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我们的节日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我们的节日
 
标题导航
卖的叫得欢 买的笑得甜,潍坊大集年味足
2016年02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卖的叫得欢 买的笑得甜,潍坊大集年味足



    这是城区春节前最大的年货大集,各种传统物件和老手艺引来大批市民
  临近春节,热闹非凡的大集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吸引了众多市民。2月3日是农历腊月廿五,恰逢潍坊大集,也是春节前城区最大的一个年货大集。当天,记者一早来到卧龙东街与四平路交叉口附近的潍坊大集,商贩和购买年货的人熙熙攘攘,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蔬菜、鲜肉、水产、春联年画等应有尽有,还有潍坊本地的各种特产和老手艺。年轻人赶集图热闹,老年人赶集图个年味。
为了找个好地方 提前一天来占位
  2月3日早上6时30分许,记者来到潍坊大集。当天的潍坊大集从卧龙东街与四平路交叉口一直向西延伸到向阳路,汇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商贩。采访中,多名商贩向记者坦言,为了找个好位置摆摊,他们在2日就开始占地方了。“这是春节前最后一个潍坊大集,全年中最热闹的,前来购买年货的市民肯定少不了。”销售干果的商贩刘先生说,2日上午他在白浪河桥旁边占了一个摊位,位置比较居中。
  “茅墩”、“丕盖”、“盖垫”……在一个摊位前,一件件手工作品制作精美,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挑选。摊主胡玉光不断招呼着顾客。
  “茅墩是用茅草制作出来的,透气性好。在过去,每到过年,老潍县人都会准备几个茅墩,用来盛放鸡蛋、大饼和馒头等食物。”胡玉光向记者介绍着,丕盖是用来馏馒头的,盖垫是用来放馒头的,“以前过日子,这些物品是家家户户必备的。”
  胡玉光今年62岁,奎文区北苑街道人,从小学习制作茅墩、盖垫等物品。在年集上,茅墩卖得比较好,为此胡玉光早早便做好了茅墩,进入腊月后,就带着茅墩来潍坊大集上销售。当天是春节前最后一个潍坊大集,所以他一大早便赶过来了。“很多老人还是喜欢使用茅墩,少数年轻人也会用茅墩来放馒头。”胡玉光说。
赶潍坊大集15年 从来没有落下过
  人来人往的大集上,卖菜刀的张秋雨神情略带疲惫,但是依然难掩脸上的兴奋。“这是年前最大的一个集,趁着今天人多,好好把买卖做做。”在张秋雨的摊位前,摆着各式各样的菜刀,价格不一、大小不同。“这些都是我妹夫做的。”张秋雨说着,拿起一把菜刀,放在磨刀石上打磨了几下。
  “我们凌晨3点就从高密出发,往潍坊城区这边走。”张秋雨说,他是高密夏庄村人,为了赶当日的大集,他和妻子凌晨就开车从高密出发,早上5时30分左右到了集上。张秋雨说,因为早上天气较冷,他和妻子还带了一床棉被。
  “虽然高密离这里较远,但我还是最喜欢潍坊城区的大集,光是潍坊大集我就赶了15年。”张秋雨说,十几年前卧龙街上还没有这座白浪河桥,当时摆摊的地方就在现在的白浪河桥洞底下。“那个时候的大集也像现在这样热闹。”张秋雨说,自己赶了这么多年的大集,潍坊大集没有落下一次,年年都来,对于潍坊大集他有种说不出的亲密感。
  “我们自己的年货还没买齐,今天一边摆摊,一边置办年货。”张秋雨说,潍坊大集赶完后还有几个集,他和妻子打算直接住在市区。“这次带了500多把菜刀过来,希望能在年前全部卖完。”张秋雨说。
全家连夜蒸年糕 早上带到集上卖
  年糕,寓意年年高。在我市不少地方,每到过年,人们就会提前蒸年糕,用年糕来压锅底,祈祷着新的一年顺顺利利,生活事业年年高。而如今,很多人由于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蒸年糕,于是就会到大集上购买。
  在当天的潍坊大集上,记者看到有不少摊位销售年糕,上面粘着大红枣,看着让人直流口水。在其中一个小摊位上,年糕一对一对用包装袋装起来,摊主王志升正在吆喝着,不少顾客上前询问价格和年糕的重量。
  王志升来自经济开发区北城街道。进入腊月后,家里人便忙着做年糕、蒸年糕,他负责将年糕带到各个集市上销售。“在本地,年糕是用大黄米做成的,然后放上大红枣。虽然看上去不美观,但是口味香甜。”王志升说,咬上一口热腾腾的年糕,总会让人回忆起童年往事。
