,18家俱乐部成立联合公司,主要是拿下CBA联赛运营权。 CBA产业观察者付政浩介绍,篮协2005年和盈方中国达成了“7+5”,共12年的商务代理协议,负责CBA联赛的商业开发和媒体版权。2012年盈方击败多个竞争对手,成功和篮协续约后面5年合同,目前合同将于2017年到期。 知情人士透露,篮协目前每年能从盈方拿到3.36亿元收益和一定比例的分成,这部分收入除了分给20家CBA俱乐部,还要拿来发展女篮和青少年篮球,而20家俱乐部平均每个俱乐部每年能从篮协分得一千多万元。 在体育产业火热的背景之下,CBA的商业价值将会水涨船高。当然,中间隔着篮协,联合公司很难拿下CBA运营权。而且篮协也准备推进CBA管办分离,第一阶段就是组建联赛公司,先把商务运营权交给联赛公司,然后再交出联赛的竞赛管理权。在业内人士看来,姚明牵头的这个联合公司没有得到篮协授权,目前也没有拿到CBA运营权,“没有篮协支持,联合公司空呐喊没有太多实质意义。” 业内有一种说法是,联合公司可以绕开篮协,组建一个像NBA那样的联盟。不过,很多人认为,这种做法在中国可行性不大。“如果没有篮协的出面牵头,搞联赛会处处是阻碍,而且名不正言不顺。”付政浩表示。张弛表示,绕开篮协这种说法没依据,他不做评价。 张弛表示,联合公司的股东是各个俱乐部。不过,联合公司也不绝像外界传言的那样是“另立门户”,“我们首要工作是和中国篮协进行沟通,首先联合公司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另外还要和篮协组成一个更大的利益共同体,来促进CBA的发展,股权关系主要还是20家俱乐部,至于下一步有没有篮协,需要进一步再谈。”张弛说。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