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健康吧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医养结合挑大梁得迈几道坎
2016年01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养结合挑大梁得迈几道坎



存在医疗定点难、医护人员缺乏、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
  养老、看病是所有老人绕不开的人生课题。一次次地住院、出院……无休止地“折腾”不知让多少家庭和老人深陷疲惫,不堪其苦。近年来,一种名为医养结合的新模式在悄然兴起。该模式除了具备养老机构的日常照料功能外,还可以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现状 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66万
  记者从潍坊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了解到,2015年,潍坊市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已达166万人,占总人口的18.8%。为适应养老服务发展新趋势,满足养老服务新需求,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和水平,我市积极探索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模式,医养结合实现较快发展。
  对于很多普通的市民来说,医养结合是个陌生的名词。其实,医养结合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这种养老模式是区别于传统的只能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养老模式的一种存在。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刘兆祥表示,传统的养老院只能是简单的日常照料不能治病,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而大部分老人容易得慢性疾病,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奔波转折,既麻烦又不方便。此外,老年慢性病康复时间长,往往是治疗结束而护理、康复未结束,许多患病老人为了以防万一,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占床严重,使得大医院一床难求,真正需要住院的人反而住不进来。
  为了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民政部门正积极提倡规模较大、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防治和康复护理。而规模较小、不具备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与周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医疗服务,设立卫生工作站,建立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疗、健康查体、保健医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调查 有21家设立医疗机构的养老院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有养老机构196家,其中有21家具备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条件并设立了卫生医疗机构;133家养老机构通过与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合作达成协议,开设旅社通道,这种形式虽然医疗水平相对较低,但是能满足患有慢性病老人基本的医护要求。   养老院的老人大部分有一些慢性病,一般情况下,如果老人病情突发,养老院需要通知家属前来送往医院就诊,既麻烦又容易延误诊治时间。实行医养结合以后,医生和护士可以进行医药治疗和护理,比普通养老院护理员更加专业,也能在老人突发紧急状况时第一时间处理。
  市区的孙老先生在一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入住多年,常年被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缠身,病情经常反复。“有一次,老人心脏病突发,心脏骤停,护理员及时通知了医护人员,他们马上赶到做了紧急处理,使老人转危为安。”孙老先生的儿子表示,不仅如此,医养结合的新模式为他省去了不少麻烦。
  94岁的刘女士也对记者说,自己患有癫痫,有时犯病血压高达200多,幸亏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及时治疗才没有生命危险。“这里的长驻医生、护士每天早晚两次查房,每周固定有院长和中医、西医、康复师共同查房,根据老人情况制定治疗和康复方案,这种养老模式我非常满意。”刘女士说。
  记者还了解到,潍坊养老机构的收费主要是各养老机构根据市场自主定价,主要包括房费、伙食费和服务费等,每月费用在1800元—5000元,主要根据入住老人的自理状况和护理级别不同收费,目前护理级别主要有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如果老人生活能够自理,护理人员只需日常的生活照料,这就属于三级护理,价格会低。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服务的内容就会多,需要高级护理员进行护理,护理标准相对较高,收费自然也高。”刘兆祥表示。而如果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如果患病需长期医治护理,那么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一般只负责日常生活的普通养老院则无法接收此类老人。
算账 一年医疗费用花了不到1000元
  很多人对医养结合的认识就是医院资源与养老院资源结合,医院医护人员直接入驻养老院进行直接护理,这只是其中的一层意思。据了解,医养结合更加惠民的方面还体现在实行了长期护理保险,这是专门针对养老院里就医吃药的老人出台的一项保险制度。作为山东省4个试点城市之一,我市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医养结合的这种模式不仅省心、省力而且还能省钱,申请了长期护理保险之后,真是减轻了很大的压力。”59岁的孙京浦几年前由于老伴去世心情郁闷,加上过量饮酒,不幸患上了脑血栓。由于孙京浦的儿子需要工作,没有太多的精力照顾,于是将老人送到了市区一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但是定期的针灸、推拿等治疗,再加上医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让一家人的经济负担很重。自从2015年,孙京浦申请了长期护理保险以后,到现在入险309天,共花费医疗费用1.28万元,而长期护理保险报销了将近1.2万元。“这样算来,一年的医疗费用用不了1000元,心里真的是轻松了很多。”孙京浦的儿子表示。
  记者从潍坊市社保局长期护理保险科了解到,截止到2015年,潍坊市通过审批备案入险的老人有2200多人,“老人入住定点养老机构后,只要符合潍坊市退休职工、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数低于60分(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状态)、慢性病患者三个条件,就能享受护理保险。”市社保中心长期护理保险科科长王世斌表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人身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临床医疗护理的参保职工可以申请在定点护理机构接受长期医疗护理。接受机构护理的参保人员,医药费、康复费、化验检查费、医疗护理费用等由医保承担96%,自付只需4%。
尴尬 待遇低条件差招聘医护人员难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刘兆祥表示,医养结合是养老模式的趋势,但是目前在实行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比如说,医疗定点难。“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服务机构由于条件受限,很难申请医保定点,很多养老院的医疗服务机构还不是医保定点,老人或者家属只能去定点医院买药,入住老年人常常在养老机构与医院间往返,这既给老年人带来了不便,又增加了养老机构工作量。”刘兆祥说。
  同时,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等原因,医院的医生、护士等专业人才不愿到养老机构工作。专业医护人员缺乏成为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瓶颈。“养老院的医护工作针对的病患是老人,相对来说会更加累,而且还要有经验,所以从现状来看,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招聘很难。”刘兆祥告诉记者。
  此外,有关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健全,如何建立医养结合的行业标准都是发展医养结合要面临的问题。建议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政府购买、商业保险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护理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产品。”刘兆祥表示。

建议 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医养结合是养老模式的新趋势,逐步化解养老难题,发展前景广阔。针对医疗定点的难题,业内人士建议,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优先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同时,按照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要求,拓宽培养渠道,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逐步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使之与薪资挂钩,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建议相关部门在医护院校开设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专业,大力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并建立长期照护专科服务培训体系。”刘兆祥介绍说。  
  刘兆祥还表示,他们部门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调动政府、社会、个人三方积极性,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重点推进养护型和医护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到“十三五”末,我市医护型、养护型床位将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通过政府资助,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健、社会救助等保障制度,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产品,探索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采取统一保险合同、统一基准费率、统一服务标准,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选择承保公司。为机构投保意外责任险和为入住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险,增强机构与老年人风险承担能力。最终建设涵盖面广,服务多元,政府、社会、机构、个人四位一体的综合养老保障体系。      本报记者 隋炜凤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