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讯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从四川医科大学到西南医科大学均遭到反对 曾一度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泸州医学院,近日在校门口换上新牌子:“西南医科大学”。这是该校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的第二次更名,预示它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长达半年之久的“争名风波”画上句号。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月26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官方发布声明,要求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并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 第一回合 改名四川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不答应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这所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的医科院校始建于1951年,更名前一直沿用“泸州医学院”的名称。该校一位负责人曾告诉记者,学校为更名准备了长达十余年时间。 然而,改名却动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奶酪”。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综合类大学,从1953年至1985年,它的名字是“四川医学院”。虽然2000年华西医科大学与四川大学合并,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但“川医”的简称沿用至今。四川大学向教育部发反对函,明确表示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因为“四川医科大学”的简称易与百年老“川医”品牌相混淆。 “争名”事件一度引发两所高校学子在网上展开“口水战”,2016年6月底,更有上千“泸医”学生在该校校园大规模聚集,表达捍卫“川医大校名”的意愿。 结果 以“泸医”再次更名落幕 这场备受社会关注的高校争名风波以“泸医”再次更名落幕。 教育部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的函》中称,希望西南医科大学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第二回合 改名西南医科大学 西南医院也不答应 1月17日凌晨,网友“华西川医”在微博上发布了多张显示为“西南医科大学”校名招牌的图片。图片中学校门口的公交站牌显示,泸州市多路公交车在该站点的站牌已经写上了“西南医科大学”的新站名。 谁知此举又遭遇反对。26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发表官方声明,对泸州医学院更名表达强烈愤慨和反对,要求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 西南医院前身是1929年建立的“国民政府中央医院”,1950年西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命名西南医院,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临床医学院。 西南医院在官方回应中称,近日,了解到四川省“泸州医学院”在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未果的情况下,再次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此行为严重侵害“西南医院”和“西南临床医学院”相关权益,引起了西南医院专家教授、教职员工和广大就诊病人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 结果 目前,西南医院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校名之争还在进行中…… 泸医 我们放完寒假再说 26日,媒体记者尝试联系泸州医学院。 从其官网寻找联系方式时,记者看到这一幕:虽然校名已改为西南医科大学,但直至26日下午,该校官网名字仍为四川医科大学。 记者拨打官网上联系电话,工作人员告诉称:“对于这件事,现在我们没什么说的。领导放假了,也不方便给电话,领导也没回应过,如果真需要采访,那就等我们放完寒假再打过来吧。” 调查 八成人表示会搞混 西南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泸医的做法太过分。“中英文名称高度重合,据说其下属医院即将命名为西南一院或者西南附一院。如果细致到科室,简直一模一样,比如我们的西南烧伤科、西南眼科,以后他们也是同样的名字。我们曾发放1500份问卷到门诊与街头,结果70%到80%的群众以为西南医科大学和西南医院是一家,或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该工作人员说。 西南医院王正国院士表示,西南医院从1950年起使用该名,这一名称在社会上和学术界赢得了公认。王正国说,我国医学院校与其第一附属医院多有同名的传统,这代表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之间血肉相融、文化相承的亲密关系。“西南医科大学”校名一旦出现,恐怕百姓们会误把西南医院归为这所西南医科大学名下,将造成许多不便。 教育部 将完善相关规定 针对泸州医学院更名引发高校校名之争的事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26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完善学校名称使用的相关政策规定,防止引发高校校名冲突。 “目前确实存在少数高校盲目追求升格和更名大学,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弱化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说,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教育部正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将要求省级政府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在拟申报学校名称使用等方面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避免引发争议。 人民日报评论 改名不能太功利 人民日报认为,泸医这次改名自然是让自己上了一个档次。这并不是这所大学近期第一次改名。从泸州到四川,再到西南,从学院到大学,不到1年时间,这所大学的“江湖地位”似乎一连翻了好几个跟头,而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正在于此——校名改了,学校真的就跨越式发展了吗? 近些年来,改校名一直是国内高校十分热衷的事。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至少18所高校申请改名,大多从学院更名为大学。相关数据显示,过去5年国内有257所高校更名。隐藏在国内高校改名背后的“潜规则”,实际昭示着一些高校对功利的蠢蠢欲动:一方面,高校名称的“升级”,很可能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甚至连高校领导的行政级别也将获得升迁。另一方面,“高大上”的校名,更有利于高校的招生与宣传。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