  王志升告诉记者,因为当天是春节前最后一个潍坊大集,前来赶集的人肯定少不了,年糕会卖得很好。因为大集上有不少卖年糕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年糕好卖,家里人都是连夜蒸年糕。“连夜蒸年糕,早上带到大集上来才更有味道。”王志升说,当天他带来了500多个年糕,很快就能卖完。
儿子忙着卖干果 父亲特意来帮忙
  在准备的年货里,少不了瓜子、花生等干果,张建勇的干果摊前生意也是格外红火,瓜子、花生、栗子等干果炒了一锅又一锅。“刚炒好的瓜子大概有200斤,估计一会儿就卖完了。”张建勇说,自己年前准备了2000斤瓜子,以保证这次大集上瓜子的供应。另外,他还准备了不少大枣、栗子等。
  在张建勇的摊位前,一位老人也在前前后后地忙活,一会儿帮忙称重,一会儿把生瓜子搬到炒瓜子机前,但无论多忙碌,老人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儿子的生意忙,我特意从老家过来给儿子帮忙。”老人名叫张学正,是张建勇的父亲,这次因为大集上比较忙,特意从安丘老家来到潍坊城区。
  “我做干果买卖9年了,赶过的大集多得数不清。”张学正说,这次临近春节的潍坊大集,光靠儿子和儿媳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以前的人平日嗑瓜子叫做‘穷磕’,而除夕晚上嗑瓜子叫做‘磕穷’,是摆脱贫穷的意思。”张学正说,正因如此,才传下来过年要嗑瓜子的习俗。
  张学正告诉记者,今年的潍坊大集上,他看着儿子的干果生意红火,他打心眼儿里高兴,帮起忙来也格外有劲儿。
手工缝制虎头鞋 年集摆摊挺抢眼
  在各种年货扎堆的大集上,徐会荣老人的虎头鞋摊格外抢眼。“新年给娃娃们穿上虎头鞋,生龙活虎。”72岁的徐会荣拿起一双蓝色的虎头鞋笑着说。
  记者看到,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虎头鞋可爱又精致,老人的摊位前还摆着一个虎头帽,帽子上缝制的老虎眼睛炯炯有神。徐会荣说,这些虎头鞋和虎头帽都是她亲手做的。“现在很少有机器做这些东西,而且机器做得也不好,穿上不舒服。”徐会荣说,小孩子皮肤娇嫩,穿着上更是不能马虎,手工做出的虎头鞋不仅漂亮,而且穿上又舒服又合脚,“虎是百兽之王,穿上虎头鞋可以辟邪保平安,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说起做鞋做帽的手艺,徐会荣说,这是她年轻的时候跟着一位老师傅学的。“我现在年纪大了,两天做一双鞋,三天做一顶帽子。”徐会荣说,自己当天带来了10双虎头鞋和三顶虎头帽,不少来赶集的人都带着孩子,临近中午时已经卖了不少。徐会荣说,自己每次做好了虎头鞋都会拿到大集上卖,看着集上的娃娃,她就觉得高兴。
  “我老伴在另外一个大集上卖虎头鞋,希望这些娃娃们能穿上虎头鞋,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徐会荣说。
全家五口齐上阵 春联福字卖得好
  在潍坊大集上,大红的福字、喜庆的春联也是市民争相购买的年货之一,每一个福字春联摊前,都围满了购买的市民,人们在摊位前挑挑选选,图案、寓意、样式一样也不马虎,精挑细选后,心满意足地把“美好心愿”抱回家。
  来自坊子区坊安街道的郎咸波一家,当天赶集的队伍格外“壮大”。“我们是第一次来赶潍坊大集,全家5口人都出动了。”郎咸波说。
  郎咸波告诉记者,当天早上5时许,全家人就把福字、窗花、春联等装好,驱车来到了潍坊大集上。刚把春联挂起来,把福字摆好,就有市民陆续来购买了。
  “每到过年,人们都想把福气带回家,所以这‘福’字的贴画、窗花卖得特别好。”郎咸波说,本来他只打算和妻子两人来赶集,但是自己的女儿和弟弟一家也要一起来,对于从来没有来过的潍坊大集,全家人满是好奇和向往。当天来到潍坊大集,看着赶年集的人摩肩接踵,他们自己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明年的潍坊大集我们还要来。”郎咸波的女儿边给顾客卷画边说。
破冰下池塘挖藕 只为卖个好价钱
  在我市一些县市区,春节期间人们会用莲藕来制作藕盒,招待亲朋好友。在当天的潍坊大集上,莲藕很受大家欢迎,几乎每个莲藕摊位前,都围满了市民,大家争先挑选着成色好一些的莲藕。
  在一个莲藕摊位前,记者采访了解到,大莲藕每斤5元左右,小莲藕每斤3元左右。摊主马先生一会儿忙着从车上卸莲藕,一会儿给顾客挑选好的莲藕过秤。在他们看来,越是临近春节,莲藕的价格就会越高。
