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2版:青州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海岱书院”不应被遗忘
申报更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创新资产抵押模式 便民利民落到实处
整顿卫生,助推“5A级”旅游景区创建
2016年04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岱书院”不应被遗忘
  “海岱书院”旧址。




  本报讯 近日,记者在青州市尧王山西路西店村发现,曾经记载着青州自古为交通枢纽咽喉要道的“两京通衢”驿路门,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依旧默默屹立;它西边曾经蜚声齐鲁的“海岱书院”那几间旧房子却已破落坍塌,梁檩落地,衰草连天。对此,市民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将“海岱书院”旧址予以修复,弘扬传统文化。
  古青州“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素有“海岱都会”之称。在明清两代,青州不但是西去济南、鲁西,东达胶东半岛的交通要道,而且是北京到南京的必经之地。青州不仅是山东的“十字路口”,更是华东的“两京通衢”。当时的古驿道自北向南大致路线为:北京、天津、沧州、滨州、青州、临沂、淮安、南京。这一处驿路门与南边三里的“镇青门”遥相呼应,都是青州作为自古以来交通枢纽的历史见证。“两京通衢”驿路门西边坐落着“海岱书院”。据青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刘守强介绍,海岱书院建于光绪十四年,最初占地0.65公顷,由山东省、青州府两级官员带头捐款多方集资,北城满族八旗后裔把祖上遗留的“乌家花园”按议价捐减半数,共成此书院盛举。
  如今,这座曾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人才的著名书院,已是近乎断壁残垣。不少市民表示,“海岱书院”历史悠久,是青州人尊文重教的象征,应尽快予以保护、修复,让这一文化遗产惠及广大民众。     (见习记者 杨远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