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期的青州山东省立第十中学校门。 |
|

|
|
奔走于济南、青州两地,顾随劳累过度,大病一场。他再次告别青州,回到济南女职任课。身居省城,顾随却一直挂念青州。他一再请托好友,替他帮办青州十中的教务;青州老友来信,令他兴奋不已;自己编写的讲义,也寄往青州,给曾经教过的学生参阅。 兼职两校来回奔波 分身乏术疲惫不堪 寒冬时节,顾随奔走于青州与济南之间,两方兼顾,身心俱疲,本来体质就不太好的顾随,终于病倒了。大病一场,顾随身体一时难以完全恢复。讲台上,顾随似乎依然潇洒倜傥,回到宿舍,身体和精神便垮了下来。他自言:“虽身体渐次复原,而精神惫疲,殆不可支。读书作文,昔日视为日课,今则一蹶不振矣。” 顾随内心的痛苦,只有在给好友的信中才得以倾诉:“仆仆青、济之间,全是为人;风天雪地,往返徒劳,每念及之,辄复浩叹!半年来壮志又复消磨不少矣!” 一段时间,顾随主要靠在青州十中,省立女职的教职基本上成了“挂名”。省立女职校长邹宝庚虽然心中不悦,但碍于老友情面,也不好说什么。顾随得此一场重病,邹宝庚心中倒有些不落忍,更不好再催他回济南了。 学校方面没有催促,省立女职的学生们坐不住了。有一次,顾随回到济南,沉樱她们听说顾老师回来了,下课后一起涌了过来。百十名女生围着顾随,七嘴八舌,唧唧喳喳,一个劲儿地问顾老师为何不辞而去,什么时候回来上课。 面对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顾随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再三“逼问”之下,顾随暂且答应,阴历年后,青州十中安排周妥,一定回校上课。 1923年1月21日,农历腊月初五,离春节还有20多天,青州十中放了寒假。学生一走而空,大部分教师也离开学校,校园里一下子空寂起来。当晚,顾随叫上还没离校的卢宗藩、王翔千、程仰秋聚在一起,对“神仙对子”,打发时光。 此时,王翔千的真实身份是中共济南支部组织工作负责人,他受党组织派遣到青州十中,以教员身份发展党员,扩大革命力量。 几天后,卢宗藩、王翔千也回了家。1月29日,农历腊月十三,顾随找到校长周正煌,商谈新学期的教学事宜。周正煌让顾随写信给卢宗藩,请他务必于农历十五以前回校,帮助筹划一切。 过了两天,山东教育厅换了厅长。新任教育厅长是王讷。王讷,字者塾,老家安丘,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民国初年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15年,王讷反对恢复帝制,受到袁世凯亲信攻击。国会解散后,他举家迁往湖南长沙,先后任湖南省厘金局长、湘西保靖县知事,后赴陕西省任教育厅长。这次,又从陕西调回了山东。 顾随心想,周正煌与王讷两家素有交情,青州十中校长的位子不致有动摇。他写信告诉卢宗藩,要他“安心谋学校进行方针为盼”,因为自己下学期恐怕主要精力要放在济南方面,对青州十中“自不能专心”,请卢宗藩帮办青州十中教务。
青州好友寄来照片,顾随连称“甚佳” 1923年临近春节,顾随返家过年。回到河北清河老家,顾随却时时牵挂着学校的事。 正月初三,顾随致信卢宗藩:“十中、女职的事情,我左右为难。不得已,少韩、次箫才为我出此下策。”他再次恳请老友帮忙,称“兄若不帮忙,则弟不能再返山东矣”。 兼顾济南女职、青州十中的主意,是刘次箫、王少韩帮顾随出的。名义上两方兼顾,但路途迢迢,实际上只能照顾一头。前段时间,顾随主要精力在青州,舍弃了济南,感到有些对不住省立女职校长邹宝庚。如果新学期后再如此,自己真不好意思回山东了。所以,顾随无论如何要卢宗藩替他主持青州十中的教务。 开学之前,顾随的小女儿突患重病,顾随不能按约定时间提前返校。