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大师顾随与潍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遭到排挤,无奈选择离开
2016年04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遭到排挤,无奈选择离开
  1921年,顾随(后排右一)在济南任教时,与美国教育家杜威合影。



  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文学创作的摇篮,顾随对青州的感情是深厚的。然而,这位走上社会不久的年轻教师正欲施展抱负之际,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挫折。几个同事嫉妒其才能,联起手来对他打击、排挤。无奈之下,顾随做出了痛苦的抉择——辞去教职,离开青州。
新旧交替之际,欲行探讨家庭改造
  在青州十中,顾随还有一项宏大的计划,名曰“家庭改造”。
  出身于传统的旧式家庭,经过五四运动洗礼,接受了新式教育和新思想熏陶的顾随,思考着家庭在新旧交替之际面临的问题。
  同当时的大多数富裕人家一样,顾随的第一段婚姻系“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妻子年龄大他数岁。结发之妻因病早逝,顾随来青州任教之前,父母给他娶了第二任妻子徐荫亭。徐荫亭老家山东临清,同样出身一个大户人家。她虽略识文字,但也是一个旧式女子,婚后专理家务。
  对社会的观察与自身感悟的共同作用,促使这位年轻教师选择了“家庭改造”这一课题。
  顾随首先征求卢宗藩的意见,又写信给卢宗藩之弟卢宗濩,请他给一个“指导”。经卢宗藩介绍,顾随与比他稍小的卢宗濩也成了朋友。卢宗濩正在北京大学读书,与顾随还是校友。
  顾随在信中说,“现正在诌一部‘家庭改造’”。看来,顾随是想写一本关于家庭改造的大部头著作。
  顾随认为,家庭的起源,是由于异姓的爱和亲子的爱。家庭里面,也只有这两种爱。现在中国式家庭的坏处,由于漠不相干的人太多了——这全由于不分家和早婚的弊习。“我的理想家庭,便建筑在这两种爱之上”。
  卢宗藩建议顾随以《红楼梦》作为参考书,顾随十分赞同。他分析道,《红楼梦》中的家庭堕落——精神、物质方面的堕落,是现在中国的“孽镜台”(即“照妖镜”)。可惜中国人都模模糊糊地当笑话、谈资看过去,再不然就是当文学著作看过去,都不曾想到家庭改造这一层。
  由于种种原因,顾随这一计划没有完成。
  在青州,顾随还对青年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现在求学的青年,太没事干了。一下了班,一放了假,大家便信马由缰的胡混;还起了一个好名字,叫作‘消遣’。哪知道‘消遣’便是‘堕落’的门呢。”他回忆起大学里少数青年放荡的课余生活,十分痛心:“不想现在的读书人,一闲了便嫖、赌、吃、喝。”
  对于当时“教育万能”的提法,顾随一方面表示认可,一方面又抱怀疑,陷入困惑:“人的品性不一,品类不齐,教育能不能把人造成一致,也是一个问题。”“在现在这样的社会里,有谁能答复、解决这样高深、艰难的问题呢?”

