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讯 |
第03版
战寒潮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女大学生王文持“免费乘车卡”回菏泽老家,本报记者记录下这难忘的一昼夜旅程 1月22日,一场降雪伴随着几十年难遇的寒潮而至。拿到潍坊汽车总站“免费乘车卡”的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大二学生王文启程返回菏泽巨野老家,本报记者与她一路同行,记录下了她从车站出发时的期待、大雪阻路的焦虑到回家的喜悦等心情变化。1月22日上午9时出发,23日上午10时多才回到家中,这段历时一天的回家路将成为王文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虽然路途遥远、艰险,但是安全回家的团聚、欣喜才因此更加打动人心。 上大学以来第一次坐客车回家 1月22日早上8时30分,记者赶到潍坊汽车总站时,王文早已等在这里。眼前的她高高瘦瘦,长发披肩,穿一身黑色的衣服,镜片后面的眼睛笑起来弯弯的。 王文的老家在菏泽市巨野县,距离潍坊市400多公里。王文说,父母靠种棉花和大蒜养活一家,她上大学办理了助学贷款。每个学期,家里给王文的生活费不到2000元,这比其他同学少了一半,王文却说这些钱已经足够了,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外出打工,再加上获得的奖学金,足以应付半年。 为了省下回家的路费,除了暑假,这是王文一年中第二次回家。回家的日子越近,她甚至兴奋得睡不着觉。22日早上7时多,归心似箭的王文就已经在车站等待,这比约定的时间早了一个多小时。 潍坊汽车总站工作人员将“免费乘车卡”递到王文手里。这是她上大学以来第一次乘坐客车回家,之前,为了省钱都是坐火车。“有时在火车上站一路,回家腿都麻了,这次能舒舒服服地坐车回家了。”王文笑着说。 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王文顺利通过安检后上了车,此时,车窗外有雪花不断飘落。上午9时,客车准时从潍坊汽车总站出发前往菏泽巨野。 大雪添乱,回家路曲折又危险 客车一路往西驶往青银高速潍城收费站,雪却越下越大。到达收费站后,收费站已经因雪天关闭,看雪没有停的意思,司机只得改走下道。 沿着309国道往西,路面的积雪越来越厚,司机降低车速缓慢前行。王文给父亲打电话说了一下情况后,开始望着窗外发呆。 客车小心翼翼地在雪地里挪动着,到中午12时多,才进入淄博临淄界。到了午饭时间,司机把客车拐进了一个加油站,招呼乘客下车买点吃的。为了省钱王文什么都没买,只说自己不饿,记者将买来的蛋黄派和熟鸡蛋分给她,她这才吃了几口。 晚上7时多,客车到达济南。好在从济南往南走,雪下得不是很大,客车也逐渐提速。23日零时,王文擦掉车窗上的冰凌花,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建筑高兴地说:“到巨野了!”很快,客车在巨野汽车站旁停下,此时距离发车已经过去了15个小时。下车后,记者一行打车来到就近的宾馆住宿,零时40分,终于安顿下来。 23日上午9时许,吃过早饭后,记者和王文赶往巨野汽车站。从巨野县城到王文家大谢集镇赵庙村还有40多公里,需要先乘坐公共汽车到镇上,再由王文的父亲开着三轮车接回家。 巨野汽车站并不大,当日乘车的人却不少。眼看着离家越来越近,王文的心情格外激动,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家乡。这时,父亲打来电话说,他早已在大谢集镇的公交站牌处等着了。 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大谢集镇。“看,路边那个人就是我爸爸。”车还没有停,王文就已经坐不住了,她起身向车外张望着,从她的眼神中,记者看到了她对父亲的爱,对家的渴盼。 父母先抱来柴火给闺女取暖 “终于到家了,前面就是我家。村里基本上都盖了新房子,只有我们家还住着旧房子。”王文边说边带记者来到了家中。屋里的家具陈旧而简单,都是王文的父母结婚时置办的。“家里的饭桌破得没法用了,听说你们要来,我爸爸昨天刚去买了一张新的。”王文说。 “很冷吧?快喝点热水暖和暖和,我们这里冬天没有生炉子的,你们初来乍到肯定适应不了。”这边王文的妈妈张翠英忙着倒水,院子里王文的爸爸王增友已经生好了火。 原来这里的人们会在冬日闲暇的时候凑在大街上生火取暖。女儿回来了,王增友先点上火让女儿暖和暖和。 大家取暖的时候,张翠英告诉记者,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已经结婚生女。夫妻两人种了6亩棉花,1亩大蒜,一年下来也就能收入两万多元,除了供王文上大学还有老人要养,所以这几年家里根本没有什么积蓄。家里条件不好,王文从四五岁就开始下地干活了。 “从小下地干活干够了,也知道父母不容易,所以我能给家里省就尽量省。初中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辍学打工,我也曾有过早早出去赚钱的想法,但是后来想想,不能跟父母一样一辈子跟农活打交道。”王文说,要想有出息,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还得靠读书。凭着自己的努力,王文最终考上了大学。 孙女回来,家里比过年还热闹 王文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住,是吃爷爷做的饭长大的。回家路途艰辛,她此刻最期盼的就是能吃上一口爷爷做的热乎饭了。“知道你要回来,你爷爷奶奶忙活了好几天,早上就开始给你准备饭菜了。”一眼就看穿了闺女的心思,张翠英笑着说,王文的爷爷一上午问了好几次,生怕孙女回来晚了饿着肚子。 赵庙村很大,从王文家步行到爷爷奶奶的住处得近十分钟。奶奶头上包着围巾,腰上系着围裙,坐在灶台前,一手往里面放柴火一手拉着风箱。爷爷在旁边的菜板上剁着鸡块,炊烟袅袅,两位老人满怀欣喜的在厨房里面忙碌着。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还没到家门口,王文就喊起来。听见孙女的声音,奶奶赶紧迎了出来。爷爷奶奶家里一直给王文留着一间“卧室”,王文回来之前,奶奶就早早把她的被褥拆洗晾晒了。 葡萄干、橘子、花生、爆米花……奶奶一趟一趟地拿出很多好吃的。平时别人给的东西,爷爷奶奶都舍不得吃,全留给孩子们。 很快,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要开饭了。“太好吃了!好几天没吃顿热乎的饱饭了。”王文迫不及待地吃起来。看着孙女吃得如此香,爷爷奶奶只是坐在一边开心地笑。 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是爷爷看起来依然精神抖擞,他对记者说,自己从小看着孙女长大,对她格外疼爱,王文对爷爷奶奶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她经常打电话问我们老两口的身体状况,我前段时间出去打工,她十分惦记,后来担心我的身体,说什么都不让我干了。”爷爷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孙女长大有出息。 A4—A5版 文/图本报记者 周晓晴 王叶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