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棣俭向大会提交11份提案 |
如何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提案备受关注 |
|
|
市政协委员刘棣俭 |
|

|
|
本报讯 2月15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政协委员刘棣俭今年围绕食品安全、教育、旅游、医疗等话题提交了11件提案。刘棣俭表示,这些提案都是他在日常的工作、生活过程中积累的。其中《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打造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提案备受关注。 该提案指出,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名市强市建设,乡村旅游进入发展快车道,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创收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开发模式趋同、管理服务不规范、经济社会效益不理想等问题。乡村旅游提档升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提案就如何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打造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乡村旅游基础支撑应有新高度。高标准、高起点的乡村旅游规划是盘活乡村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对乡村养老旅游的空间架构、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注重自然生态、乡村记忆、舒适养生,让人们来到乡村便捷、住在乡村舒适,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要建好基础设施,政府应给予政策、经济、技术支持,突出绿色天然、健康养生主题,提升道路交通、食宿条件、商业购物等配套设施。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杜绝对自然资源破坏和简单粗暴使用。 其次,乡村旅游服务管理应有新水平。行业的服务管理水平关乎乡村旅游的兴衰与成败,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要提高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乡村旅游管理、文化文艺、医疗保健人才的培养引进,提升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要加强品牌培育,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利用媒体特别是新媒体进行宣传推介;要重政策引导,政府和行业协会要通过建章立制、监督检查、帮扶带动等方式,探索管理新模式,确保乡村旅游从业者守法经营,改进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再次,乡村文化应有新传承。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是增加吸引力的源泉,要保护好地域特色的人文资源。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乡土性和原真性,营造乡村意象,留住乡村记忆。同时还要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并避免项目同质化和庸俗化。 同时,在精准扶贫方面还应有新措施,乡村旅游对于快速、持久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精准扶贫意义重大。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各地实际和市场分析,促进休闲农业、民俗红色旅游等业态发展,争取把更多有青山绿水优势的贫困村建设成旅游专业村和富民示范村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返乡务工人员投身乡村旅游事业,扶持培育一批经营管理强、综合效益好的乡村旅游合作社,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提案最后指出,旅游养老应该有新的结合,我省即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打造旅游养老新模式是突破乡村旅游发展瓶颈、破解未来养老难题的重要一环。乡村旅游养老项目应配套建设功能完善的医疗机构,与城市大医院合作,派专家常驻,为入住老年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等多样化服务,让他们享有与在城市居住同等品质的医疗服务。在医疗政策上,对长期在乡村旅游景区养老居住的“新居民”,简化报销流程,为异地就医结算提供方便。社会福利政策也要实现全覆盖,把外来旅游居住的老年人纳入当地公共卫生和文化服务范畴,让他们踏实而悠闲地在乡村居住养老。 (记者 李早花 刘燕 赵春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