有人嫉贤妒能,不择手段排挤打击
  1921年暑假前,顾随向青州十中校长李汝良递交了辞职信。从顾随写给好友卢宗藩的信中分析,他辞职的原因是几个结成帮派的教员嫉妒其才,不择手段进行排挤。
  顾随曾戏作《或问》两篇,发泄心中之忿:
  其一:“或问李致民何如人?曰:忍人也!或问赵泽南何如人?曰:浑人也!或问张光三何如人?曰:假人也!或问徐芸生何如人?曰:苟人也!或问王郁堂何如人?曰:小人也!或问李日生何如人?曰:奸人也!”
  其二:“或问周世明何如人?曰:真人也!或问王振千何如人?曰:才人也!或问张式斋何如人?曰:智人也!或问程老夫子何如人?曰:庸人也!或问卢宗藩何如人?曰:君子也!或问顾羡季何如人?曰:野人也!”
  文中人物,皆为青州十中教职员工。赵泽南、徐芸生、王郁堂、李日生几人,对顾随进行打击、排挤,顾随痛骂他们是“浑人”、“苟人”、“小人”、“奸人”;校长李汝良“忍为上”,从中和稀泥,是个老好人;周正煌、卢宗藩为顾随的知音和好友,但卢宗藩早已离开青州;王振千、张式斋或未明显站在顾随一边,但顾随佩服其才智。对于自己,顾随谑称“野人”,他在文后注明:“野是文的反词”。
  在周围同事中,真正理解顾随的只有周正煌,面对被孤立的困境,他无奈选择离开。
  离开青州,对顾随来说是一次痛苦的选择。青州的山水人文,令他留恋,但他又觉得青州的格局有点“小”;在青州十中教学游刃有余,文学创作开始起步,有三二知音相交甚笃,但他受不了教员间的相互倾轧,特别是对他的恶意攻击。同事兼好友卢宗藩已先他一步辞职,顾随最终下定决心,一放暑假便离开青州。
  6月29日,顾随告别青州十中。出校门时,只有张宝聚和贾芬两位同事前来相送,顾随心中满是凄凉。
  下午两点半,顾随赶到青州火车站,乘车赴济南。在车站,顾随巧遇李汝良下车回学校,李汝良当场将学校欠他的工资给了他。
  后来,顾随在给卢宗藩的信中倾诉,自己离开时,较卢宗藩走时的情形冷暖不同了,“然而我心里觉得异常干净、痛快”。他反问卢宗藩:难道张宝聚、贾芬不比李汝良、徐芸生、王郁堂强得多吗?
  卢宗藩离职后,一两个月的工资尚未发给,大宗行李也没有搬走。7月27日,已到济南的顾随写信告诉卢宗藩,青州的钱,李汝良“必然照数给你,你也不必愁。但是恐怕只能够发到六月里罢。行李可以给张瑞青写信,他或者能给你寄去。不能的工夫,我再替你想法”。顾随的办法是让李汝良把钱带到济南,交给自己,再给卢宗藩寄去。
  李汝良家住济南,半月二十天要回去一趟。顾随虽然对李汝良不能主持公道有意见,但两人还有来往。

◎相关链接
一笑泯灭恩仇 对手成为朋友
  1921年7月30日,星期六,青州十中校长李汝良回济南。下午,他到《民治日报》报馆找顾随。该报为早期同盟会员王乐平创办,王乐平老家当时属诸城。顾随暂在该报做编辑,据说王乐平曾有意让顾随给他当秘书。
  对于顾随的辞职,李汝良“言谈之中,也没有什么表示”。当晚,顾随请这位昔日的校长吃了一顿便饭。饭后,又同他打了八圈牌。
  通过一番交流,顾随觉得两人关系比在校时亲密了许多。李汝良的话也多了,不像在校时“虚与委蛇”的样子。
  事后,顾随借“伯夷叔齐,不念旧恶”的典故,进行反思:自己与李汝良虽然到不了那个程度,但是因为利害关系,往往发生意见,一有意见,两个人中间便像划了一道“鸿沟”,再也合拢不来。
  伯夷与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叔齐被立为国君继承人。国君死后,叔齐谦让,伯夷也不愿继位,两人相继避逃,人们只好立次子为国君。两人为躲避残暴的商纣王,流亡到东夷。周武王起兵伐纣,他们认为这是以臣弑君,不忠不孝,加以拦阻。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伯夷、叔齐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到今昌乐境内的首阳山,以野草充饥,最后饿死山中。
  顾随离开青州十中,与李汝良的利害关系没有了,意见自然也消除。
  这年10月,李汝良因青州选举风潮被记大过一次,扣罚一个月工资。
  当时,山东省议会第三届议员选举举行,青州选举区复选时,山东督军兼省长田中玉指示亲信高剑泉赴益都,企图偷换选票,以垄断选举,阻止张公制(安丘人)与王乐平两派的人获选。消息泄露,张公制、王乐平联手抵制高剑泉,使其阴谋破败。
  参与抵制行动的青州十中学生,在投票这天赶往高剑泉住处,准备将其驱逐出境。途中,他们发现迎面来了一辆人力车,乘坐者戴礼帽、眼睛,持文明棍。他们怀疑是高剑泉,便上前盘问。此人回答:“我是高……”话说了半截,即遭一顿猛打。
  学生们打了一阵,又指着他大骂高剑泉。这时他才明白过来,赶紧辩白说:“我是高苑县知事,不是高剑泉,是刚从高剑泉的住所来。”学生们一听打错了,便放开他赶往高剑泉住处。校长李汝良因此受到处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