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厉战役”第二阶段,韩寿臣率部起义,《大众日报》及时进行了报道。这一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山东人民的抗战信心,扩大了八路军的政治影响,给了敌伪顽沉重打击,促使其进一步分化、瓦解。 起义反正,韩率部队入解放区 1945年6月5日黄昏,鲁中军区集中5个团及部分地方武装的优势兵力,在万余民兵和群众的支援下,发起了“讨厉战役”。 战役第一阶段,经一天两夜激战,消灭厉伪主力胡鼎三部,打退了安丘城的援敌,一举攻克了夏坡及周围16个据点。韩十团一部也在曹家峪、下牟家庄一带被解决。厉文礼又将司令部撤离至安丘城西关,残部龟缩在安丘城及附近继续抵抗。为防不测,韩寿臣把韩剑武的二营调到了古城子指挥部附近。这时,张俊千派人找到韩剑武,让他转交给韩寿臣一封信,信中要求韩寿臣迅速作出答复。考虑到自己和十团官兵的出路,韩寿臣与韩剑武商定后,立即派人与张俊千面谈,请八路军派负责人与韩寿臣见面,以研究起义的具体事宜。 6月20日夜,鲁中第四军分区副政委李耀文、敌工科长范筱文、敌工科干事张世祥和联络科长张俊千等五位同志,在城南车戈庄小学与韩寿臣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确立了韩十团起义的时间与步骤。 6月22日晚,八路军向盘踞在石堆街、河洼、王集、宋官疃等地的王子春部发起猛烈攻击,与此同时,八路军派一个连插入韩寿臣的指挥部。入夜,韩寿臣召集各营长开会,宣布脱离敌伪反动统治,加入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会后,韩寿臣打电话给驻东、西古城及监视韩寿臣行动的胡鼎三特务营营长张立三,借研究如何解救王子春部为名,将张立三调来自己的指挥部。八路军代表向张立三宣布了韩寿臣起义的决定,同时交待了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张立三同意率部起义。 23日凌晨,韩寿臣向4个营的全体官兵宣布起义,投靠八路军(十团共7个营,几日后,另3个营在韩吉村一带也宣布起义)。随后,部队立即开到解放区沂水县官庄村,宣布起义。 至此,伪鲁东和平建国军第十团和胡鼎三团张立三部全部起义。起义官兵共达1800余人,携各种枪2000余支,战马300多匹及大宗军用物资。这次起义,是中共党组织长期统战工作的胜利,它削弱了敌伪反动势力,鼓舞了鲁中人民的抗战热情。 千人大会,独立四旅受名宣誓 韩寿臣率部起义后,1945年6月26日,《大众日报》印发了新华社山东分社鲁中前线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根据地的广大民众。 韩寿臣的部队被编为山东军区独立第四旅,韩寿臣任旅长,王芳为政治部主任。7月15日,鲁中军区在官庄村举行了隆重的授名宣誓典礼。大会在鸣炮奏乐声中宣布开始。鲁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周赤萍在讲话中指出:“今天是山东独立四旅诞生的一天,这是继独立第一、二、三旅之后,山东又新生起来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它再次表明王道、韩寿臣的出路是山东十几万伪军的出路……” 韩寿臣率领全旅官兵宣读誓词,表示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痛改前非,为人民再立新功。 讨厉战役胜利后,为了夺取更大的胜利,中共安丘县委决定在柘山区西古庙村成立安丘县抗日民主联合会(简称抗联),同时欢迎韩寿臣、王道率部起义。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包括很多区、村的青年农民代表。 ◎相关链接 小小传单力量大 战争不仅是武装力量的角逐,也是精神力量的较量。在抗日战争中,我军为了歼灭入侵之敌,不仅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消灭日寇,还充分发挥政治攻势,加强对敌伪军、伪组织和敌占区民众的政治宣传攻势,瓦解敌军的士气,削弱其战斗力,起到了军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军的政治攻势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派员劝降敌军;二是张贴标语、发送传单,分化瓦解伪军;三是运用阵前喊话、唱思乡思亲歌曲,动摇敌军作战意志等等。其实,在当时的各种力量中,伪军的人数众多,虽然他们的实力很强,但也是最受气的。他们除了遭到八路军的打击外,还要受日本鬼子的气。因此,伪军与日本鬼子之间始终存在着潜在的矛盾。在他们感到走投无路时,很容易做通工作,便于策反起义。据资料记载,当时在山东,先后有渤海军区策反的驻寿光县伪建国军暂编第一师王道率部起义,滨海军区争取的莒县伪保安大队长莫正民和诸城县伪保安大队长张希贤部反正,以及鲁中军区劝降的伪鲁东和平建国军独立第10团团长韩寿臣部投诚。这些伪军的起义有力地破坏了日军所奉行的“重点主义”的防御体系,也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曲线救国”的政策。 而运用标语和传单进行政治攻势,更是我军的优势之一。标语的好处是,条件限制少,无孔不入,不易破坏,感染性强。传单的最大特点是文体活泼,形式多样,内容集中,观点鲜明,短小精悍。一张小小的传单,以非常质朴的语言,揭露了日伪军之间的矛盾。以此来瓦解和争取伪军,起到了武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