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时评 |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充气蹦床爆炸、吃大盘鸡感染禽流感等上榜 初春3月,谣言仍如流萤,4月8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号公布了3月十大谣言。“疫苗身亡事件”、“充气蹦床爆炸”、“吃大盘鸡感染禽流感”等上榜。 昨日某地两月大 婴儿注射疫苗身亡 传闻 3月23日福建莆田市一女网民在微博发布谣言称:“昨日两月大婴儿注射疫苗身亡,太可怜了。宝宝才来到这世上仅仅两个月就被毒疫苗剥夺了生命,希望这样可怕的事情不再发生!” 真相 3月24日,莆田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官方微博称,该事件实为2014年3月18日在莆田市秀屿区发生的;且经市相关权威部门认定,孩子死亡与疫苗没有直接联系。 有人因吃大盘鸡 感染禽流感死亡 传闻 微博、微信朋友圈有消息称:“××地一市民昨天下午因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25岁,孩子1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 真相 这类谣言隔段时间就变换地点等要素卷土重来。多地政府、警方已经对各地感染病毒死亡的消息辟谣,多名造谣者也受到了拘留等处罚。去年多地疾控部门、卫生计生部门就辟谣称,并没有SB250此种病毒。 上海精子库 库存告急 传闻 消息称:“上海精子库库存告急!现紧急招募捐精者,凡是符合要求的捐精者都可获补助换购iPhone6S!”甚至有消息说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让本已货源紧缺的精子库,更是达到了无货可用的程度。 真相 3月28日,上海人类精子库相关负责人辟谣,精子库一直供不应求,但远远没有到用光的地步。两三年前全国精子库提高了奖励额度,目前,在上海最高有6000元的补贴。 大妈被嘲讽 碰瓷玩具车 传闻 3月23日,网络上一段“大妈碰瓷玩具车”的视频被转发。视频中一位大妈坐在地上,手扶着旁边的玩具车,旁边的人议论纷纷。一些网民戏称:“碰瓷碰出新高度”、“女司机无证驾驶负全责”等。 真相 这段视频3月21日拍摄于重庆巫山县中心市场。25日,央视报道澄清事实,老人确因玩具车摔倒导致桡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发布视频的网民道歉。 “拐卖孩子” 还盗取器官 传闻 近年来“拐卖孩子”、“小孩子被盗取器官”等谣言频发。3月初,网传江西省南昌市某些地区传出“拐小孩”,并且“割肾”、“盗取器官”的消息。3月中旬,广东省一些地区的微信朋友圈中又出现了几起抢孩子的消息。 真相 上述地区的谣言,各地民警均已证实为虚假言论,造谣者不同程度地均受到了处罚。记者搜索发现,类似涉及孩子的谣言年年都有。 充气蹦床爆炸 满天都是孩子 传闻 3月28日上午,一则“菏泽巨野龙固罗庄双月湖充气床爆炸”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消息称,“龙固罗庄双月湖,充气蹦床炸了,满天都是孩子,旁边的树都炸断了。120拉好几车还没拉完孩子!” 真相 经公安机关核实调查,菏泽巨野未发生此类事件,巨野辖区内也没有所谓的“罗庄双月湖”。散布该谣言的网民付某某被巨野公安局依法行政拘留7天。 有人推销香皂 闻后很快晕倒 传闻 “紧急通知,大家一定要转告。有几个人拿着香皂到家里推销,说你闻这香皂,可香了。等你一闻,一两分钟时间就晕过去了,他就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走了,大家一定要转发到群里。”近日江苏淮安市的一些小区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引起关注。 真相 当地警方表示,并未接到此类报案。记者调查发现,这条“通知”从2013年起就以各种版本在不同城市出现,内容大致相同。 交5万社保 可领养老金 传闻 网上流传着一则北京社保政策称,“现在每人交5万元,此后每个月可以领取1200元养老金,而且是无限期领取这笔钱,这个社保业务是联网的,全国都可以查得到缴存社保的记录”。 真相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给予否认。没有工作的北京城市市民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补交社保,社保累计达到一定的年限后,即可领取养老金。 北京河北共管 燕郊大厂香河 传闻 消息称,廊坊将对下辖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三地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此外,三地的用地规划、人口总量指标以及建筑规划都归属北京通州区政府和河北廊坊市政府共同管理,而三地的公务员人事任命、行政级别等完全归属河北省政府管理。 真相 廊坊市政府部门相关人士称,这则消息不是官方消息,目前没有与北京共管的政策出台。 熊孩子偷开车 撞死撞伤多人 传闻 近日,一段所谓“熊孩子驾车撞人致多人死伤”的视频,在微信、微博上传播。并配文字称:“深圳龙华建设银行路口,家长下车买东西没拔车钥匙,几岁的孩子驾驶,造成3死4重伤10轻伤。惨案!后面追车的是孩子家长。” 真相 3月10日,深圳网警辟谣称,这是一则虚假消息,该视频实际为今年1月发生在江西南昌的一起交通事故,造成12人受伤,没有人员死亡。 ◎专家意见 相比微博谣言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微信谣言则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此,对于微信谣言的治理,应该做到系统化和差异化,对一些动机不纯、破坏性强的谣言应该进行坚决铲除;而对于带有公众恐慌、焦虑、求知的谣言应该及时沟通、告知真相,对于承载公众愿望的谣言应该宽容对待,并借此窥察社会心理。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