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购物帮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2016全国两会
 
标题导航
办婚宴咋收俺包间费
2016年03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办婚宴咋收俺包间费
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律师表示此举违法



  新消法明确规定,酒店不得收取消费者的“包间费”“服务费”等款项。但是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我市的不少酒店在办婚宴时,均向消费者收取“包间费”并不开具发票。律师表示,此举违法,消费者应该向有关部门举报或诉诸法律。
市民 办婚宴被强制收取了包间费
  家住奎文区龙泽名都的韩先生前段时间在北宫东街与虞河路交叉口附近的君尚假日酒店举办婚宴。由于韩先生与妻子的单位领导都会到场,韩先生便专门安排了两个包间接待领导。然而在最后结账的时候,酒店方要求韩先生额外付两个包间的“包间费”。
  “现在新消法明文规定不能收取包间费了,为什么婚宴还要收呢?”韩先生表示,结账时他与酒店的工作人员理论过,对方表示平时就餐没有“包间费”,但是婚宴就要收取“包间费”。因为担心被前来参加婚宴的朋友看见,韩先生无奈支付了两个包间的“包间费”。
“酒店就是瞅准了办婚礼的人不愿将事闹大的心理,实际上对消费者来说很不公平。”韩先生说。
  同样有此遭遇的,是家住潍城区玫瑰国际小区的尹先生。尹先生当初在胜利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附近的富豪大酒店办婚礼的时候,在结账时也被告知要收取“包间费”。由于当时碍于面子,尹先生也不情愿地交了钱。“不仅如此,这家酒店在结账时只接受现金交易,不能开发票。”尹先生说,虽然开发票对自己没什么用处,但是酒店的这种行为明显不合理。让他惊讶的是,他身边不少朋友在办婚礼的时候,也有过这种遭遇。
调查 多数酒店如此成行业潜规则
  记者随后以办婚宴的名义,联系到君尚假日酒店的营销经理刘经理,他告诉记者,如果办婚宴需要包间的话就要收“包间费”,一间包间的费用在100元左右。收“包间费”并不是他们这一家酒店独有,潍坊大多数的酒店都是如此。
  随后,记者联系到富豪大酒店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他们酒店办婚宴也要收取“包间费”,如果订的桌数多,费用可以优惠。
  对于不开发票一事,多数酒店表示正常。胜利东街与文化路交叉口附近的好日子大酒店工作人员表示,一般婚宴中顾客都是自带酒水,而酒店的利润本身很低,如果再开发票,酒店的利润空间就会再次压缩。从事司仪工作多年的高先生表示,他在潍坊大多数的酒店都吃过饭,对于“包间费”一事早已见怪不怪。“目前潍坊大多数的酒店,办婚宴都会收取‘包间费’,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高先生说,不开发票也是很多酒店的惯用伎俩。
律师 不合法可进行举报
  潍坊市喜庆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弘告诉记者,酒店之所以会收取“包间费”甚至不开发票,很大原因是瞅准了新人们不愿将事闹大的心理。从事司仪工作25年来,他几乎吃遍了潍坊各大酒店的婚宴。据他观察,一般前来办婚宴的新人当天非常忙碌,这些细节问题一般注意不到,即便最后结账的时候发现问题了,他们也一般不愿意把事情闹大,大喜的日子里找不痛快,所以这个问题一般没有人会计较,更得不到有效解决。
  山东王杨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建华表示,2014年初出台的新消法第26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这一规定,宣告着酒店“包间费”“服务费”等“霸王条款”退出历史舞台。
  王建华认为,酒店收取“包间费”的行为,违反了新消法。如果消费者发现这种现象,有三种维权途径:一是与酒店协商;二是向消协、工商部门投诉;三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本报记者 李楠
免费赠票?假的
  本报讯 “上海迪士尼免费赠票了。”近段时间,微信朋友圈多个公众号相继发布“为庆祝盛大开园,上海迪士尼免费送门票”的信息,要求网友回复“取票”即可免费领取门票。记者调查发现,这是一条假消息。
  家住奎文区广文苑小区的韩女士告诉记者,前两天她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分享的链接,她打开后发现里面的内容是:“为庆祝上海迪士尼乐园6月16日盛大开业,开展为期七天的门票开闸免费送活动”。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韩女士关注了该公众号,并将该消息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然而,韩女士按照程序照做后没有获得赠票。
  在文化路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她也看到了该条消息,疑惑之下她查看了名为“迪士尼度假区”的微信号,发现该账号系个人注册,并未得到官方认证。李女士怀疑这是一条假消息,便没有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布。
  记者发现,打着“迪士尼”旗号的微信公众号不在少数,但绝大多数都是个人注册,头像多以卡通图案或者迪士尼乐园图片为主。迪士尼集团上海区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官方没有免费送票的活动,希望游客不要上当。
  潍坊市公安局奎文分局法制大队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如今网络和微信朋友圈中有很多虚假消息,包括捐款、寻人、提醒等信息。这些消息如果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就有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
甚至刑事犯罪。市民在转发消息时,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   (记者 李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