  马先生告诉记者,他来自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牛头镇村,家里种植了两个水塘的莲藕。
  “在我们那里,冬天就会存藕,让莲藕在池塘里生长,等到春节前挖出来销售,因为这个时候莲藕的价格比较高。”马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前段时间气温较低,池塘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一直无法采摘莲藕。而最近几天气温回升,并且临近春节,他便开始采摘莲藕。
  “虽然这几天气温有所升高,但是池塘上面还是有一层薄冰,为了赶在春节前销售完莲藕,我和家人只好破冰下池塘采摘。”马先生告诉记者,当天他带来了3000多斤莲藕,潍坊大集没让他失望,莲藕的价格果然不错,而且销量还非常好。
大集名称 地点 规模 日期 公交线路 主要经营范围
孙家大集   玉清东街与虞河路交叉路口东南角 600多个摊位 每日 25路26路 蔬菜、水果、鱼、肉、虾、干货、衣服等
赵疃大集   北宫东街与北海路交叉口往西200米圣疃巷内 600多个摊位 农历逢五逢十(今年农历廿九依旧开集) 4路56路27路 蔬菜、水果、干果、年画、肉类、服装、床单布匹等
金宝大集   金宝商业街(宝通东街往南南郊医院附近) 300多个摊位 农历逢一、逢四、逢六、逢九 15路35路51路60路 蔬菜、水果干货、各类生活用品等
庄头大集   长松路与仓南街交叉口以南200米 约1400个摊位 农历逢二逢七 50路  77路到潍坊商校学校南行 蔬菜、海鲜零食、日用品
丁家大集   乐川街与鸢飞路交叉口南侧路西 400多个摊位 农历逢二逢七 10路28路60路75路 主要是蔬菜
王谭大集   北宫东街与惠贤路交叉口附近 400多个摊位 农历逢二逢四、逢七逢九 15路 蔬菜、水果日用百货等
市民
赶年集才更有年味
  当天,记者在潍坊大集上见到了前来采购年货的刘德宽和他的老伴陈凤珍。蔬菜、松花蛋、带鱼、春联……刘德宽手上提满了塑料袋,陈凤珍的小推车里更是满满当当。“东西还没买全呢,一会儿再去买只鸡。”陈凤珍说。
  “集上东西全,东西买好之后,就等着除夕孩子们回家热闹热闹了。”刘德宽边说边挑选着红包。
  刘德宽告诉记者,他住在潍城区刘家园小区,自己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每到过年时最盼望的就是赶大集。“那个时候赶大集就跟现在的孩子去游乐园、公园一样,不用干农活,又能好好玩上一天。”刘德宽说,小时候赶集,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东西,父母都会大方地满足他,所以提起赶集,陈德宽都是开心的回忆。
  “现在生活好了,小区周边的超市、商店也越来越多,但还是赶大集最有感觉。”陈凤珍说,只有在大集上买东西,才能真切感受到浓浓的年味,“现在的大集上东西也越来越齐全,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能买到,以后等我的孙子长大了,我也要带着他来赶大集。”
夫妻俩请假来赶集
  当天中午,潍坊大集越来越热闹,一些骑电动车来赶集的市民在集上难以前进,还有一些带着小孩来赶集的市民索性将孩子扛在了肩膀上。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光老年人喜欢赶年集,一些年轻人也来到大集上购置年货。由于当天不是周末,又是春节前最后一个潍坊大集,有的年轻人甚至请假来赶集。
  家住奎文区金都时代新城小区的李凯和妻子都来自农村,从小跟着大人赶大集。“我们马上就要放假了,回家过年肯定要准备年货,所以选择到大集上购买一些食品。”李凯告诉记者,当天他和妻子都上班,可如果不来这个潍坊大集,春节前就没有机会了。所以,他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决定当天请一上午假,一大早便来赶大集了。
  当天上午,李凯不仅购买了春联,还购买了水果、干果和一些肉食品。“其实,赶集不仅是为了买年货,更让我们感受到过年的热闹气氛,回味童年的乐趣。”李凯笑着说。
  A4—A5版 文/图 本报记者邓永杰 张帆(署名除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