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潍坊人文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2016年全国两会
 
标题导航
晚年好《易》 家书寄子
2016年03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年好《易》 家书寄子
  郑玄墓。




  郑玄古稀之年由徐州返高密,至晚年无求田问舍,家中依然清贫。即使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他仍手不释经卷,成一代宗师之名。郑玄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戒子益恩书》,总结其一生,告诫儿子,传留后人。这家书传达出他寄托在儿子身上的希冀,也体现了大学者的高风亮节和气度风范。
研究天文历法 揭示胡克定律
  回到高密,郑玄已到古稀之年,仍笔耕不辍,注经之余又学习了《乾象历》。学成之后,郑玄作《乾象历注》(惜已散佚)。30年后,三国吴国颁布使用了郑玄所注此历法,很多资料沿用至今。
  郑玄在自然科学特别是算术、天文、历法方面,也堪称大家。他注释的《周礼·考工记》揭示了1500年后“胡克定律”的原理:“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驰其弦,以绳缓擐之,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成为材料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叙述了胡克定律的完整雏形。“郑玄说”已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力学词典》,有关人士认为,可将此定律改为“郑玄—胡克定律。”
参照不同版本 晚年始注《易》
  郑玄晚年偏好《易》,《易》虽然文字不多,却因意深义远、佶屈聱牙、隐晦不显著称。郑玄对三代《易》名作了解释,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由于所参照诸《易》本子较多,郑玄采用了互相交叉、比照、权衡研究的方法,哪种本子正确率高便用哪种。同时他充分利用了《三礼》的研究成果,所以《三礼》既成,其他各经,触类旁通。《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中说:“郑学最精者《三礼》,其注《易》亦据礼以证。《易》义广大,无所不包。据礼证《易》,以视阴阳术数,实远胜之。”
  先圣大师孔子也是晚年好《易》。人到晚年,学问阅历积攒到可以把握《易》的时候,才好入手,这是研《五经》大师们的共同特点。郑玄的《易》学著作十分丰富,主要有《周易注》《易赞》《易论》《易纬注》等。
  郑玄序《易》曰:“《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函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系辞》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说到变易,又说:“其为道者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以为典要,唯变所适。”
  《易纬·乾凿度》又加了一义,论“《易》有四义,本日月相衔”。郑玄注:“日往月来,古日下有月为易。”这就是著名的“日月为易”说。郑玄之前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说:“日月为易,相阴阳也。”
  许慎也是经学大师,郑玄在注经过程中也使用了许慎的研究成果,但是对许慎在《五经异义》中的某些问题,写了《驳五经异义》以匡正之。
家书戒子情深意切 阐述总结人生历程
  郑玄壮岁得子,名益恩,其时尚年轻。年迈多疾的郑玄希望自己百年之后,郑益恩子承父业完成自己未竟之经学大业。一日,郑玄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戒子益恩书》。郑玄一生注经,《戒子益恩书》是仅见的出自郑公之手的文章,用意恳切,读来令人动情。
  郑玄晚年唯有一子,家世单脉相继。凡先贤大儒,皆有戒子书、家训传世。郑玄70岁,慕先贤追圣者,通过对自己生命历程的阐述和人生经验的总结,从道德、学业、生活等方面对后代提出了希望与要求,堪称后人为人、为学、教子的典范。从《戒子益恩书》一部分可窥见一斑,大意如下:
  精力至今衰减,而向来述先贤、整百家的经业,也还有失误之处。我之经籍,须传诸后世归你……先前只是遍注群经,没有很好的琢磨研究,到了晚年,我要统稿刊定,以传后世啊。
  后面的岁月里,我仍不会赴朝廷为官,只宜关心一下亲友们的喜忧,祭祀敬拜先祖的墓地,拄着拐杖外出,四处观览一下野外的自然景物。家中大小事,都交托于你。你形单影只,鲜有兄弟,要自我勉励修行君子之道,畏天敬德,仪表恭慎。显赫的声誉是由同仁朋友促成的,立志立身方能有德行。如果声扬名显,亦会荣耀人生。你可要深思啊,你可要深思啊!
  我虽没有高官显爵的业绩,却有屡次辞让名位的士节清高,以从事经学大业为乐,不会落得后人的讥笑。心存憾事是:至今去世亲人的坟墓没有按“礼”的规格修成;一生所治的群书经简,穿线腐断,页码残破,没有力量出资刊定于大堂之上,传诸后人。我已高龄残年,不知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完成此刊定大业。现在,我家境比以前稍好了一些,只要勤奋务家,不会饥寒的。粗茶淡饭,简衣素服就足以过日子。你若能有所节俭,我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郑益恩23岁被北海相孔融举孝廉。不幸的是,黄巾起义战乱中,他为救孔融赴难,时年27岁。郑玄习经识礼,以身许礼,能为礼献身,虽死无憾;郑玄虽遭晚年丧子之痛,却并没被击倒,在弟子的协助下,仍继续刊定他毕生所注之经。
  《郑玄别传》说:“玄一子,名益,字益恩……妻有遗体,生男。玄以太岁在丁卯生,此男以丁卯日生,生又手理与玄相似,故名曰小同。”郑益恩赴难之前,其妻已怀孕,后生一子,郑玄为其取名郑小同。
梦孔追孔自知天命 注完《易》与世长辞
  郑玄一生治经,追随孔子的足迹,努力接近孔子的高度。他曾不止一次梦见自己手执丹漆之礼器,像先人郑国一样,为孔子的弟子,跟在孔子的身后,学礼治经。
  郑玄74岁这年春天,又梦见孔子。他意识到将与这个世界告别了。不久,便一病不起。按谶纬术推测,在十二属相中,龙蛇之年,对治儒学的大家不利。郑玄长年从事经学研究,身体日渐衰弱。
  此时,袁绍与曹操对峙于黄河之畔的官渡,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这时,袁绍又想起他的老朋友郑玄,便让其子袁谭遣使者召郑玄随军。郑玄老病交加,无奈之下还是上了派来的公车,随军前行。此时,他的《易》尚未注完,一路颠簸一路注《易》,行至元城,病情加重,只好停下治病。次年六月,郑玄病卒。此时,《易》刚好注完。
  郑玄生前留下薄葬遗嘱。参加葬礼的自郡守以下门生弟子过千人。郑玄始葬青州,后迁回高密潍水东岸砺埠之阳。先贤长眠,道德文章穿越1800年千古长存。
  本期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