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时讯 |
第03版
我们的节日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潍坊市中医院建院60周年的喜悦之年,也是稳中求进、创新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市中医院作为全市公立医院改革“先行先试”单位,积极作为,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着力推出一系列为民服务新举措,提升为民服务新能力,为推进“健康潍坊”建设,更好地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本报记者 隋炜凤 通讯员 赵长林 举办建院60周年公益活动,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2015年6月,市中医院迎来建院60周年。医院秉承厚德精医、仁爱济世精神,以惠民、学术、文化形式,践行公益宗旨,服务百姓健康,自6月1日至7日开展大型惠民周系列活动回馈社会,累计受益群众超过10万人次。回首60年发展历程,医院从不足50人的小医院发展成为2000多名职工、1800张床位的大型综合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院,综合竞争力居全省地市级中医院首位、全国地市级中医院前十强,不断护佑着千百万潍坊民众的健康,以自身的发展抒写出了对中医梦的追求! 践行“三严三实”,专家送医送药进基层 为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医院出台专项措施,积极组织党员专家义诊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医患健康俱乐部等专家团队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养老院送健康、送服务。2015年,共派出专家3000余人次,开展义诊活动180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60余次,发放健康科普宣传册8万余份,累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意识,也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三甲中医院的优质服务。 开展精准帮扶,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2015年,医院被列为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和山东省第二批“西学中”培训基地,担负起山东省内各地市、潍坊各县市区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和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培训重任,全年培训住院医师、全科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1000余名,成为培养优秀临床医师的“孵化器”。医院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全市25家基层单位签订帮扶协议,通过25个帮扶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先后派出专家500余人次,指导国医堂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建立“首诊在基层”的就医模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医院加快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和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在全市率先建立起了微信预约、电话预约、自助机预约、诊间预约、住院医生站预约和人工窗口预约“六路并行”的分时段预约诊疗新模式;在全市首推“诊间缴费”,门诊患者的诊疗费、检查费、药品费等在医生处一站式完成缴费;住院患者可直接在护士站缴纳住院预交金,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排队环节、缩短就诊等待时间,实现了门诊患者挂号“零等待”、就诊缴费一站式、住院缴费“零距离”。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全市首家启用数字化护理工作站、医生工作站,服务效率显著提升;首家打造地区远程会诊平台,“上接”解放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18家国内知名大医院,“下通”各县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疑难病例讨论等服务,让患者不出潍坊就得到全国知名专家的权威诊断和治疗服务。 施行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提高急危重症诊疗水平 医院加强学科之间、中西医之间、科室之间互联互通、优势互补,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脑病科、骨伤科和国家重点专科外科、肿瘤科及省级重点专科针灸科、心血管病科、脾胃病科、妇产科、儿科以及19个市级重点专、学科,组建了脑病一体化、骨伤一体化、肿瘤一体化等10余个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开设失眠、眩晕、痴呆、帕金森、糖尿病、痛风等10余个专病门诊,推动每个亚专业在各自领域向纵深发展。2015年,全院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能力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升,DIC(弥散性血管出血)、重症颅外伤、心脏贯通伤、急性脑出血、心肌梗塞、复合型骨外伤等急危重症救治率达到95%以上,我院被确定为“山东省胸痛中心联盟成员单位”。 医院大力实施科技兴院战略,2015年有20余项在全国、省市有重大影响的新业务、新技术应用于临床。甲状腺乳腺外科开展的乳腺病治疗技术获全省大比武第一名、全国大比武第三名;眼科成功开展全省首例飞蚊症激光消融术;泌尿外科成功开展全市首例1.9微米铥激光微创治疗术和经尿道棒状球囊前列腺扩张术;神经外科开展的巨大脑动脉瘤显微手术和重度颅脑外伤手术、胸外科开展的全肺及部分心脏切除肿瘤治疗术、创伤矫形骨科开展的“骨搬运”治疗大段骨缺损术等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外科微创技术再次更新升级,新引进3D腔镜手术系统,使外科手术定位更精准、手术更安全、患者更放心。 中医药突破医学难题,服务百姓“简便廉验” 医院发挥中医药技术优势,成功突破医学难题。以中药替代抗生素、中医正骨外固定支架替代内置钢板,使抗生素耐药的重伤昏迷患者击退感染,转向全面康复。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帮助“渐冻人”跨过7年考验期,用中医药技术“叩开”了运动神经元疾病治疗的大门。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成功举办全市第七届中医膏方养生文化节,让膏方走入寻常百姓家;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活动,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大力挖掘针灸、推拿、敷贴、理疗等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诊疗项目扩大到96种,倍受亚健康人群和疑难疾病人群欢迎;研发推出适用于中风、骨伤、内外妇儿等疾病治疗的50余种中药制剂,不断扩大中药免煎配方颗粒服务能力,使百姓看中医吃中药更加方便。 打造质量安全品牌,让患者就医更放心 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全方位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加强院内感染监测,保证了患者医疗安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推行护理服务路径,规范细化住院全程护理内容,有效避免了遗漏差错发生;率先在全市推出“无栓病房”、“无痛病房”服务模式,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定期举办“护理健康大讲堂”,对患者进行身心两方面指导,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医疗服务团队 医院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的人才战略,在全国范围内自主招聘、择优录用博士硕士人才53名,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急需人才5名;实行全部轮训制,分批组织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副护士长轮流到北京、上海等大医院参观交流、进修学习;注重师承教育,有3名指导老师、6名学术经验继承人入选山东省第三批“五级师承”教育项目;借助外力提升人才素质,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为名誉院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成功落户我院。2015年,有30名同志被评为第五批潍坊名医、6名同志被评为第五批潍坊名护。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国家中医诊疗中心 医院着眼于实现更高层次新发展,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市卫计委关于提升市区、打造“健康潍坊”等重大决策部署,有序快速推进“一中心两分院”规划建设。备受社会关注的2个提升市区医疗卫生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高22层、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的病房楼顺利完成主体封顶;规划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东院区项目也顺利落地,为提升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创建国家中医诊疗中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