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民记者团代表接受团旗。 |
|

|
|
奎文区市民记者团昨成立,搭建三级新闻采访报道体系 2月21日,奎文区市民记者团在奎文区政府机关综合服务楼第一会议室正式成立,来自全区8个街道、65家社区的211位市民成为首批市民记者。
队伍 怀着同样记者梦 2月21日一大早,偌大的会场坐满了前来参加成立大会的市民记者们,他们是来自奎文区8个街道65家社区的211位市民,他们也在这一天成为奎文区市民记者团的首批记者。 在这个团队中,有八十多岁的老年人,也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大学教授,也有普通职工,但他们都是怀着一个共同的“记者梦”。 在成立大会上,首批市民记者被授予了团旗,并获得了采访证书,来自本报的资深记者为市民记者团成员们上了第一堂新闻采写培训课。接下来,这些记者们将走进奎文区的大街小巷,用笔触和镜头记录、延伸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 今年38岁的吕爱红成为市民记者团东关街道分团的团长,山东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她也延续了自己的记者梦。吕爱红说,作为分团团长,她要与市民记者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纸和笔,端起手中的相机,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 活动 采访辖区重点企业商超景点 自去年10月以来,奎文区与潍坊晚报共同协商,依托晚报奎文社区报,把喜欢新闻宣传的普通市民组织起来,打造全新的“民意平台”和宣传队伍。市民记者团成立后,记者团成员将组织一系列采风、采访活动,如探访奎文区重点民生工程,走进辖区重点企业、商超、景点,通过采访了解奎文区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市民视角发现问题,向政府职能部门建言献策。 在成立大会上,奎文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磊表示,市民记者团的成立,将进一步激发市民热爱关心家园、宣传推介家园的热情,让政府更全面、更及时地收集社情民意,为建设幸福奎文助力。 据了解,市民记者团搭建了市民记者团、街道分团、社区草根记者团三级新闻采访报道体系,伴随着市民记者团的成立,这三级新闻采访报道体系也全面启动。“打造察民意、说民生、表民愿、集民智的舆论‘阵地’,市民记者将以‘百姓代言人’的角色,以更原生态的信息、更生活化的语言、更平民化的视角,让新闻报道更加亲民和喜闻乐见。”王磊说。 表态 写“泥土味”的新闻 在当天的大会上,来自奎文区广文街道的市民记者高延华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今年81位的高延华曾经是原潍坊昌潍师范专科学校的一名副教授,已经退休二十多年了,热心的他遇到好人好事或者不公平的事,都用文字的形式“报道”一下。2015年他写了20多篇文章,而且多次为新闻媒体推荐采访对象,还当起了义务送报员。 高延华说,作为一名市民记者,他要当好人民的“眼睛”,反映老百姓的诉求、写身边的新鲜事、家常呱,为居民提供充满“泥土味”、饱含生活温度的新闻稿件。 在大会现场,一位头戴鸭舌帽的老人拿着相机穿梭在现场,认真地拍摄活动照片,颇有专业摄影记者的范儿。这位老人名叫王有德,是奎文区北海路街道的一名普通市民,是市民记者团的摄影记者。 王有德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着十几年骑行爱好的他近几年迷上了摄影,自己花5000多元买了一部单反相机,一有空就通过网络学习摄影知识。现在,王有德是个大忙人,圈里的朋友出去玩或者做活动,经常邀请他拍照。为了提高摄影素养,王有德没事就背着相机“扫街”,用镜头记录见闻。 文/图 本报记者 陈静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