正月十四,顾随再次致函卢宗藩,说明自己因小女儿生了瘟疹,病势极重,不能按时到校,请卢宗藩“多多费神”,替自己助周正煌一臂之力。 顾随告诉卢宗藩,刘次箫已到北京高等师范任日文教授,自己在省立女职暂时继续兼任英文和国文教员。他又附函一封,让卢宗藩转交周正煌,解释未能按时到校之因。 1923年3月14日,农历正月二十七,顾随回到济南,为省立女职学生上课。 济南的教务脱不开,顾随一时不能到青州,心中却难以放下。3月20日,他写信询问卢宗藩:“青校近日如何?国文教习,是否邀请王振千……” 王振千是王翔千的弟弟。新学期开始后,王翔千没有再到青州十中继续任教,而是回到济南,与王尽美一起主编《晨钟报》,宣传革命思想。顾随想请王振千到校,以补王翔千之缺。此前,王振千也曾在青州十中待过一段时间。 3月底,顾随趁周日休息,去了一趟青州。4月8日,顾随与王翔千一同登游千佛山。 此后,顾随再未到青州任教,却一直关注着青州十中,与十中的几位好友联系不断。 4月初,在青州任教的好友武杕生将其作《论物我》寄给顾随,顾随立即打印出来,发给自己班上的学生看。 4月19日,顾随将《论物我》寄给在青州十中的卢宗藩,嘱他给十中的学生也看一看。当时,武杕生并没有将自己所作示与学生,可能是觉得拿不出手。顾随就将这任务交给了卢宗藩。 4月23日,顾随将自己的讲义寄到青州,供十中的学生阅读、参考。 5月30日,顾随接到卢宗藩从青州寄来的6张照片,欣喜万分。第二天即复信致谢。这6张照片分别是:王振千、武杕生紫荆花下的合影;王振千与儿子、女儿的合影;武杕生一边品茶,一边读书的小照;卢宗藩捧读《国耻刊》的镜头;范公祠全景;阳河北望图(顾随命名)。 6月1日,顾随再收卢宗藩一信,方知自认为是“阳河北望图”的那幅照片,其实是七里河野景。 一周后,卢宗藩又寄来照片4张,顾随即复函,赞称“甚佳”,“而尤以王振千与武杕生的合影、王振千与其夫人合影为佳,令我大笑不能自已”。 顾随还请卢宗藩找该校四甲学生孟庆光和赵世武,替他要他们抄的英文法图解,并要求“赶速给我邮来,等我用完后再与他们寄回,千万千万”。顾随特别嘱咐:“四甲四乙学生差不多都有,不必孟、赵两君也”。
◎相关链接 早期共产党员王翔千 王翔千(1888—1956),原名王鸣球,字翔千,号劬园,中年自号劬髯,诸城相州镇七村人。他曾就读北京齐鲁中学,肄业后考入北京译学馆,学习德文。毕业后,曾任济南《大东日报》《齐鲁民报》编辑。1913年回家乡诸城创办国民学校,自任校长兼教员,传播新思想。1916年任教济南育英中学,积极探求革命道路。1920年,协助王尽美等创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不久,同王尽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7月,协助王尽美创办《山东劳动周刊》,并担任主编。1921年春,参加王尽美、邓恩铭发起组建的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秋,中共济南支部成立,他负责组织工作,受党组织派遣到青州省立十中任教,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同王尽美主编《晨钟报》,任《晨钟报》主笔。1924年国共合作后,同王尽美等人加入国民党。1925年2月,任中共山东地委委员。1925年11月邓恩铭被捕,他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底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辗转各地,以教书为业,继续宣传进步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山东省政协委员、省土改委员会委员。
|
|