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我们的节日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我们的节日
 
标题导航
怕这怕那,“恐年症”真要流行
写副春联,开启全家新年景
潍坊天气
2016年02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怕这怕那,“恐年症”真要流行



发红包花钱如流水、遭“催婚”“被”相亲、走亲访友喝醉酒……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过年期间是一家人吃团圆饭,走亲访友拜年,好好放松一下的时候。可也有一些市民为过年发起了愁,产生了“纠结”。2月2日,记者调查了解到,过年期间各种红包、聚会和应酬,各种的“催婚”和相亲等,让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产生了“恐年症”。
各种纠结
开销大 过年各种消费加起来要一个月工资
  家住潍城区新城花园小区的王宏在一家医药公司上班,收入比较可观。因为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机会和亲戚朋友见面,过年则是一个好好聚一聚的好机会,可最近两年,王宏却对过年十分纠结。
  “过年期间大大小小的‘红包’和各种聚会,让我十分头疼。去年过年,我的各项花销超过了7000元。”王宏说,工作稳定后,她每年都会给自己的几个侄子侄女和弟弟妹妹一些压岁钱,基本上每人500元,还要给她的姥姥1000元。此外,串门时还要给好朋友的孩子一些压岁钱,虽然不多,可每人也要一二百元。过年期间,她还会和朋友同学聚会,各种消费加起来大约需要两千多元。
  “我算了算,过个年差不多要花我近一个月的工资。”王宏说。
  像王宏这种情况的市民并不少见,不仅要发压岁钱,还要面临着聚餐、购置年货等多项花费。不少市民戏称,现在的春节俨然成了“春劫”。
应酬多 一天走十多个亲戚,每天串门赶场
  家住潍城区三友华锦苑小区的庞玉辉老家是烟台,妻子是潍坊奎文区人,每年过年要先回烟台,初三返回潍坊。庞玉辉平时工作很忙,每次过年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可老家和岳母家的亲戚特别多,各种应酬让他感觉过年比上班还累。
  庞玉辉说,在烟台他和妻子带着孩子一天要走十多个亲戚,回到潍坊,除了要串门,还要不停地忙于各种应酬。有时候一天要赶三四个场,每次聚会都要喝酒,这让他非常头疼。
  “每次过年我都要醉个四五次,感觉身体都吃不消了。”庞玉辉说,现在过年他十分纠结,一方面想和亲戚朋友们聚一聚,可连日的奔波和应酬又让他感觉“压力山大”。
被“催婚” 问题“扑面而来”,安排相亲太尴尬
  家住高新区一小区的刘哲东,今年29岁,每到过年回老家时,面对家人和亲戚的“催婚”和询问,他烦恼不已。
  在刘哲东的印象里,过年应该是非常热闹开心的,和家人一起放鞭炮,拉拉家常,把一切不愿意提的问题统统抛在脑后。谁知随着年龄的增大,每到过年或各种节日,各种“催婚”问题便“扑面而来”。
  “今年过年,我的一些亲戚肯定还会问,但我总不能避而不见吧,看着老家其他的兄弟姐妹相继结婚生子,我父母的脸色就特别难看。”刘哲东说,他还担心春节期间,亲戚会安排相亲,这会让他感觉过年十分尴尬。
◎专家观点
  保持平和心态
享受团聚欢乐

  对于市民的各种纠结和“愁过年”的原因,潍坊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胡一平认为,主要还是与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市民压力较大等原因有关。在过去,无论怎么困难人们都要过年,有钱没钱的都要与家人团聚。一年当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生活比较单一。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年味”渐渐发生了改变,使人们从“期盼过年”变成了“恐惧过年”。
  对此,潍坊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刘艳菊表示,现在过年,有的市民已从“仪式”变成了一种“形式”,只停留在了表面,疲于奔波和应酬,各种“催婚”和相亲等问题也一起迸发出来。这其实都是平时问题的积累,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平衡自己的心态,少一些攀比,多一些沟通外,还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节日,可以把过年当成解决问题的一个机会,这样才能享受合家团聚的欢乐。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路欣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