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统勋(资料图片) |
|

|
|
董思恭在楚雄巡视过程中,发现当地不少地方比较落后,他把中原的一些做法,结合少数民族特点,因地制宜,有机嫁接,发展经济,严明律令,实行政治教化。由于政绩卓越,上司竭力为其推荐,对他多溢美之词。乾隆帝想到董思恭远离故土,忠心耿耿,便钦赐仪驾,让他代为天子出巡,以察云贵百官。65岁时,董思恭以病为由告老还乡。 改善居民耕种法 粮食产量翻一番 董思恭驻楚雄期间,外出巡察及至深山,发现有的山民还沿袭刀耕火种之法,耕作方式原始:第一年对树木砍伐焚烧,第二年使用锄头先铲草挖地或使用牛犁后播种、除草、收割。居民所种的高粱、谷子任其自然生长,不作间苗。董思恭甚感惊异,怪不得这里的粮食产量这样低,当地民众生活困苦。董思恭身为中宪大夫,决心改变种谷不间苗的现状,多产粮食,让更多的人吃饱饭。 第二年开春,董思恭以官府的名义发布告示,讲明实施间苗的好处,又按作物品种规定了行距、棵距尺寸,明令遵照执行。当地民众不免心生疑虑:庄稼这么密粮食还收不多,薅去苗子岂不更减产?接受新鲜事物总是有个过程的,董思恭除了耐心教育民众外,又约请各民族首领参观汉人的田间管理,又请汉人讲解怎样种田才能高产。各族首领看到董思恭是真心为他们好,便积极号召本民族和同村寨的种田户按要求种植间苗,官府再辅以督促检查。有不愿间苗者说:“间苗后减产了如何?”董公答曰:若有减产,我用养廉银予以补偿其差额。”间苗很快推广开来。 间苗使每棵植株都有一定的光照和营养面积,春天,禾苗茁壮;夏天,秸杆粗大;秋天穗大粒圆,收获完毕,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 收成好了,当地民众欢天喜地,齐声赞扬:“多亏了按察使老爷出了这个好主意,真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为了表示谢意,众乡民来到按察使分司,赶来了5只山羊,有两只较大的山羊身上还驮着两口袋松莪。若收,那是赚取百姓便宜,于名声不符;若不收,会得罪乡民,对以后的公务不利。董思恭便说:“谢谢众位乡亲,你们送来的礼物,我一定收下,但是我家从不吃羊肉,不喜欢膻味,请众位将羊赶回去,我留下一袋松莪,这我喜欢,收多了,我没处放啊,也吃不了。我也有礼物送与大家,家人做的米酒,送给你们一坛,敬请大家收下。你们若不要,我也不收松莪了。” 协查金炉案有功,贽银多少均不拘 乾隆二十二年(1757)五月,刑部尚书刘统勋奉皇帝之命到云南查处“金炉案”,刘统勋与其年兄董思恭天各一方,调任北京后多方打听,才得知他为官云南,大吃一惊。云南地理环境恶劣,人文情况复杂,又与外国接壤,他如何应付? 此时,董思恭身为按察使副使驻楚雄州。刘统勋就将他调任身边,让他代劳接手本并接见官员,协助查破金炉案。七月,刘统勋准备返京时问道:“这几个月,你替我接了多少银两啊?”董思恭答道:“你看银子就这些,都放在床底下了。”刘统勋向床底躬身一看,哑然失笑。下级进见上级,按惯例须先递手本才得以接见。递交手本时,须封上银子作贽见,如不接手本,就表示不接见,那就得多加银两。董思恭不拘贽银多少,照接手本。那些晚递手本的官员见此情形,就少封银两。凡是请求进见钦差的地方官都能如愿以尝。 钦差大臣可以奏请皇上对董思恭晋级加封,或就地升职,也可调任内地,或推荐至朝廷各部任职。刘统勋见他已是65岁的人了,便力劝他告老回归故里。 刘统勋说:“年兄,这些银子全给你,够你下半生在老家喝红粘粥的了。你可能不想要,但这是我送给你的,是我们兄弟情谊,算不上行贿受贿。”董思恭说:“我早有致仕还乡之意,现在官场上下,贿赂公行,我实在看不惯,又无能为力,现在归隐,也算功成名就。只怕皇上不准许。”刘统勋说:“我可教你一法,保你如意。前提是你同意收下这些银子,你若不从,那我就让你在云南回不了寿光老家,为弟可有这个权力。”董思恭只好同意。 乾隆帝接到上疏后,想起几年前董思恭在去云南赴职时,病倒在荆州、忠州,延期到位,又征求了刘统勋的意见,便同意了。董思恭告老还乡后,朝廷每年发给一半的俸禄,春节、中秋等节日也能得到朝廷的赏赐。 夫人辛苦攒盐砖,竟被思恭抛江中 刘统勋责令司衙派兵丁、差役护送董思恭还乡,并负担全程费用。 半月工夫,一行人至湖南地界,从湘江乘船向长沙驶去。船上,董思恭夫妻二人对坐饮茶。夫人见董思恭心情甚好,便说自己攒下了点私房,见他诧异,就与使女进船仓拿出个小包裹,里面是两块小小的盐砖。董思恭不禁笑出声来,将盐砖向江面一扔。 此举激怒了夫人,董思恭说:“家乡近海,寿光产盐,盐何缺耶?”夫人生气跺脚:“以云南盐贵,我省吃俭用,用两年积蓄,置此盐砖也。”董思恭愕然,叹息不已。 江南天热,多雨湿度大,粒盐难以保存。夫人惜盐如金,为制成小盐砖,和使女趁天气晴朗,将湿润的盐粒一粒粒挤压成块,不知费了多少功夫。夫人出生在江南,那时的江南盐比金贵。“斤盐斗米”,导致百姓吃不起盐,就以辣椒调味,一个时期还出现了租盐待客的怪事。 董思恭劝慰说:“夫人息怒!到了咱家,我用大车给你把盐坨拉到家,都算你的‘私房’,你看行不行?”夫人才破啼为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