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孩子丢了餐桌礼仪,该咋办 |
家长平时在餐桌上要用心,靠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
|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餐桌上经常会遇到“为所欲为”的“熊孩子”,他们在餐桌上毫不讲究,喜欢哪个菜就立马将其转到自己面前,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虽然是孩子,但在其他人看来,这样的行为是不懂礼貌的表现,反映出的是一个家庭的教养。其实,孩子的餐桌礼仪是家庭教育长期熏陶的结果,作为家长应该从日常抓起。
上新菜先转到自己面前吃个够 春节期间各种聚餐,孩子们也跟着一起凑热闹。然而聚餐席间,一些孩子表现出来的不文明“吃相”却被频频吐槽。 “最不愿意跟孩子一桌吃饭,有的孩子都10多岁了,饭桌上一点规矩都没有。”家住昌乐永康家园的于女士表示,前段时间她走亲戚,中午吃饭的时候跟一个11岁的小男孩一桌,谁知一上新菜,小男孩就先转到自己面前,拨弄一番吃够了才罢休。一旦自己喜欢的菜转到别处,他就跟坐在旁边的妈妈哼哼,众人看到后赶紧把菜再给他转过去。 说起孩子不懂饭桌规矩的事,引发不少市民共鸣。“这样的孩子我也遇到过,有的家长甚至还惯着孩子,根本不考虑桌上其他小孩和大人的感受。”家住清荷园小区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亲友走访,孩子吃饭也要讲礼貌,可现在的孩子都娇生惯养,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家长会有意地让孩子多吃一些,家长做法虽情有可原,但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任性行为表示很无奈,家住东方世纪城的丁女士说,他的儿子今年6岁半,平时她不愿带孩子参加宴席,可是有时候孩子没人看实在没办法。“到了餐桌上,他自己不好好吃饭也就算了,还喜欢把餐具弄得叮当响,在饭桌上挑来挑去,一边吃一边玩。”丁女士苦恼地说,当着那么多客人,碍于面子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赶紧带孩子离开餐桌。
吃年夜饭玩手机被当场没收 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场合,一个人是否有教养餐桌上就能显现出来,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餐桌礼仪非常重要,将让孩子受益终身。那么,餐桌上的规矩,孩子们还记得多少? “记得我小时候,小孩子是不允许上桌的,经常是自己在厨房里吃盛菜时剩下的那些,后来长大后在餐桌上与客人一起聚餐时,总是谨小慎微,一直谨遵家人的教导,别人不动筷子自己也不能动,而且吃饭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更不能用筷子敲桌子。”今年32岁的肖女士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来看父母当时定的一些规矩过于严格,但正是这些规矩让她养成了好的习惯,她还要将这些规矩教给孩子。 “除了这些传统的规矩,我家还多了一条新规矩,就是饭桌上不能玩手机。”来自市区一所中学的高一学生小林说,在刚刚过去不久的除夕年夜饭上,因为自己一直拿着手机抢红包,被父亲训斥了一番。“平时爸爸妈妈就不允许饭桌上玩手机,除夕当晚正好爷爷奶奶也在,我本想放松一次,没想到我爸爸一点面子都没给我,当晚就把我的手机给没收了。”小林有些不满地说。 “我妈妈告诉我,饭桌上等长辈们动筷子后自己才能动筷子,不能在盘里翻来翻去,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凯告诉记者,从他上幼儿园开始,他的妈妈就教育他吃饭要守规矩,只要做得不好,回家就得继续接受教育。 文明吃相要靠家长言传身教 我市一位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家长李女士说,由于工作原因她经常出国,在她看来,国外非常重视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比如大多数的美国孩子从两岁起开始学习用餐礼仪,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在餐桌上照顾别人的感受是美国孩子很重要的一课,除了不影响他人就餐外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因为喜欢某道菜而放肆地吃是不被允许的。 李女士平时也非常重视孩子餐桌礼仪的教育。李女士表示,要让孩子养成文明吃相,在饭桌上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靠的是家长在平时餐桌上的点滴用心,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女儿小时候,我就要求她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不在盘子里东挑西拣,如果长辈在场,让孩子先喊老人上桌落座,并让孩子参与摆碗筷、端饭等,时间一长,孩子自然就养成了好习惯。”李女士说,有一次女儿跟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年夜饭有满满当当一桌子菜,她没动筷子,而是等菜都上齐了先让老人夹,再让爸爸妈妈夹,最后才是自己。当看到孩子礼让的这一幕时,她非常欣慰。 “就餐礼仪不是在一两次聚餐时培养成的,也不能靠呵斥,而是靠平时家长的言传身教。”来自市区一所学校的德育老师安老师说,吃饭前要跟孩子讲好规矩,比如饭桌上有好吃的,不能自己一个人吃光,要分享给大家一起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不会招人喜欢。 本报记者 刘江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